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潜救生医疗队海上对接训练实践探讨
2016-03-10汪志华吴建国
汪志华,吴建国,帅 力
援潜救生医疗队海上对接训练实践探讨
汪志华,吴建国,帅力
[关键词]机动卫勤分队;援潜救生;训练
[作者单位]316000浙江舟山,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
本院自组建援潜救生医疗队至今,一直担负辖区海域内援潜救生任务。2013年起,本院以担负全军援潜救生医疗队建设试点任务为契机,初步理清了援潜救生医疗队训练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援潜救生医疗队面对的伤员伤情平时少见,借以开展工作的医疗平台特殊,开展高质量的海上对接训练,是分队形成和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主要途径。2014年6月下旬,医疗队以某型防险救生船为平台,开展海上适应性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加强改进提高。
1 组训内容
训练共计6 d,实际用时54 h。以海军2012年颁发的《援潜救生医疗队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合成训练、综合演练四种类型,共设32个训练科目。
1.1基础训练共8个科目,包括舰艇生活常识和海上环境适应能力,大风浪航行的物品固定与防护,战时海上医疗后送体制,分级救治范围、内容与要求,伤病员检伤分类、救治与后送程序,海战伤发生特点、损伤机制、救治原则与基本技术,战时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等,以训练间隙和晚上集中组织理论学习的形式组织。
1.2专业训练共12个科目,包括人员岗位职责与组织展开,防险救生船医疗系统功能布局与作业流程,卫生装备操作使用与维护保养,潜水减压病与肺气压伤的救治,海上伤病员手术与麻醉、护理,特诊、检验与药材供应保障等,以个人自学和分组训练的形式组织。
1.3合成训练共7个科目,包括卫勤组织指挥与组室间协同配合,在防险救生船上组织与展开,伤病员救治通过性演练,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护与后送,医疗队撤收,医疗队登、离舰船礼仪等训练,以医疗队集中组织训练的形式组织。
1.4综合演练共5个科目,包括海上、海岸、陆地三级卫勤组织指挥与协同,海上落水人员搜救、换乘、救治、后送,医疗队公路机动途中防空疏散、后勤保障组织实施与协同等,以与防险救生船、医院共同训练的形式组织。
2 主要做法
2.1周密筹划、充分准备为组织好此次海上对接训练,医疗队在接到预先通知后,提前2个多月着手准备,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一是配强队伍,加强思想引导。针对少数队员因外出执行任务、培训不在位和部分新进队员业务不熟练的情况,及时补齐员额,并从科室抽调部分老同志担任组室骨干;先后3次开展思想教育,引导队员认识此次训练的重要意义;结合训练经常开展争当先进评比活动,激发训练动力;主动关心队员生活,努力消除其后顾之忧。二是精学理论,找准训练要点。在先行组织海战伤救治理论和潜水减压病与肺气压伤的救治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出海训练前专门邀请潜艇部队的同志来院授课,为队员详细介绍各类潜艇的构造特点和逃生方式、潜艇脱险医学保障,通过与一线部队官兵的沟通,进一步理解医疗队的救治任务、脱险艇员的医学保障需求。三是打牢基础,练足陆上科目。在年度已组织轻武器射击、“三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专门组织为期1个月的以战伤救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体能为主要内容的战救技能比武,医疗队队长带头参赛,以考促训,全员参与,打牢业务基础。
2.2按纲施训、循序渐进根据《陆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驻军(中心)医院卫生专业训练指导法》组织实施军事训练的基本方法,本着先易后难、先个人后整体、先理论后实操、先分练后合练的程序,结合训练计划,有步骤地重点组织好以下六类训练。一是见缝插针,组织好业务知识自训。医疗队离院登船后,组织队员利用训练间隙和晚上休息前的空闲时间,学习各组室和个人岗位职责、舰艇生活常识,伤病员检伤分类、海战伤发生特点、损伤机制、救治原则与基本技术等,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二是精选主题,组织好核心内容讲授。每天晚饭后,坚持在船上餐厅组织为医疗队队员授课,发动船方指挥员和医疗队骨干,讲授《舰艇生活常识和海上环境适应能力》、《战时海上医疗后送体制与援潜救生医疗队勤务定位》、《战时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潜水减压病与肺气压伤的救治》等内容,既增长了医疗队队员的业务知识,也加强了医疗队的日常管理。