APP下载

江苏省优质茧丝基地蚕桑产业考察报告

2016-03-11韦红群唐燕梅虞崇江黄艺宾荣佩滕伟国罗坚

广西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业桑园蚕桑

韦红群,唐燕梅,虞崇江,黄艺,宾荣佩,滕伟国,罗坚

(1.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 212003;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江苏省优质茧丝基地蚕桑产业考察报告

韦红群1,2,唐燕梅2,虞崇江2,黄艺2,宾荣佩1,2,滕伟国2,罗坚1

(1.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 212003;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总结了江苏省在标准化优质茧丝基地及部分蚕桑教学、科研、良种繁育、茧丝绸加工机构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比广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广西蚕桑产业应从适度规模、高效养殖、多元发展、加工增值、观光农业等方面探索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思路。

优质茧丝基地;蚕桑产业;规模经营;考察

为学习和借鉴江苏省立足当地蚕桑资源优势、发展高效优质蚕桑产业的先进经验和理念,破解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蚕桑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016年9月18—24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区内蚕桑考察团赴江苏省进行学习考察。

考察团参加了由中国蚕学会主办的全国标准化优质茧丝基地观摩会,参观了东台市标准化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观摩会之后,考察组先后赴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安县蚕种场、海安县蚕桑生产基地、如皋市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等参观考察,并与各单位相关领导、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此次考察活动,广西蚕业技术人员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及发展模式。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1 江苏省蚕桑产业概况

1.1 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蚕桑历史文化

江苏省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16 ℃,其土壤肥沃,光、水、热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蚕桑生产,是我国栽桑养蚕的传统地区,已有5 000多年深厚的蚕丝文化[1],大约在距今4 000年前的徐州地区发现的甲骨文中就记载有“桑”“蚕”“丝”等文字,蚕桑历史文化悠久,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1.2 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15 年江苏省桑园面积为4.67万 hm2,全年饲养蚕种120万张,生产蚕茧4.91万t[2]。江苏省蚕茧、生丝生产水平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茧丝绸生产和出口贸易名列前茅。江苏省是我国最大的高品位蚕丝主产区,大约70 %的蚕茧可缫丝5A级及以上高档生丝。经过长期发展,江苏省具有了相对完善的设施和较高的蚕桑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化经营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套从生产、加工到出口贸易完整的产业链。

1.3 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特征

近年来江苏省蚕桑产业呈现区域集中化、养殖规模化、分工专业化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江苏省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地区,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使蚕桑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其中南通、盐城两市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占全省85%以上;东台市、如皋市及海安县的全年蚕茧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3]。江苏蚕桑业的优势产业群、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得到了稳步推进。

2 江苏发展优质茧丝基地的主要做法

2.1 实施机械化管理,促进省力化技术推广应用

在蚕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坚持探索符合生产实际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小蚕期推行小蚕共育集中模式,大蚕期实行单户单季分批饲养、大棚育、蚕台育、隔沙育等技术,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促使桑蚕技术标准化、消毒防病统一化。探索高效、省力、自动化的养蚕器械的开发和运用,引进了自动化养蚕机、小蚕饲养机、小蚕共育温湿自动控制器等器械在生产中大力推广运用;引进自动旋转方格蔟、伐条机、喷粉机、桑园地膜覆盖施肥机等省力化器械;建设自动化催青室,引进电脑催青系统;搭建省力化蚕台、蚕架、多功能移动蚕房、可拆卸的钢架、竹架蚕棚,有效降低了养蚕劳动强度。

2.2 构建立体种养模式,提升直接经济效益

2.2.1 桑园套种模式 为提高栽桑养蚕效益,综合提高附加产值效益,大力发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各地主要利用夏季和冬季闲置时期,推广桑园套种生态蔬菜模式,“桑 + 蚕 + 青菜”“桑 + 蚕 + 菇”“桑 + 蚕 +水果(草莓)”套种模式,使每667 m2土地的年产值由“单一单季产出”的4 000元增加到“套种多季作物增效”的10 000元以上,套种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2.2 桑园套养模式 桑园内养鸡、鸭、鹅等小型家禽。生态复合经营模式把传统的种桑养蚕和现代立体养殖结合[4],主要推广“桑园养鸡”“桑园养鸭、鹅”“桑基鱼塘”[5]“桑园养羊”生态农业等模式,每667 m2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4 000元以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3 闲置蚕房的综合利用 利用冬季闲置的田间养蚕大棚,拆除蚕台、蚕架后翻新地面,平整土地,种植生态有机蔬菜等并在春节前上市,每667m2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600~2 000元,充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3 实行农场式工厂化规模养蚕,促进产业高效化

为扩大优质蚕茧生产规模,茧丝绸龙头企业统一集中流转土地,进行土地整治。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全部建园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统一购买桑园管理机具,无偿借给农户使用;返包农户管理桑园,种桑养蚕等土地产出及所有的收入归农户所有。对照涪城的成功模式,公司对返包桑园的业主、农户给予土地租金“减、免、返”、物资“奖、送、补”、蚕房“建、包、管”等扶持方式[6],帮扶业主和农户获得经营收益。流转返包让劳动力资源、技术和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推动了蚕业标准化技术、规模化生产、集约省力化经营、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2.4 坚持龙头企业引领,提升产业化经营效益

