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人大全良方》和《傅青主女科》调经特色比较探析

2016-03-10祝小云指导张翼宙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傅氏经水女科

祝小云 指导 张翼宙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00)

《妇人大全良方》和《傅青主女科》调经特色比较探析

祝小云 指导 张翼宙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00)

通过对《良方》和《女科》的阅读,以及参考前人对两书调经篇的论述,总结《良方》和《女科》的调经特色,并加以比较探析以冀发现有益于临床的启示。结果发现,两书调经皆以血为本、注重畅气机、重视脏腑论治,但《良方》倡血虚有寒,重温补冲任,《女科》倡肝血亏虚,重补血养肝;《良方》重调情志,《女科》重轻剂疏肝郁;《良方》重肝脾,滋化源,《女科》重补肾调肝健脾。得出结论,《女科》的调经理论和方法在《良方》的基础上有创新和发展,两者的调经经验值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妇人大全良方》 《傅青主女科》 调经特色

宋代著名医家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以下简称《良方》),奠定了妇产科的发展基础,《四库全书提要》称之为“采摭诸家,提纲挈领,于妇科证治详悉无遗”。清代著名医家傅青主妇科著《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后世医家赞誉此书“谈症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辩证详明,一目了然”。两书所论涵盖经、带、胎、产、杂病,尤其重视调经。《良方》以调经门为首,开篇即言“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初”。《女科》也说:“妇科调经尤难,盖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本文就两者月经病的治疗特色进行比较,意在发现有益于临床的启示。

1 调经以血为本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良方》与《女科》皆十分重视对血的顾护,但是侧重点又有不同。

1.1 《良方》倡血虚有寒,重温补冲任

《良方》调经篇言“妇人以血为本”,但首先强调是血虚有寒损伤冲任,在调经篇中提到:“夫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并手太阳、少阴之经,致胞络内血绝不通故也。”由此可以看出血虚有寒作用于冲任,引起经水不调或闭经,治宜温补冲任,所以《良方》调经用药常偏温。如姜黄散,药用姜黄、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延胡索、牡丹皮、当归、白芍,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此方9味药,偏温热药有了味。

同时《良方》也重视四物汤的使用,其中有专篇论述加减四物汤。此处四物汤的基础方是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引《本草》“男子宜熟者,女子宜生者,合用生者为是。”陈氏赞誉此方“自皇朝以来,名医于此四物中增损品味随意,虚实寒焕,无不得其效者”[1])。

1.2 《女科》倡肝血亏虚,重补血养肝

《女科》以妇人一生经历经、孕、产、乳累耗于血,血相对不足,因此妇人经病常表现为肝血亏虚,从而调经重在补血养肝,使肝血充足,以促肝用。傅氏认为由于“妇人当行经之际,腠理大开,适逢风之吹,寒之袭,则肝气为之闭塞,而经水之道路亦随之而俱闭”。所以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寒热往来。傅氏不取常规经期感寒应疏风散寒的治法,而从补血养肝着手,谓“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治法宜补肝中之血,通其郁而散其风”,方用“加味四物汤”,可谓其一大创见。不仅这2证,傅氏对调经篇中其他月经病证也不忘补肝血,如年老经水复行、年老经水未断等。

四物汤乃补血之神品,是补血养肝的代表方,除了加味四物汤、加减四物汤,治经水先期的清经散、两地汤,经水后期的温经摄血汤,经水先后无定期的定经汤,年老经水复行的安老汤,经水未来腹先疼的宣郁通经汤,行经后少腹疼痛的调肝汤,经前腹疼吐血的顺经汤,经前大便下血的顺经两安汤,年未老经水断的益经汤,这些方中都含有四物汤成分。因此熟地、当归、川芎是《女科》调经篇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药物,充分体现傅氏补血养肝的思想[2])。