三是依靠骨干,组织好卫生装备示范操作。援潜救生医疗队携带和船载的卫生装备较多,且有些卫生装备平时使用较少,为确保医疗队员能掌握装备的使用操作,医疗队组织各组室以选派骨干充当操作能手的形式,安排各组分练,并专门安排一个半天组织心肺复苏器、呼吸机、麻醉机、便携式单兵加压舱、船载加压舱和氧舱等卫生装备示范操作,全队队员观摩。四是区分专题,组织好各组室分练。各组室区分依托救生平台快速展开,伤员救治过程中组内人员分工,减压病的各组救治要点,伤员救治过程中医疗文书的完善,海上特殊环境下穿刺、缝合、包扎、固定、搬运的操作训练,海上伤病员手术与麻醉、护理,特诊、检验与药材供应保障等主题,按照一次性2名伤员、一次性6名伤员、一次性8名伤员的频率,循序组织3次、共16名伤员救治分练,指挥组和骨干及时到各组室巡视指导。五是突出重点,组织好典型伤情病例讨论。针对未来伤员大多为减压病的特点,训练中突出减压病和肺气压伤救治这个重点,从伤员伤情想定、化妆、快速检伤分类、再加压治疗、舱内抢救、医疗和护理、血液和影像学的检查等方面,随着伤员的流向,逐一指导各组室和队员采取针对性的救治措施,确保医疗队核心救治能力的提高。六是从难设置,组织好批量伤员救治通过模拟训练。着眼实战化训练的要求,医疗队将整体合练的背景设定在大深度援潜救生、潜艇遭敌攻击受损、大风大浪的恶劣海况等复杂情况,先后组织3次、共21名批量伤员救治合练,锻炼提高不同伤情的伤员救治能力和各组室相互配合能力,伤员通过速度明显提高。合练过程中,指挥组还以事先不透露伤情、有意漏填伤票、紧急指定替代人员等方式,有意出难题,锻炼检验队员应变能力、鉴别能力和一专多能。
2.3加强协调、紧密配合援潜救生医疗队海上对接训练,需所在防险救生船大力支持和配合。卫勤分队与保障部队协同训练,有助于机动卫勤分队熟悉战场情况、相关任务和协同关系,熟悉支援关系及行动时机,提高实战感知和应对能力[1]。一是出海前预先协调。在医疗队正式登船前,医疗队指挥员和各组组长,先行与船指对接,初步确定训练时间和内容、海上航行的时间及海域、医疗队拟展开的工作平台、需要船方为医疗队提供住舱的数量和其他后勤保障等事项。二是接收和返还卫生装备。登船后及时与船上医疗部门联系,接收船载卫生装备,一起核对数量和性能。撤收前,清理保养后及时归还船载卫生装备,并签字确认。三是混编使用船方医务人员。某型防救船一般均编配有少量医务人员,在征得船方同意后,医疗队将船方医务人员分别编入各组室,既帮助各组室人员迅速熟悉工作平台,又在训练过程中相互提高。四是与船指共同组织训练。经协商,航渡过程中,医疗队与船指共同组织了海上落水人员搜救与海水淹溺伤员急救、大风浪航行的物品固定与防护、伤员战位急救及救治等科目训练。在组织医疗队合练过程中,由船指统一发布命令、统一组织伤员的救治和转运、留治伤员的后送,既营造了浓厚的实战氛围,也确保了训练科目的圆满完成。
2.4加强管理、外树形象医疗队上船开展训练,船方需专门为医疗队队员腾出部分住舱,为女同志划定专用厕所,对所在舰员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登船后,医疗队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塑造好自身形象。一是严格坚持日常生活制度。医疗队领导骨干带头遵守船方制定的日常生活制度,按时起床就寝、每天整理内务、打扫房间卫生,不在休息时间以外时段洗漱,不在房间内乱晾衣物。二是建立固定的交班讲评制度。医疗队队长每天参加船方组织的交班,报告当天训练情况、次日训练计划,提出需要船方配合的事项。医疗队每天早上组织交班,部署当天训练计划,提出明确要求;当天训练结束后,组织训练小结,分析存在不足,共同提出改进措施。海上训练结束前,医疗队专门组织训练小结,对训练中好的人和事进行表扬,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办法。三是主动参与船方后勤保障工作。为促进与船方关系的和谐,医疗队专门安排医护人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各岗位巡诊;要求队员自己清洗碗筷,主动安排人员到厨房帮厨;选派女同志参与船方小广播播音,发动大家积极投稿共同编印小报。
3 训练效果
6 d的海上训练,使全体队员熟悉了某型防救船医疗工作平台,掌握了批量伤员救治通过勤务流程,提高了以减压病为主的战伤救治技术,摸清了船载卫生装备数质量,练习了所属主要卫生装备使用操作方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训练效果。随船出海的一名支队首长对医疗队的训练给予了“为近年来组织训练最规范、最科学”的高度评价。
4 问题探讨
4.1训练中缺乏足够“伤员”,急需实施标准化伤员培训训练中各组室分练和整体合练时,需要一定数量能够恒定、逼真地以复制方式准确表现同真实战伤伤员近似情形的舰员配合,但因防救船自身训练和工作影响,扮演伤员的舰员数量不能保证、伤员复制伤情的真实性不能满足要求,训练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徐建明等[2]提出“医院船海上卫勤训练与考核中应用标准化伤员(standardized wounded soldier,SWS),可有效解决目前模拟伤员存在的伤情记不准、表演不到位、与医护人员缺乏互动等问题”。因此,以后在类似的海上训练中,训练开始前应加强与船指协调,组织拟扮演伤员的舰员培训,使其能够全程参与医疗队训练、了解各种战伤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熟悉卫勤训练程序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表演和表达能力。
