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境
——生命隐喻的建构

2016-03-11李钰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65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时间性隐喻意境

⊙李钰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 610065]⊙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100871]

文苑经纬

意境
——生命隐喻的建构

⊙李钰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成都610065]
⊙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历来学界对意境的解释层出不穷,但很少进入意境自身的符号系统和语境下进行研究。意境是在中国生命性文化下产生的,因此,意境就是在生命性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生命隐喻的建构。接下来笔者将从意境与生命体验、意境与生命周期、意境与词汇流变三方面进行论述。

意境生命隐喻生命体验生命周期词汇流变

意境是中国美学独有的概念,也是学界热衷于研究的对象,有的从外部进行研究,有的用西方文艺理论来比附阐释。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意境为中国美学独有,那么就应该用其自身的结构来解释,也就是说必须进入意境自身的符号系统和语境下进行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农耕文明是分不开的,农耕活动是一种敏感性很强的劳动,作物的生长成为农耕的主题,而作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耕种者的生活质量,这样的连锁反应导致形成重视人的体验的生命性文化。所以中国文化是一种生命系统,用生命和感官来体验着世界,发现世界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所在。宗白华在讨论中西哲学差异的时候也认为:“中西的形上学分属两大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它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和秩序理数;中国是生命的体系,它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价值。”①意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当然也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下产生。因此,笔者认为,意境就是在生命性文化语境下的一种生命隐喻的建构。接下来笔者将从意境与生命体验、意境与生命周期、意境与词汇流变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意境与生命体验意境中“境”含义的用法是在佛经翻译和经文阐释中衍生的。佛教苦谛认为痛苦不可避免,是因为人有“心”。《楞严经》云“万法唯心”,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因为“心”的存在。“心”本体的具体表现就在六根之上,而六根与现象世界相接触会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六境是相互区分且封闭的,所以“境”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了界限的意思,同时又增加了封闭的含义。这种“境”的用法有很浓的宗教色彩,但终归对意境范畴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意境中的“境”就是沿用了这样一种含义。因此可以说,意境中的“境”是一种空间的表现,相当于一种抽象的空间,这种空间是可以用来“观”的,但是所谓的“观”并不是用眼睛观察,而是一种生命体验,正如上文所讲到的六境是一种整体的体验。意境以一种空间的方式呈现,并且是可进入的,也就是说相当于一种场域。这样的场域,创作者与鉴赏者是可以互相通达的,创作者能“写”,鉴赏者就能“观”,这种交互过程是以生命体验为桥梁的。生命体验包括了所有的感官,意境就是表现一个空间,让鉴赏者重新进入那个空间中。像“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意境就能让鉴赏者再次进入春日的记忆空间。鉴赏者可能看过杏的红,闻过杏的香味,听过耳边的鸟声,触碰过枝头,这一系列的生命体验都化作记忆,直到进入意境这个空间中,之前的生命体验再次被唤醒。总之,意境所唤醒的空间记忆裹挟着复杂的生命体验。意境让鉴赏者经历一种空间,而进入这种空间的门票就是鉴赏者与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因此,意境因为生命体验而具有一种合法性,同时也是一种必然性。

二、意境与生命周期上文论述到意境通过空间性来唤醒生命体验,接下来论述意境与时间性的关系。意境是可进入的空间表象,并且是可以反复进入的,反复意味着意境还有时间的维度。“世界之所以可能的生存论时间性条件在于时间性作为绽出的统一性具有一种视野这样的东西。”②视野就是主体内视化的一种时间长度,这种视野是记忆与想象力的综合,而海氏所谓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意境,意境可能的条件就是时间性,而时间性又赋予了视野一种统一性。缺乏时间性,记忆与想象力就不能发生。鉴赏者所领悟到的东西不一定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对等,常常发生错位的现象。生命体验的深浅体现在时间的绽出,因此往往时间越久生命体验就越深。当进入意境的鉴赏者不具有作者在空间中所表达的生命体验时,就需要同时发挥记忆与想象力的作用。如纳兰性德的“夜深千帐灯”,不是所有人都到过兵营,真正体验过这种感觉。也许见过帐子,通宵达旦或者长夜无眠,这些东西可能不是在同一时空出现的,这时发生想象的前提是想象的素材都是时间中的不同阶段。因此想象首先就预设了时间的加入,时间不仅是加入,还统摄这些想象的素材,将它们联系起来,提供在同一时空出现的必要条件。

