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云端教学现状及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16-03-10曲馨王润兰马金钟马彦华
曲馨王润兰马金钟马彦华
(1.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2.河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3.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基础教育云端教学现状及常态化实施策略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曲馨1王润兰2马金钟3马彦华2
(1.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2.河北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3.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云端教学是随着无线网络和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笔者带领团队跟踪云端教学项目两年多,根据云课堂教学观察、问卷调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现场访谈、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对云端教学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挖掘影响云端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提出“现场感受,环境浸润;一体三翼,协同创新;需求为本,‘一’对‘一’培训;应用驱动,效果推进”等常态化实施策略,并构建了基于微视频的“一”对“一”翻转培训新模式,以期为云端教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常态化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云端教学;云平台;一体三翼;“一”对“一”翻转培训模式
2010年苹果iPad在全世界掀起平板电脑热潮。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升温及消费电子、通信、软件等各厂商的纷纷加入,该行业迅速形成了一条崭新的产业生态链,并以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平板电脑蕴藏的教育潜能也快速引发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和热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相继展开,并日渐增多,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智慧教育、未来教室等。基于云平台的云端教学也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它与上述项目有相似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其尚属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笔者根据河北省云端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对其进行了界定,即云端教学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依托无线网络、云教学平台及iPad等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河北省云端教学概况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1年初,河北省云端教学正式启动,并于4月份在石家庄市裕东小学、北翟营小学、鹿泉一中和邢台十中四所实验学校同步启动云端教室建设项目。由于河北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云端教室并非像发达城市的未来教室或智慧教室那样高标准、高规格,而是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有效整合已有的软、硬件资源,最大程度地保护已有投资[1],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云端教学基本设施如表1所示。
表1 河北省云端教室基本构成
在云端教室建设的同时,各校开始组建云端课堂实践团队,选拔确定参与教师、成立实验班,并对相关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云端教室建设完成后,各校随即开始了云端教学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在此期间,云端教学的先行者们经历了熟悉平台、初步尝试、找寻规律、反思修正几个阶段,经过不断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2013年4月27日,河北省召开云端教学观摩会。从此,各实验学校陆续开展了多学科云端教学的实践探索。截至2016年8月云端教学实验学校已超过30所。
二、云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系统研究云端教学,促进云端教学的推广和常态化应用,笔者曾多次深入实验学校听课,通过面对面、电话、QQ、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学校领导及一线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设计了针对教师(含管理者)、学生、家长的三类问卷,并在先期使用云端教学的四个城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鹿泉市)展开调查。
调查时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10月22日至2014年12月1日,主要针对第一批实验学校;第二阶段为2015年4月3日至2015年4月15日,主要针对新增学校。调查形式为网络(主)+纸质(辅),其中家长问卷完全采用网络调查形式完成。
两次调查共发放教师(含管理者)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87.4%;家长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100%。
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调查部分内容
续表
通过对表2数据的分析,结合笔者所做的课堂观察及对教师的访谈,对河北省云端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具体如下:
(一)缺少专家团队的支持
河北省云端教学的推广模式主要采用政府部门认可—企业负责人进校洽谈—相关机构给以支持—企业员工到校培训—学校自主摸索的方式推进,由于缺少一个能发挥各方优势、保障云端教学实施畅通的专家团队的支持,大多数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教学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专家团队的建设对云端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项目推广初期。“以集体智慧服务教学,以常态教学应用为导向,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的专家团队,才能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数字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才能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不断创新应用,也才能加快实现云端教学常态化的进程。
(二)教师参与热情不高
