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科普教育面临的障碍与解决途径探讨

2016-03-11王葆华陈宏毅冯佐海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教育资源科普

王葆华,陈宏毅,冯佐海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高校开展科普教育面临的障碍与解决途径探讨

王葆华,陈宏毅,冯佐海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针对高校对开展科普教育认知的缺失与不足,在厘清高校科普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开展科普教育所面临和存在的三方面障碍,并进一步对高校有效开展科普教育的途径提出解决措施。

高校;科普教育;途径

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而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就是解决各层次人群科学素质短板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其核心职能,理应成为科普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面对国家对全面科学素质提升的战略要求和社会公众科技知识的向往,高校必须正视自己的职责,调查和评估自身的科普教育资源,探索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科普教育的途径及机制。

一、高校的科普教育资源

围绕人才培养,高校有着相对完备的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与环境条件,也有这良好的专业师资队伍。其可作为科普教育平台的资源包括:

(1)课堂教学大学课堂式高等教育开展专业教育最主要的场所,目前通常都是针对专业学生,以封闭授课方式开展教学。

(2)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各种类型的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用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验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验实训,也同时用于大量的科学技术研究。

(3)图书馆和博物馆为拓展深化学生的专业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高校都配置有图书馆,馆藏大量的各类专业书籍;同时,众多有一定办学历史的学校还有各类见证学科专业发展的博物馆或陈列室,如“自然博物馆”、“文物陈列室”、“地质博物馆”,等等。

(4)网络信息平台高校除拥有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及院系的门户网站外,还拥有大量教学和科研的网络信息平台(如精品课程网站、重点实验室网站、实验示范中心网站,等等),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有着丰富的、前沿的科学动态、素材、图片、视频等信息,供专业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科技信息,拓宽科研视野。

(5)学术活动高校学术交流活动非常频繁,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科技立项活动等等,主要服务于教师科研学术交流,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科研学习兴趣等等。

高校除拥有上述资源外,也同时汇聚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也是开展科普教育的有利条件[1]。

二、高校开展科普教育面临的障碍

虽然高校具备了诸多开展科普教育的有利资源,但长期以来高校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存在有意或无意的缺位,仅限于在“国家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组织开展部分科普活动。大部分高校的科普资源除博物馆类接待极少数的预约人群外,其它科普教育资源远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首先,高校对承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高校仅将教学和科研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工作基本都围绕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进行。各高校近年虽在深化产学研和协同创新等方面,着眼于服务地方和区域发展,开展大量工作,但多限于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与推广,对教育和科普的融合性认识不足,表现为被动式承受,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2]。同时,对于科普教育面向的对象认识不清,科普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大众,也应包括在校师生,科普教育对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弥补专业性缺陷,提升学生综合科学素质也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高校科普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性不足,利用率低。课堂教学一般针对专业学生,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了解不足,课堂容纳量也没有考虑外来的学习者;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受限于专业特性,为安全起见,对非专业学生也限制颇多,更无法对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和博物馆虽有一定开放性,但受益人群的普及性和开放时间还显不足,如博物馆周末一般是不开放的,图书馆没有相应证件是无法进入借阅的;网络信息平台受限于校园网的速度及开放程度限制,面向群体受限,视频下载及观赏也难以保证;学术活动虽多,但相对多侧重专业性,科普性较差;教师虽是科普教育的人才资源,但教师受限于自身工作繁忙,积极性普遍不高。

最后,高校目前尚未有长效的科普教育机制体制。基于对科普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并未将科普教育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和服务地方工作的必要环节,实验室和平台都是围绕专业教学建立,缺乏面向非专业学生和社会大众的服务意识和环境氛围,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体制保证,教师除负责理论、实验及实践实习教学任务外,不承担科普教育的任务。因此高校在科普教育方面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不仅高校科普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缺乏相应机制保障,对教师开展科普教育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文件等支持。

三、高校开展科普教育的解决途径

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于2006年曾联合下发《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指出利用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和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进步惠及广大公众,是高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高校应建立开展科普教育的有效途径。

(1)将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把科普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重要环节。切实提高和深化自身对科普教育的认知,掌握大学教育和科普活动的融合性与互动性[3]。

(2)成立相应的科普教育机构,加强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提高师生科普意识,使教师能有意识地将科普工作融入到自身的教学、科研及产学研活动中,并将科普思想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给学生,同时,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普活动,使专业学生成为参与和主动开展科普活动的主力军。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高校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性。在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基础上,按照高校各类科普资源的特点,通过时间、空间的调整,扩大资源服务对象的层次、类别,提供科普资源的使用效率。

(4)对科普教育给予经费投入,针对科普教育的特点和受益群体,加强和优化高校科普教育资源的基础建设与条件配置;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与制度,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在科普教育中的参与度。

(5)充分利用高校科普教育资源,长效化高校科普教育活动,结合高校学科和专业特色,打造科普教育品牌项目。

[1]李军平.浅析国外高等科普教育开展状况[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陈凤芬.大学教育和科普的互动式发展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1):77-79

[3]鲁海涛.高等教育理念的演进: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以高校科普教育与学风关系的构建为观测点[J].学理论,2015,(21):100-101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编号:桂科能14123004-3-10)。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教育资源科普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