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脑为至阴”

2016-03-11周德生刘利娟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脑髓精气素问

周德生 刘利娟

·争鸣·

论“脑为至阴”

周德生 刘利娟

本文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从至阴的字义、比类及脑髓属阴、脑脊液属阴、五液属阴等方面诠释了脑为至阴理论。脑至阴的生理特征为上丹田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脑髓才能化生神机;脑至阴的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脑为至阴理论是脑髓为脏学说的内涵之一,在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至阴; 脑髓为脏; 中医脑科学

一般认为,脑乃诸阳之首,为清阳之府,为诸阳之会[1-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难经·四十七难》云:“人头者,诸阳之会也。”然而,《素问·解精微论》曰“脑者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肾为阴中之阴脏,为至阴,故《内景图》称“脑为至阴之体”。由于脑属阳的思维定式,脑为至阴理论甚至误读成脑为至阴至阳[3]。长期以来,脑为至阴理论未引起中医脑科学足够重视,从而疏漏了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至阴”释义

1.1 至阴字义

至阴者聚集为阴,或指阴中之阴、阴中之极。至的反义词为离,阴的反义词为阳。《玉篇》字义:“至,来也。”向我而来,聚集,为阴。“离,散也。”离我而去,弥散,为阳。以人神观,人神居处为阴,人神之外皆为阳。脑为人神的一部分,人神居在人身中。天地阴阳中去者,对人神而言,皆为至。另外,《说文解字注》云:“凡云来至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引申之为恳至,为极至。”至阴又有阴中之极的含义。

1.2 至阴比类

在阴阳学说至阴至阳范畴中,《易经》以九为至阳,六为至阴;《庄子·田子方》以太阳为至阳,月亮为至阴,谓“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孔子家语·执辔》以牝兽为至阴,云“至阴主牝,至阳主牡”;《黄帝内经》中称为“至阴”的有几处,如土旺月为至阴,王冰注《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云“至阴谓戊己月及土寄王月也”;地为至阴,马莳注《素问·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云:“地位于下,为至阴”等。联系到人体,至阴为脾,《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阴为肾,《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至阴为脑,张景岳《类经·经络类》对《素问·解精微论》“脑者阴也”释义“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肾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脑髓生”。因此,在古人的取象比类思维中,“至阴”为六、月亮、大地、寒冷、土王时、牝兽、肾、脾、脑等。

2 脑为至阴

《道藏·易外别传》曰:“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形以精成,神由气化。相对而言,机体功能、外显神气属阳,形体首脑、五脏六腑属阴。

2.1 脑髓属阴

《素问·解精微论》从肾精与脑阴相关联:“脑者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脑为髓之海,脊髓与脑髓相连续。脑髓以肾精为生成的物质基础,乃纯粹之阴精凝结而成,故脑为至阴。因此,《圣济总录·鼻渊》说:“夫脑为髓海,藏于至阴,故藏而不泻。”《类经·经络类》云:“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脑者阴也,髓者肾也,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脑髓生。”另外,脾为阴中之至阴,运化水谷之精微,化生脑髓或者补益脑髓。《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医林改错·脑髓说》:“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

2.2 脑脊液属阴

脑脊液又称为脑汁、精汁、玉精。脑脊液产生循环于脑与脊髓之中(周边),它不但保护、滋养脑与脊髓,而且通过脑神经、脊神经这些输送管线流遍全身、滋养全身[4]。《抱朴子内篇·地真》载脑室精水:“历火过水,经玄涉黄;城阙交错,惟怅琳琅……不施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乃能通神。”《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玉明运度品》描述:“八冥之内,细微之中,玉精流液,下镇人身。泥丸绛宫,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十转回灵。”后世如《奇方类编》曰:“脑崩流汁。”脑汁津液由五脏之精生化,属于人身之水阴。

2.3 泪、涕、涎、唾、汗属阴

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素问·逆调论》曰:“肾者水脏,主津液。”故肾主五液。泪、涕、涎、唾、汗之五液,虽然为脾精、肾精至阴之类气化产生、运行、排泄,但脏腑气化过程由神机调控,故有脑阴的参与。如《素问·解精微论》曰:“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3 脑为至阴的生理特征

《性命圭旨·反照图》云:头顶泥丸是“阴阳变化之乡,任督交接之处”;乃“脑血之琼房,百灵之命宅,魂精之玉室,津液之山源”。

3.1 太阳根于至阴,脑藏元精、元气、元神

《灵枢·根结》篇曰:“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太阳经根于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结于目内眦的睛明穴。经气运行,“太阳为开”,以阴为源敷布阳和,以形为根收敛神气。同理,脑神以阴精为根本。《黄庭内景经·至道章》载:“泥丸百节皆有神,脑神精根字泥丸。”阴者,藏精而起亟,神气运于中。某些神经递质可能与脑阴相关。《道藏·易外别传》称:脑阴“藏伏则妙合而凝,运行则周流不息”。因此,脑为至阴,藏元精、元气、元神,涵三为一,《素问·本病论》称脑为上丹田,乃命门之根本;《庄子·在宥》称神明为窈冥之门、至阴之原。脾为至阴,称中丹田;肾为至阴,称下丹田,与上丹田脑为至阴,静动阴阳,律合太极,共同构成生命的枢纽。