表2的数据显示,学生中不愿意使用平板电脑上课的比例仅为6.9%,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使用平板电脑学习的比例为16.7%,说明家长和学生并不是阻碍云端教学的主要因素,其关键原因还在教师。目前,各实验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教师参与云端教学,其中经常使用和每天使用平板电脑授课的教师只有33.7%,对云端教学非常熟悉的老师仅占14.4%,这说明教师参与云端教学的积极性还不高,还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云端教学中来。一方面教师本身对新技术有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与学校相应机制不健全有关。现在,只有15.7%的学校制定了支持云端教学的相关政策,而一种新的教学媒体的使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需要老师花费大量心力去潜心研究,因此,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带着情绪做教改,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在现有的状态下,如何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使他们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2],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3],是实现云端教学常态化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在“您认为云端教学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问题调查中,教师对如何更好地驾驭云端教学有较大的需求,内容涉及平板操作、平板专用工具的使用、云端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方面,其中,信息技术技能需求最为强烈,比例高达86.7%。笔者此前曾浏览了云平台上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发现除少量微课外,基本上是Word文档和PPT课件,缺少适合平板教学需要的可交互、个性化的高质量学习资源。另外,通过访谈也发现,一线教师对一些非常好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很陌生,网络搜索、素材处理等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投入巨资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没有使更多的学科教师受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云端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各中小学校应该加大对一线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理念转变、信息技术情感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信息技术课堂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接地气的培训[4],才能产生实效,使信息技术真正地服务于教学。
(四)教研共同体尚未建立
云端教学实验学校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多,但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5],这些学校均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尚未形成合力,以结成云端教学教研共同体。学校各自为战的状态,使得校校之间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受到限制,教师经验的积累仅能靠本校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不仅思路受限,也浪费了本可节省的时间和精力。而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可以集中众人的智慧,做到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快速提高、共同成长。
三、云端教学常态化实施策略
笔者2013年初开始关注云端教学项目,多次参加云端教学活动、研讨,并带领研究团队深入各实验学校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学指导,结合两个阶段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一)现场感受,环境浸润
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观念和认识问题[6],这也是云端教学常态化实施时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是推动云端教学最根本的力量,是云端教学执行的“终端”,其理念的转变将直接影响云端教学效果的好坏。
面对云端教学这一新兴事物,教师普遍持有抵触心理,甚至产生畏惧,并可能由于不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课程理念与实施方法变革的原因,最终成为云课程变革的阻碍者[7]。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应消除教师的顾虑,让教师在短时间内能愉快地接纳它、尝试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学校领导站位要高。主管领导要以超前的意识引领学校的信息化走向,要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比较好的信息化环境和氛围,让教师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技术的浸润和熏陶,从而主动改变、自觉成长,最终成为乐于运用信息技术、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师。
2.让教师走出去。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去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真实的案例、多感官的现场刺激远比间接了解感受更深,更容易触动教师的内心。
3.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开阔眼界,了解新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还可以学习全国范围内同类、同科目教师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一体三翼,协同创新
云端教学是依托新媒体、移动网络、云平台而展开的教学,在河北省尚处于推广和示范观摩阶段,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要想使其常态化,笔者认为需要一个能集中各方力量的专门团队进行整体谋划,逐步推进。团队的人员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三翼”式团队
所谓“一体”指的是学科教师群,这是云端教学应用的核心队伍,各校要将教学技能过硬、勇于接受挑战、对新技术持开放心态的教师纳入到学科教师群,培育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由他们再去逐步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由于云端教学常态化实施需要学科教师去具体推进,因此其他成员要在各方面给以支持和帮助。图中之所以提到“群”的概念,一方面考虑到学科教师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可以相互启智,另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集体教研的良好氛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云端教学需要教师之间形成合力,共谋发展。
“三翼”是指三类支持人员。其中,企业技术人员要为云端教学软、硬件设施提供服务,能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绝不能因为服务不到位而影响教师的正常使用。云端教学在推广初期,企业安排驻校工程师对教师进行随时随地的帮扶。主管机构领导/校长要在政策和条件上给以支持,如经费和设备方面的投入、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晋级或晋职方面政策的倾斜等。高校专家/教研员是指以高校教育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团队和教育局相关学科教研员,他们要为云端教学中的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上述成员只有站在服务于学生的起跑线上,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层级之间、领域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关联、高效互黏、相互监督、共同发展”[8]的服务模式,才能引领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动云端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三)需求为本,“一”对“一”培训
由于实施云端教学的学校分布在全省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因此,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需求亦不同。为使培训真正落地,笔者提出基于微视频的“一”对“一”翻转培训模式,即一个培训团队针对某一所学校的需求所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微视频的“一”对“一”翻转培训模式
