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己一个也难求
——从女性人物形象看《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主题

2016-03-11沈恒娟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养父老高知己

⊙沈恒娟[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3]

知己一个也难求
——从女性人物形象看《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主题

⊙沈恒娟[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

孤独感的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重要思想主题。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探求文中的孤独主题。通过对文中四位女性人物(曹青娥、吴香香、章楚红、庞丽娜)的命运分析,笔者认为就孤独感而言,女性人物承担的精神负累,比男性更多更重;她们对精神知己的探求,也显得更加迫切。

知己女性人物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人民文学》在2009年刊载了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霎时在文坛引发了一场关于孤独的议论。众多知名评论家的赞扬、茅盾文学奖的盛名,让《一句顶一万句》迅速成为评论的热点。在诸多评论之中,孤独的承载者始终指向书中的两位男性主人公杨百顺和牛爱国,很少有论者关注过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事实上,作为人类生存的终极困境,孤独是谁都绕不开的话题。男性如此,女性更是如此。在几千年封建男权意识的浸染下,女性寻觅知己从而摆脱孤独的愿望,更难以实现。

一、曹青娥:寻觅后屈服

作为整部小说中分量最重的女性人物,曹青娥(巧玲)的形象较之其他女性形象都更为饱满。在《上部:出延津记》中,巧玲还只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丫头。她从小失去亲生父亲,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甚至生病时母亲也只是给她喂几颗江湖郎中的药丸了事,导致她大病一场,受尽折磨,还落下胆小的毛病。家庭环境的冷漠使巧玲对来自他人的关爱珍视无比。继父吴摩西给巧玲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父爱。作品描写两人相伴去白家庄拉面,一路欢声笑语,不像父女,竟像朋友。胆小的巧玲因为害怕天黑,要求继父把自己关在面口袋里,吴摩西不仅照做,还请求巧玲“给你扎上口,你不能睡着,得跟我说话”,宛如一对忘年玩伴。后来母亲和继父争吵,继父离家出走,又是巧玲克服对天黑的恐惧,四处奔走寻找吴摩西。当巧玲哭着说出“我想你了,明天该去白家庄拉面了”一句话时,吴摩西潸然泪下。从这一刻开始,这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养父女,似乎已经是世上最亲近的人。

十几年后,出现在《下部:回延津记》的巧玲,已被人贩子几经转卖,最后落户山西,改名叫曹青娥,有了新的养父和养母。渐渐长大的曹青娥和继母水火不容,和养父老曹的感情却日渐深厚。养父对她的宠溺,和当年继父吴摩西的关怀一样温暖。甚至当曹青娥与养母拌嘴后离家出走,也是养父在村口守候着她。她心中藏着的不愿说给养母听的话,却愿意一点一点说给养父听。养父老曹是曹青娥人生的第二个知己。她为了养父嫁给牛书道,过了一辈子不顺心的日子,以至于丈夫死后,曹青娥痛哭之后说出的话竟是:“我不是哭他个龟孙,我是哭我自己。我这一辈子,算是毁到了他手里。”曹青娥人生中的闪光点是和拖拉机手侯宝山的初恋。戴着白手套的恋人在半夜偷偷来接她,两人坐着崭新的拖拉机在暗夜的泥土中耕耘着,煞白的车灯刺破黑暗……这种浪漫比起今天的恋人们也绝不相形见绌。然而,对于侯宝山而言,一个姑娘的爱远没有拖拉机手的身份更有吸引力,他拒绝了曹青娥提出的私奔提议,原因是:“一跑,我就开不成拖拉机了。全县才五台。”正是这句话让曹青娥彻底死心,嫁给了牛书道。