以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鑫缘茧丝绸有限公司、南通市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合作社+公司+工厂+蚕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特色典型。通过创建蚕业合作组织为主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头带动作用,通过实施订单蚕业、对蚕农进行保价收购、“二次返利”等,调动生产者、管理者、服务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就地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拓蚕农增收渠道,建立科学的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格局,促进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3 对广西蚕桑产业的思考

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大量转移,以及受国家粮食安全、交通建设、工业化等发展需要影响,江苏蚕桑产业呈现逐年萎缩趋势,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老化、市场低迷、桑园面积逐渐减少、毁桑弃管现象严重以及蚕农积极性下降、产业不断下滑等问题,这些也是广西蚕桑产业正在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蚕农的积极性,遏制产业下滑的速度,拓宽蚕桑产业发展途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3.1 大力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稳定规模经济效益

建立蚕业家庭农场是企业顺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一大举措。纵观江苏推行的蚕桑大户、专业村、家庭农场的模式发现,农场新型主体的创建,能够在稳定基地的同时,提供更优质的原料。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建立高产优质蚕茧基地,是推动广西蚕业转型升级、促进茧丝绸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合理种养批次,培育养蚕大户、组建家庭农场等集约化养蚕模式是推进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发展形式,在推进适度规模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3.2 加大蚕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增强蚕桑发展动力

广西的蚕桑总体生产水平与江苏蚕桑主产区之间的生产水平差距大。因此,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大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等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桑园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控等重要技术;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重点开发桑蚕新品种、省力化器械以及装备等,不断创新和提高蚕桑产业水平,增强发展动力。

3.3 调整和优化产业区域结构,推进跨区域协作和专业化分工

积极鼓励东部地区企业进驻广西,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整合综合资源,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建设一批优质蚕茧基地,积极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完善利益连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配套发展丝绸印染、服装等产业,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推进跨区域协作及专业化分工。

3.4 拓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渠道,提高桑资源利用率

蚕桑产业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广西将继续推进桑枝食用菌、蚕蛹、桑果酒、桑叶茶、蚕沙无害化处理还田等蚕桑资源多用途开发应用。而“立桑为业”[7]进一步扩展桑树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方向,将引领广西蚕桑产业的又一次拓展升级。桑树含有大量有益于动物生长和发育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增强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了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并显著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饲养效益。探索桑枝的饲料开发应用、微贮饲料养羊、桑枝养牛、利用桑叶桑枝饲养豚狸等应用研究推广已经逐渐开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牧草工作站共同采用桑微贮饲料饲养黑山羊[8],提高羊的抗病能力以及提升肉质、增加功能性营养成分在试验中效果明显,但是还处于初试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凌云县下甲乡平怀村创新式发展桑叶桑枝饲养黑豚狸产业,成立了豚狸养殖示范基地、豚狸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利用老桑叶和偏嫩枝条喂养经济价值较高的豚狸,年产豚狸30 000只,产值150万元[9]。

3.5 发展蚕桑观光休闲农业,延伸产业链

蚕桑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与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成为发展蚕桑旅游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借鉴当地丰富的特色文化风情打造具有蚕桑特色的风情园,集桑蚕文化、副产品研发、科普宣传及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蚕桑博览园吸引广大游客。同时积极结合各地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辐射带动核心区蚕农收入水平,拓展延伸蚕桑产业链条。

[1]张旭东.江苏蚕桑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江苏蚕业,2016(1):35-36.

[2]许刚,潘长娥.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江苏蚕业转型升级[J].江苏蚕业,2015(4):31-33.

[3]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振兴思路[J].江苏蚕业,2011(1):1-7.

[4]周卫阳,周建阳.江苏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及效益分析[C].华东.华中地区第十二次蚕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268-272.

[5]周卫阳,李怀阳,王佑明,等.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分析[J].江苏蚕业,2011(2):8-10.

[6]汪勇,颜永生.涪城蚕业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启示[J].四川蚕业,2016(2):7-10.

[7]向仲怀.立桑为业,拓展提升[J].蚕业科学,2015,41(1):1-2.

[8]聂良文.“桑微贮饲料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配套黑山羊饲养试验测产验收[EB/OL].(2016-09-08)[2016-10-28]http://www.gxcy.gov.cn/tytg/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6530.

[9]宾荣佩.凌云县蚕桑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显著[EB/OL].(2013-11-29)[2016-10-28]http://www.gxcy.gov.cn/tytg/ 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720.

S88;

B;

1006-1657(2016)04-0051-3

2016-10-31;[修回时间]2016-11-25

信息]韦红群(1984—),女,大学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E-mail:269328551@qq.com

信息]罗 坚(1968—),男,大学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E-mail:gxcytgk@163.com

猜你喜欢

蚕业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