培训团队首先要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然后根据调查及访谈所搜集到的教师需求信息,确定网上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划分为各知识点,之后以知识点为单位设计和制作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源,最后将微视频与其他培训资源,如学科工具、教程,以及学习任务等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
各校教师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平台中自选内容进行自助式学习,并完成网上指定的学习任务;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同侪互助,既可以交流探讨、经验分享,也可以答疑、释惑,同时也可以将学习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反馈至平台,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学习平台,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
网络学习结束后,培训团队通过对平台提供数据的深入挖掘及学习过程分析,分析和整理教师在网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确定现场培训内容的依据,然后带着问题到学校进行现场培训,以高效解决该校教师实际问题,切实达到“一”对“一”的培训效果。
(四)应用驱动,效果推进
评价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不是看它购置了多少信息化设备,也不是看这些设备有多高档、多先进,而是看这些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应用的层次、水平和效果。云端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好坏,必须拿事实说话,如果应用后效果不如传统教学模式,就会造成教师不满意、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的尴尬局面,这也使教改工作很难继续向前推进。笔者认为,在项目推进初始,企业不应追求量的多少,而应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利用好的效果形成涟漪效应,逐渐扩大规模。先期可以选择一所或两所实验学校,借助“一体三翼”团队的力量,对不同课型进行系统研究,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归纳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然后通过组织研讨会、工作坊,以及示范、观摩等活动向其他学校介绍或分享,以此形成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影响。可以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催化剂,它会帮助尚处于举棋不定状态的学校领导积极主动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施,也会吸引各实验学校里尚处于观望态度的教师满怀希望地参与到云端教学的教学实践中来。只有形成这样的应用大环境,云端教学才能真正地进入到常态化教学阶段。
参考文献
[1]杨现民,刘雍潜.区域智慧教育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5-4-14(4).
[2][6]郝孟佳.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观念和认识问题[EB/ OL].(2016-05-20)[2016-08-20].http://edu.people.com.cn/ n/2015/0520/ c367001-27031610.
[3]刘延东.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的致辞[EB/OL].(2015-05-23) [2016-08-2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176/201506/188941.html.
[4][5]张光明.宁波市智慧教育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7]潘新民.“云课程”:特征、意义与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8-12.
[8]李奕.基于“移动互联”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5,(1):13-18.
(责任编辑 孙志莉)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loud Teaching and Normaliz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QU Xin1,WANG Runlan2,MA Jinzhong3,MA Yanhua2
(1.Hulun Bui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ulun Buir,Inner Mongolia,China 021000;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China 050024; 3.Normal College,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China 133002)
Cloud teaching is a new appeared teaching pattern accompany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 and media technology.The author led a team to follow cloud teaching project for two years,did a survey and analysis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cloud teaching with varieties of ways like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observation,questionnaires (managers,teachers, students,parents),live interviews,action research,dug restraining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lou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in a deep way,and put forward several normaliz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namely,1.Feel live atmosphere and immerse in the environment; 2.Three wings of one body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3.Necessity-orientation and "one" to "one" training; 4.Driving with application and pushing with effect,and constructing a new "one" to "one" flipped training mode based on micro-video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oud teaching’s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cloud teaching;cloud platform;three wings of one body;"one" to "one" flipped training mode
G4
A
2096-0069(2016)06-0046-06
2016-09-2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环境建设”(HB16JY046)
曲馨(1986—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王润兰(1968—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及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马金钟(1969— ),男,吉林公主岭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学习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马彦华(1973— ),男,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平台、资源开发及自然语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