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6-03-11许玉龙曹莉任靖娟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医学基础计算机

许玉龙,曹莉,任靖娟

河南中医学院

浅谈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许玉龙,曹莉,任靖娟

河南中医学院

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对其与以高度的重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高校医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发展速度迅速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极大的推动了现有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则会迅速地被社会淘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创新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活动中师生定位不明确。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教育,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发挥出来,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该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那么,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2)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相符合。众所周知高校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门专业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基于学科特点,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医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手把手的教给学生相关医学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跟着教师做就可以了。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就是所有的教材用具,很少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这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相符合。

(3)教学目标不能明确。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将计算机类课程设定为几个阶段,一是计算机文化,二是计算机原理等等,阶段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的回归。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现状,对于那些医学院校的高校大院生来说,如果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框架教学中一味地讲述计算机文化,那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所培养的高校大学生势必难以满足医学专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医学领域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计算机系统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为患者提供服务,实现医疗领域的信息化。

2.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

知识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各院校先后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大学生的要求。对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应当将改革重点着重于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从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新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帮助学生积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广大民众提供医学服务的能力。

(2)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质量,因此,想要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就必须打造一只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帮助教师熟练掌控教学过程,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医学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敦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高校没有给予必要的基础设施,那么我们就很难保障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说,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笔者认为,高校应当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室的网络化,为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4)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的转变。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得学生生源的素质普遍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相关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树立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针对性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师应当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1]杨晓云.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赵志敏.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刘芳.浅谈高校医学专业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J].今日科苑,2008,04:287.

[4]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河南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5A520083);河南省科技攻关科技开放合作项目(142106000192);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42300410296)。

猜你喜欢

医学基础计算机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