其次,时间性也关系到意境的隐藏和显现,意境中包含着许多可能性,鉴赏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意境中,这些不同的侧面不会在同一时间出现,某一侧面被关注或被邀请,那么其他侧面可能就会隐匿,反之亦然。在时间中意境不断地转化成在场状态,“在场意味着:解蔽,带入敞开之中。在解蔽中嬉戏着一种给出,也即让—在场中给出了在场亦即存在的那种给出”③,而让其在场的表象是主体情感的需要。主体基于不同的情感,对意境的感受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在场的角度不同。例如感情豪迈之时,看到“夜深千帐灯”会感受到一种边塞壮阔的意境,同时情感导向崇高;而情绪低落之时,同样的文字,却会感受到不胜凄凉的意境。情感的变化,隐匿与显现,这些表象的背后都是时间性的推动。

再者,意境本身虽是一种关于生命体验的空间,但是时间也参与了这个空间的建构,只是时间在意境中所表现的方式比较特殊。上文说到,意境是被反复进入的,可文字还是文字,文字的永恒性导致了意境的稳定性,而且空间的建构也规定了它自身的稳定性。在意境中所唤醒的生命体验可以感觉到时间的流动,“明月照积雪”“中天悬明月”,这些意境犹如画面般凝滞,可还是能感到时间的存在。有一些则把时间通过空间化的方式来表现,例如“大江流日夜”“云破月来花弄影”,大江的流动是一种空间的感受,云的散开也是一种空间的移动,但毫无疑问,这些事物的空间移动不仅需要物理时间,也需要心理时间。还有一些则将时间压缩起来,形成一个点或者网,将时间进行非线性化的表达,例如“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古今和四海都变成了一个点,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了。不管怎样,意境中的时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那就是时间的场域化。时间在意境中不是如现实生活中那样具有不可逆转性。现实生活中的时间是不回头的,是线性的,而意境中的时间是反复性的,应该说是一种循环系统,就像重播的电影,一旦主体进入到那个空间,时间就开始起作用。所谓场域化,就是与非自身的空间划清界限,同时证明自身的独特性,使进入场域内的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则活动。时间在意境这种空间中是一种稳定的循环过程,在意境中以场域化的方式呈现。

最后,意境自身的空间虽然是稳定的,且时间在其内部被场域化,但由于读者的参与,意境具有了生长的性质。单个的读者是有时间性的,在读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他会不断进入意境。刚开始由于生命体验很浅,在意境中所唤醒的生命体验也是停留在某一方面,而且在意境中可能借用想象来拼凑生命体验的时候更多一些,但是记忆与想象之间存在着张力,想象会牵引着记忆,因此读者的视野会越来越宽广。在时间的过程中,意境的其他侧面也会被读者邀请,进入到在场的状态,所以意境具有生长的性质,是逐渐生成的。

三、意境与词汇流变意境还和第三种同时与共时性和历时性有关的语言联系密切。在语言系统中时常会出现很多新词,这是我们立象以尽言的传统,也导致许多未尽之意急于寻找一些词汇进行依附。历来中国文化就重视生命体验,因此文学作品自然以造境为上,描绘的词汇很多,可没有一个可以概括这些表象的词。意境一词最先展露于王昌龄的《诗格》之中,可在他这里,意境并非是现在的意思,而是指作品的内容。但自那以后,意境这个词就开始慢慢出现在其他人的文章中,同时也慢慢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含义。发明这个词的人并不是它普遍意义的赋予者,因此意境这个词的产生是偶然的,然而它的含义却是必然的。意境被不断剥去含义,又不断被加入新的意义。“人类的言语活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静态的符号系统,即语言,它是由语言集团总结出来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一部分是动态的言语实践,即言语,它是个人对于语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④从语言角度来说,意境的含义到现在是相对固定的,可从言语角度来说,却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现在许多人并不了解意境,也不知道意境的普遍内涵,有的人感觉很新鲜,有的人认为用这个词很有文化,还有的人认为游戏里也有意境,品尝咖啡也有意境,意境好像失去了范畴意义,变成了描绘性的形容词,或者也可以被看作叹词,就是表达美好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意境渐渐被普适化了,在大众中间,也逐渐变为“好”的替身。这样的意境已失去自身价值,失去了作为一种范畴的价值。总的来说,意境的词汇在流变着,就像一个生命体,有诞生的时刻,也有生长的时刻。从词汇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意境的生命隐喻。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意境通过再造空间完成对生命体验的唤醒,这是生命隐喻的空间性。同时,通过时间性与生长性隐喻了生命周期。因此,笔者认为意境是一种生命隐喻的建构。

①宗白华:《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14页。

③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页。

④陈学广:《文学语言:语言与言语的张力》,《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2期。

作者:李钰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哲学与美学研究;陆浩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时间性隐喻意境
爱的隐喻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智珠二则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