在婚后并不如意的生活中,恋人侯宝山始终是曹青娥心中一个无法抹掉的情结。甚至在和牛书道争吵后,她拖着怀孕的身子,想到的居然是找到侯宝山,让他离婚。直到她在田地里看见已经成为父亲的侯宝山,开着残破的旧拖拉机,身边是抱着孩子的妻子,手上也不再有昔日的白手套,这时“曹青娥突然明白,她找的侯宝山,不是这个侯宝山;她要找的侯宝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所谓的人生真爱其实只不过是一段过眼云烟罢了。在生育了四个孩子并将他们拉扯成人之后,曹青娥已经对自己的人生认命。然而她的晚年居然有了一些慰藉:和养母老曹老婆有了说不完的话;孙女百慧也十分善解人意;儿子牛爱国经历了人生的苦痛,也试图走进母亲的内心。但在压抑中痛苦了一辈子的曹青娥已失去了述说自己的动力,临死之前“拍床头”的最后一个动作也没有被儿子和孙女正确解读。这个在孤独中度过漫长人生的女性,虽然也曾有过继父和养父在幼年时代给予自己的温暖,虽然也曾幻想过和拖拉机手炽热的爱情,但最终还是在无人可诉、无话可说的人生悖论中深陷“知己难求”的命运。

二、吴香香:为爱出走

吴香香是男主人公杨百顺人生经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导致了杨百顺接下来的人生走向。她处处争强好胜。可一心只知道赚钱的丈夫姜虎只会呵斥她“哪那么多废话?会不会说点有用的?”姜虎死后,为了找一个能支撑门面的男人守护家产,她才招赘在县政府为县长种菜的杨摩西(杨百顺)做上门女婿,并迫使他随妻姓。老实憨厚的吴摩西很快丢了饭碗,懦弱孤僻的性格也难以保护全家。亡夫的粗枝大叶、现任丈夫的软弱可欺,还有女儿的疏远,都让她内心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于是她和住在隔壁的银匠老高产生了私情。从客观角度看,老高的确符合女性对理想伴侣的某种诉求:他不但眉清目秀,而且很会说话,“街上的事乱七八糟,经老高一说,丝丝缕缕,都能码放整齐。”就连素来不喜欢多嘴多舌之人的吴摩西也对老高另眼看待。较之简单粗暴的亡夫姜虎,老高显得温柔可靠;较之憨厚窝囊的后夫吴摩西,老高更是头脑机灵。于是吴香香义无反顾地把感情投注在老高身上。当私情被吴摩西发觉之后,哪怕背负“奸夫淫妇”的罪名,哪怕抛下年幼的女儿,吴香香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和老高私奔而逃。

小说中耐人寻味的一段描写是,吴摩西在郑州火车站远远望见在此处谋生的老高和吴香香,一个在出站口卖洗脸水,一个在广场拐角处擦皮鞋。恼怒的吴摩西本想寻机会杀死两人,却被老高和吴香香依偎着互相喂食白薯的画面打动。文中写道:“吴摩西跟吴香香在一起时,虽然……吃喝不愁,但吴香香整天在说吴摩西,在骂吴摩西;现在她与老高颠沛流离……吴香香既不说老高,也不骂老高;……这就不是一个把谁杀了能了结的事。……这么说,倒是吴摩西错了。……一个女人与人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吴摩西一辈子没有想出来。”其实所谓能够“打动女人”的话,正是女性千百年来为了寻觅精神知己而苦苦探寻的一种情结。作者似乎是为吴香香开脱,又似乎是让吴摩西心安。然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禁怀疑,要强如吴香香,奸诈如老高,这种颠沛流离的“幸福”生活究竟能维持多久?