3.2 至阴至柔,奇恒脑府静谧虚灵

上善若水,至阴至柔。《皇极经世·观物内篇》说:“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以物观物,脑为至阴,丹田静谧,静则神藏,是为神机。阴中藏阳,阳中藏阴;阴极至阳,阳极至阴。《素问·天元纪大论》谓:“阴阳不测谓之神。”静中有动,静动阴阳化生神气,由微而显,彰为神明。

元神精气,自然虚灵,深藏玄室,因应无方,惟变所适,发为五脏六腑之神。《易传·系辞下》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脑为至阴之体,但其神用变化阴阳,由至阴至柔之体而有至阳至刚之用,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故《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脑漏》说:“脑者至阳之物。”

3.3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

脑为至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此精气在《素问·宣明五气篇》称为“五精”,包括细微的精阴之液和精阳之气,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九窍为水注之气,脑阴气化产生五液以成脑外窍之用。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化生神机以调控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5]。

4 脑为至阴的病理特征

脑阴病机依从于阴阳虚实、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6]。其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

4.1 太过不及则病

脑至阴为髓海,上丹田即命门,至阴常平,太过不及则病。《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又《素问·奇病论》记载:“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先天精气不足者,气化不及,荣气虚滞,清浊交沍,脑髓精明之府发育不良,出生后有“巅疾”。《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血不利则为水。”颅脑瘀血与水湿痰浊互阻脑窍,则神明失主、肢体失用、七窍失司,窍阻水瘀发为中风、痴呆、解颅、脑瘤等[7]。因此,髓海充盈为常态,髓海不足为不及,窍阻髓热、浊阴积水为太过。

4.2 精气同病,形神同病

脑至阴的精阴之液和精阳之气一损俱损,精气同病。形病则神病,脑阴虚夺则神气耗散。《素问·本病论》曰:“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忧愁思虑伤心,饮食劳倦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伤肾,恚怒、气逆上而不下伤肝,此五脏不足;五脏精气上升不足则脑至阴虚;又值气运虚邪之时,则其邪至甚,夺精伤阴,神明失守。王冰注文:“五脏各有其精,如《本神篇》曰:‘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即此之义。”

4.3 诸邪互结,虚实错杂

内外之邪侵犯脑阴,一者脑至阴的精阴之液和精阳之气平秘失调,此虚彼实;二者脑至阴命门的气化失调,产生郁、痰、瘀、浊、毒、热、风等。内外合气,诸邪互结,邪气干脑,虚实错杂,病证丛生。

4.3.1 外邪上扰 《素问·奇病论》称为“脑逆”,脑逆即阴寒之气逆行巅顶,上扰脑至阴,病气有余,《素问·奇病论》谓“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邪气流连,“数岁不已”。

4.3.2 内邪上逆 《素问·解精微论》谓神不守精,阴阳不相持,阳极至阴,发为冲阴,甚则冲风。冲阴冲风者病邪气干脑,脑至阴尚能涵摄阳神。(1)冲阴:“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发为面红升火、赤脉眦多、目盲、浊涕、形寒足冷、下肢发胀等上热下寒证。(2)冲风:“一水不胜五火”,“火疾风生”,发为眩晕头痛、面红目赤、迎风流泪等风火上扰证。

4.3.3 阴阳离决 若邪气干脑,脑至阴不能涵摄阳神则厥逆,《素问·大奇论》称为“暴厥”。暴厥者其气逆行清浊相干,阴阳气不相顺接,《灵枢·五乱》谓“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素问·大奇论》谓“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5 结语

脑为至阴理论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涉及到泥丸、上丹田、命门、髓海、形神、精气、津液等理论范畴,与脾为至阴、肾为至阴的理论相关联,在诠释《素问·五脏别论》“脑髓为脏”学说[8]以及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应当引起中医脑科学的重视。

[1] 张觉人,张丹丹,丁念,等.“头为诸阳之会”的临床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81-382.

[2] 郭春莉,付强,王新陆.从脑病的发生谈中药归经入脑[J].中医文献杂志,2007,25(4):8-10.

[3] 李军,周海哲.脑病证治特点临床释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4):17-19.

[4] 周德生.辨证治疗脑脊液循环障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27(10):42-45.

[5] 周德生,吴兵兵,胡华,等.脑窍理论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2):96-97.

[6] 申锦林,于为民.脑脏气血津液阴阳之我见[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11(3):19-21.

[7] 李军.张学文教授论颅脑水瘀证治[J].中国中医急症,1993,2 (5):209-211.

[8] 谢志胜,周德生,胡华,等.脑髓为藏之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15,29(11):3308-3311.

R22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11.031

2016-03-23)

(本文编辑:禹佳)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4A111);中医内科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ZYNK201505)

410007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周德生(1965-),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E-mail: 2478020529@qq.com

刘利娟(1985-),博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对脑病的防治研究。E-mail:601264967@ qq.com

猜你喜欢

脑髓精气素问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