2 注重畅气机

2.1 《良方》重调情志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陈氏认为情志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月经序论第一》他说:“盖被惊则血气错乱,经脉惭然不行,……。若愤怒气逆,气逆则血逆,……,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淋漓无有己也。”又在《室女经闭成劳方论第九》指出:“世有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当,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因此作者提出:“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接,如此则可得九死一生。”陈氏认识到情志不当会引起女子月经不调,并提出“调七情,易心性”的调经方法,这在当时是极为可贵的。

2.2 《女科》重轻剂疏肝郁

傅氏认为女子情志易抑郁,多成肝郁病证。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易引起经期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痛经等病证,因此常用疏肝解郁法。在《女科》调经篇中,疏肝方中药味精炼,柴胡、荆芥、香附、升麻、郁金等舒肝之品,常用一味,且用量极轻,多以分记,体现了傅氏疏肝独擅轻灵的特点。如经水后期的温经摄血汤,方中熟地、白芍各一两,川芎、白术各五钱,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而舒肝只用一味柴胡,量用五分,使肝郁得舒,而“补之有益,温之收功”。

3 重视脏腑论治

3.1 《良方》重肝脾,滋化源

陈氏在月经病的临证治疗中,十分重视肝脾二脏的作用。如对于妇人闭经,其指出:”妇人月水不通者,或因醉以入房气竭肝伤,或因劳伤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但资其源,经水自下”。“若脾胃衰弱,血气久虚,则月水衰少不来”。提倡调理肝脾,气血双补,如治室女经闭成劳之劫劳散,方中黄芪、甘草、人参、茯苓健脾益气,白芍、熟地、阿胶养肝血。

3.2 《女科》重补肾调肝健脾

在《女科》调经篇中,被提次数较多的是肾肝脾,其中谈肾者9次,论肝者9次,说脾者5次。傅氏指出“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夫经水出诸肾”及“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所以谓之天癸”,认为肾藏精化血,旨气充足是天癸至的前提,故月经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肝藏血,为女子之先天;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二者共同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旨肝脾三脏互相协调,相互为用,其中任何一脏的损伤都会引起月经病的发生。所以傅氏调经注重肾肝脾三脏同调,常采用或健脾益肾、或益肾柔肝、或养阴益肾顺经等治法[3])。

例如经水先后无定期,傅氏指出“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治法宜“舒肝之郁而开肾之郁”,方用定经汤柔肝益肾。调经篇中共用药物42种,其中使用次数3次以上的有炒白芍、炒白术、熟地、茯苓、甘草、柴胡、丹皮、人参、山萸肉、阿胶、川芎,从中也可以看出傅氏对肾肝脾三脏的重视[4])。

4 结语

本文从调经以血为本、注重畅气机、重视脏腑论治三方面,对《良方》和《女科》的调经特色进行比较探析。综上,陈氏和傅氏调经皆重血,但陈氏重温补冲任,傅氏则着重补血养肝;在畅气机方面,陈氏提出“调情易性”的调经方法,傅氏喜用轻剂疏肝解郁;在脏腑论治方面,陈氏重肝脾以滋化源,而傅氏在重视肝脾的同时也重视肾,常用补肾调肝健脾之法。二者的比较,发现傅氏的调经理论和方法是在陈氏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同时也为临床上月经病的辨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

[1] 杜河洪,李丛.吁江医家龚廷贤陈自明月经病证治异同辨析[J]儿江西中医药,2012,43(10):7-8.

[2] 王嘉梅,杨灵君.《傅青主女科》调经篇的治疗特色[J].浙江中医杂志,2001(11):5-6.

[3] 马贵萍,张德新.《傅青主女科·调经篇》辨证思想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8):51-53.

[4] 莎玫.浅析《傅青主女科》在调经中的学术特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9-10.

(2016-07-28 收稿)

猜你喜欢

傅氏经水女科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月经过多源流考
讲好傅氏文化,传承中华孝道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月经病
致力抢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
沈尧封与《女科辑要》述要
《傅青主女科》组方用药特色及剂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