三、章楚红:失望后离去

章楚红是小说中最散发光彩的人物,也是最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她丰满漂亮,敢爱敢恨。她为生活所迫嫁给饭店老板李昆,但内心并不认可这个脑满肠肥的商人。她偶遇婚姻不幸的牛爱国,觉得他是一个可靠的人,便将自己的爱轰轰烈烈全给了他。牛爱国的确心地善良,也对章楚红的爱满怀感激。但在关键时刻,他仍然退缩了。他害怕自己对家人无法交代,害怕自己养活不了养尊处优的章楚红,更害怕李昆报复自己,最终借母亲生病之机仓促逃回山西。章楚红是文中最不幸的女性之一。爱情所托非人,婚姻也无法忍受。她最终勇敢地离开丈夫,远走他乡。女性的知己寻求之路再一次遭受打击。最终幡然醒悟的牛爱国决定去找章楚红。他不再害怕,宁可出人命,也要说出那句要紧的话。这种开放式结尾也算是作者对章楚红不幸命运所保留的一点点希冀。

四、庞丽娜:迷茫中堕落

庞丽娜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之一。《下部:回延津记》中所有人物的人生命运几乎都围绕她发生改变。她也曾有一个初恋情人赵小柱,但对方考上大学之后就和她分手了。这给她的情感世界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后来她和牛爱国结为夫妻,生了一个女儿,却从来没有共同语言。和曹青娥婚后的屈服不同,庞丽娜对自己不满意的婚姻采取了畸形的反抗。她先是和摄影城老板小蒋打得火热,两个人一晚上说的话,竟比跟自己伴侣一辈子说的话都多。“睡了睡了,一个人说:‘咱再说些别的。’另一个说:‘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小蒋回归家庭后,声名扫地的庞丽娜居然和自己的姐夫老尚再次私奔。但这一次,牛爱国似乎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对比自己在面对章楚红时表现出的胆怯和自私,牛爱国甚至对敢作敢为的老尚产生一种钦佩之情。女性在面对生命的知己时,总是敢于舍弃一切、抛开一切的。但庞丽娜这种畸形的反抗方式,究竟是解脱还是堕落,我们不得而知。

五、结语

纵观中国文学史,从来都不缺乏孤独主题的作品。传统的中国式孤独,往往是指一种精神、一种品行,是有知者的专利。刘震云打破了这一窠臼,他的《一句顶一万句》向我们昭示,孤独感不仅属于精英,也属于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更属于千千万万平凡女性。雷达在评价《一句顶一万句》时说过:“民工比知识分子更孤独。”而笔者意在说明,就孤独感而言,民工的妻子比民工的感受更加强烈。男性的孤独感往往可以通过职业、友情以及社会交往中的其他活动来消解,而女性,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家庭妇女,在面对孤独感时,会显得更加无助。她们或者像曹青娥一样,在无力的反抗之后无奈屈服;或者像吴香香、庞丽娜等人一样,为了精神上的解脱踏上不归路,从此背负着“淫妇”的骂名。女性面对“孤独”这一精神负累时,会比男性承担得更多、更重。

[1]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雷达《.一句顶一万句》到底要表达什么?http://blog.sina. com.cn/leida2007,2009年6月5日.

作者:沈恒娟,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推介语

这三篇论文以贾平凹出版的新作《极花》为研究对象。李群芳试图通过对胡蝶承受的生命之痛、乡村生存困境之痛,以及现代文明发展的反思之痛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贾平凹《极花》的疼痛性书写。文章的角度非常新颖,对文本的解读也极为细腻到位。李翠从三个方面分析逃乡者典型胡蝶、留乡者典型黑亮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折射出乡村新生代空虚、无处安歇的灵魂。文章的观点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深度和普泛性,体现了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和文学史知识的积淀。刘念慈通过“反抗与顺从”“救赎与自我救赎”“选择与放弃”等方面探讨小说女主人公胡蝶虽然遭遇被拐卖的惨剧,但通过转变自己的爱情观、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及生活方式,保持住了自己的本真与质朴。文章切口很小,但分析颇有条理,有较强的逻辑性。三篇文章的笔调都比较清新,较少匠气,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悟体会而写,读起来别具风味。

周春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导)

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BWX0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养父老高知己
知己
知己
油香
不事张扬的爱
请你捧场
苍蝇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一个女博士的自述:遇见你,是我人生不幸中的大幸
高适同路逢知己
快速致富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