4.2救治训练效果无确切标准评估,需制订典型伤情救治的临床路径分队各组室在伤员处置时,措施是否正确,伤员流动快慢是否符合要求,均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林亚忠[3]提出,鉴于目前卫勤训练和抽组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在野战救护中引入临床路径救护模式,可以实现战场战伤救治流程更加规范化,处置更加标准化。因此,在训练筹划期间,指挥组应针对典型伤和常见伤,提前制作标准的伤员库,建立类似于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处置流程,在每一张伤员卡中载明化妆、分类、急救、手术、治疗、护理和辅助检查要点,以此检查医疗队队员对救治技术的掌握情况,促进战救能力的提高。
4.3海上训练多陷自编自导困境,需与船指多开展协同训练战时伤员信息的获取、脱险艇员出水上船、海上落水伤员的搜救、伤员后送与换乘、战时战常材的紧急补充等工作,均需要医疗队与船指的紧密配合。姜成立等[1]提出,通过协同训练并逐步向一体化训练进阶,有助于把各保障要素联结融合成一个紧密、协调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拓宽分队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扎实推进机动卫勤分队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医疗队在海上训练,应主动加强与船指的沟通协调,争取其对医疗队训练的支持,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医疗队与船指、潜艇、后方医院、上级机关之间的指挥协同训练、技术协同训练、方法协同训练,以及医疗队指挥保障关系的明确,请示报告制度的规范,救治范围、后送方法的确定等协同训练。
4.4演练效果评估缺乏标准,需建立综合演练的关键能力指标体系美军针对未来战争的“不可知、不可见、不可预测性”,在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理念上提出了“基于能力”的建设模式,把关注点放在具有或应发展何种能力上来。吕晓丽[4]提出,我军机动卫勤分队综合演练中应着力发展卫勤指挥能力、应急机动能力、医疗后送能力、野战环境生存能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援潜救生及潜艇技术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陈庆研究员针对援潜救生,提出要关注援潜救生的时效性和援救的可达性两个难点[5]。因此,援潜救生医疗队综合演练应重点训练医疗队的卫勤指挥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减压病救治能力、海上适应能力。海上训练时分队应重点训练与船指协同能力、协助遇险艇员安全出水的指导能力、船载医疗装备操作使用能力、以减压病为主要伤情的救治能力、大风浪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成立,田伟.应急机动卫勤分队协同训练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7):637-639.DOI:10.3969/j.issn.1008-9985.2009.07.024.
[2]徐建明,刘文宝,吴耀民,等.医院船医疗队训练用标准化伤员的培训[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1):1078-1079.DOI:10.3969/j.issn.1008-9985.2010.11.041.
[3]林亚忠,万任华,蔡茜,等.临床路径在野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94-96.DOI:10.3969/j.issn.1003-8868.2012.01.039.
[4]吕晓丽,毕光远,薛蓬.提高机动卫勤分队综合演练水平的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7):678,685.DOI: 10.3969/j.issn.1008-9985.2011.07.039.
[5]蒋华.SOS:中国亟需发展援潜救生[J].舰船知识,2014,3:21.
(本文编辑:彭润松)
(收稿日期:2015-03-25)
[中图分类号]R855.3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0754.2016.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