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触动莫过于心灵的颤动
2016-03-11卢晓燕
卢晓燕
通山县实验小学
最大的触动莫过于心灵的颤动
卢晓燕
通山县实验小学
“喂,是卢老师吗?我要给宋佳请假,她今天顶撞我,我实在气不过又打了她。”
我猜到是宋佳的母亲,接到这种电话已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刚要问原因,她母亲接着又哀求道:“老师,求求你好好帮忙管教一下我女儿,我拿她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电话那边无助的抽泣声揪痛了我的心。
“没办法也不能动手打孩子啊。”我训斥道。每次把女儿打了一顿后,她又很后悔,可又控制不住自己。见她此时很自责,我不好再说什么。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哪一个母亲会不疼自己的孩子啊。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有体会。
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责任,一份沉甸甸的爱心。教师如果能经常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学生,用真挚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了解观察宋佳家里的一些情况,自从她妈妈生了弟弟后,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照顾她弟弟上,对她的关心自然也就忽略了些,她一定是认为爸爸妈妈再也不疼她了。她妈妈还担心地告诉我,有一次,发现宋佳故意打开煤气,自己就去上学了,放学回到家质问半天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她极力否认。她妈妈心里特别害怕,一直寻思着这孩子心里究竟在想着什么。依我对宋佳的了解,这孩子平常话不多,但有点倔,上课经常迟到。每次问她为什么迟到,她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是说她妈妈半夜让她起来给弟弟泡奶粉,就是早晨妈妈要她帮忙看店。
我专门找了个时间跟她妈妈进行了一次长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对她妈妈动口就骂、动手就打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批评,毕竟孩子还处在身心成长阶段,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是正常现象,纵使孩子不听话实在气不过,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对孩子的教育如果不注意方法就难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适得其反。之后我要求她妈妈对待孩子态度要和蔼些,在关心照顾弟弟的同时也一定要多关心宋佳,要让她在家里感到父母亲那温暖的爱,一起配合我来打开宋佳的心结。
我心里有了一个计划,我决定针对宋佳这种现象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用真情和爱心来感化学生。五月的一次班会课我作了精心准备,我选择的主题是《感恩父母》,我先放映了一个用动画片制作成的故事,叫《男孩与苹果树》,是法国作家瑞乔·M·约翰所写的一则童话故事。故事内容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与苹果树的故事,这棵苹果树无止境的满足着小男孩,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一点一滴地牺牲自己,最后只留下一个树桩。当我问道,你们知道这棵苹果树是谁时,同学们很快猜到了是父母。当我看见宋佳时,她的眼圈已经红红的了,她可能想到了平时母亲为她的付出。接着我放映了一段录音,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作者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当录音里传来“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这时,教室里传来抽泣声,我随声望去,没想到是宋佳,她那一声连着一声地抽泣,感染了全班同学,整个教室哭成一片。我让学生们谈谈感想,有的孩子说,她以后再也不惹父母生气了;有的孩子说,我没想到父母在打我们时是那么的痛心……再看看宋佳,她已哭成了泪人,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
我想起一位老教师曾经讲过的一段话:“关爱像雨露,可以润泽学生干涸的心田;信任似春风,可以吹开学生禁锢的心扉。”经过反复考虑,我意识到:要想妥善解决这件事,必须对他施以关爱和信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趁着其他老师不在,把宋佳叫到了办公室。她对我敞开了心扉,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了出来,自从父母亲生了小弟弟后,对她的关心少了,她在家里感受到了冷落,觉得很委屈。“那么,现在你觉得呢?”我赶紧问。“我觉得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我错怪了他们,我以后再也不和他们对着干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这节班会课收获到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天,宋佳到学校特早,告诉我她已经向妈妈道歉了,爸爸妈妈也原谅了她。看她心情也很舒畅,稚嫩的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除了在思想上教育她,感化她,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宋佳同桌,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她,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她,督促她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她。有时,这位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宋佳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这位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宋佳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她,我还鼓励她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自己的努力下,她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她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
有人说:“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老师如能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真心去教育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