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2016-03-10张桂征,蒋璇

广西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快速检测家蚕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1. Hiroko Tabunoki,Hidemasa Bono,Katsuhiko Ito,Takeshi Yokoyama。Ca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be used as a human disease model?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 2016;10(1):3-8.

[题 目]家蚕能被用作人类疾病模型吗?

在日本,家蚕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鳞翅目昆虫,长期以来应用于纺织业,还是一种农业研究的模式昆虫。近年来,家蚕常被用于疾病分析的动物模型,例如人体黄斑类胡萝卜素转运蛋白就是利用家蚕黄血系统的类胡萝卜素蛋白衍生物信息发现的。因此,家蚕的类胡萝卜素运输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开发人类疾病模型,Hiroko Tabunoki等分析家蚕与人类同源基因的特征,从而构建KAIKO功能注释管道,形成一种特别的家蚕突变体用于生物芯片分析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家蚕中有一种新的分子网络涉及帕金森症;分析自然变异家蚕系统作为人类疾病模型具有的潜能,总结了用家蚕基因信息标注研究人类标注同源基因的最近应用进展。家蚕突变体的研究将提供一个用于研究病理机制的线索,将有助于帕金森疾病的治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家蚕;人类疾病模型;家蚕突变体,帕金森症;半透明的幼虫表皮

2. Yasuhiko Matsumoto,Kazuhisa Sekimizu. A hyperglycemic silkworm model for evaluating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Rehmanniae Radix,an herbal medicine. 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 2016;10(1):14-18.

[题 目]高血糖家蚕模型评估中药生地黄提取物对降血糖的效果

[摘 要]家蚕食下含有大量葡萄糖的饲料后会表现出高血糖症状,高血糖家蚕因此成为一种评估治疗高血糖症药物的动物模型。中草药生地黄的热水提取物,对家蚕高血糖症表现出治疗效果。使用家蚕作为动物模型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不同批次的生地黄提取物降血糖效果。Yasuhiko Matsumoto等的试验发现,家蚕作为评估各种草药治疗效果的实验动物具有很多优点。

[关键词]高血糖症;家蚕;体内评价体系;生地黄;快速检测

3. Satoshi Nishida,Yasuo Ono,Kazuhisa Sekimizu. Lactic acid bacteria activating innate immunity improve survival in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 of silkworm. 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 2016;10(1):49-56.

[题 目]用家蚕做模型动物改善乳酸菌活性先天免疫力

[摘 要]乳酸菌(LAB)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帮助的益生菌,其活性对活化免疫系统很重要。动物和昆虫都存在先天免疫系统的保护。家蚕的先天免疫可以对微生物做出免疫反应,细菌集合体的分子模式(别名肽聚糖和葡聚糖)会引起家蚕肌肉收缩。在这个研究当中,通过家蚕肌肉收缩试验Satoshi Nishida等建立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用于从自然产物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出一种高活性的乳酸菌可以活化家蚕先天免疫。试验表明Lactococcus lactis 11/19-B1活性高,刺激家蚕先天免疫系统。L. lactis 11/19-B1降解牛奶用酪蛋白氨基酸和葡萄糖。分离获得株系将成为酸奶制作的重要限速株系。家蚕正常摄食混有L. lactis 11/19-B1或有L. lactis 11/19-B1的酸奶时,与市售制作酸奶的乳酸菌相比,lactis 11/19-B1导致家蚕肌肉收缩的更加剧烈。有趣的是,家蚕食下乳酸菌后表现出对铜绿假单胞菌较大的耐受性。这个研究表明,Lactococcus lactis 11/19-B1或可用于生产酸奶和益生素来活化先天免疫。

[关键词]乳酸菌;乳酸球菌;家蚕;先天免疫;效果

4. Dai F,Wang Z,Luo G,Tang C.Phenotyp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of Autotetraploid and Diploid Mulberry(Morus alba L.). Int J Mol Sci.2015,Sep 22;16(9):22938-56. doi: 10.3390/ijms160922938.

[题 目]桑树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表现型和转录分析

[摘 要]多倍体植物及其器官通常都比相对应的二倍体大,这让育种家对多倍体植物产生了兴趣。桑树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此研究中,广东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秋水仙碱处理获得了一系列桑树多倍体。为了评估桑树基因组翻倍的效果,对桑树二倍体和多倍体性状的表现型和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多倍体的高度、树径、叶片大小、果实大小都比二倍体大。转录组数据表明在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21 229个基因转录中仅有609(2.875%)的基因不同。其中,30个基因与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独立转化有关,包括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植物生长激素。此外,还有41个基因涉及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增强了对桑树多倍体变种的认识,并有利于将来的育种工作。

[关键词]桑树;同源四倍体;表型;转录组;植物激素

5. Hossain MT,Yamamoto K.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ctive site of a Bombyx mori unclassifie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15,Jan 22:1-3.

[题 目]家蚕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部位的研究

[摘 要]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是一类重要的降解酶,在各种环境毒物和氧化应激反应的防御中扮演中心角色。在家蚕体内,Hossain MT等获得了未经发现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氨基酸残基,与谷胱甘肽(GSH)相互影响。定向位点诱变的家蚕谷胱甘肽突变体,发现氨基酸残基Asp103、 Ser162和 Ser166位址具有催化活性。

6. de Oliveira AM,Mesquita Mda S,da Silva GC,de Oliveira Lima E,de Medeiros PL,Paiva PM,de Souza IA,Napoleão TH.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n Ethanolic Extract from Leaves of Morus alba 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513978. doi: 10.1155/2015/513978. Epub 2015 Jul 12.

[题 目]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与抗菌活性的评估

[摘 要]这个试验评估了桑叶乙醇提取物对卤虫藻的毒性,对小鼠的口服毒性及抗菌活性。植物化学分析表明,提取物中存在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鞣酸类、三萜类等成分,均未对卤虫藻表现出毒性。连续两周分别对小鼠进行300 mg/kg 和2 000 mg/kg b.w.提取物的处理,未发现死亡和行为异常。然而,动物在接受最大剂量提取物时,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无论在300 mg/kg或在2 000 mg/kg的提取物处理组中,白血球的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分节核细胞比例增加。2 000mg/kg提取物处理的小鼠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肾小管扭曲浮肿、肝脏小叶中心的静脉周围存在白细胞浸润、高度分散的脾白髓。提取物为对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克鲁斯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曲霉菌表现出抗菌活性。综合来看,提取物含有抗菌药物成分,摄入后并不会使小鼠致死;然而使用仍需谨慎,因为它具有促使生化、血象、组织病理变化的现象。

7. Kim HG,Jeong HU,Park G,Kim H,Lim Y,Oh MS. Mori Folium and Mori Fructus Mixture Attenu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in Mice.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5;2015:379418. doi: 10.1155/2015/379418. Epub 2015 Apr 7.

[题 目]桑叶和桑果混合物可降低由高脂饮食诱发的小鼠认知障碍

[摘 要]肥胖症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能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及痴呆等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可以导致神经损伤、失忆和认知障碍。桑树的叶子和果实已被证实含有能控制肥胖和降低血脂的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在这个研究中,Kim HG等用c-Fos抗体、突触素和突触后密蛋白95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测试它们对高脂饮食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C57BL/6小鼠饲喂高脂饲料21周,体重出现增长,在最后12周饲喂按2∶1配制的桑叶与桑果提取物混合饲料(MFE)后,小鼠体重明显下降。此外,肥胖小鼠不仅表现出神经活动减弱,而且表现出前突和后突活动减弱,而MFE处理组小鼠则表现出活动性恢复。最终,在新物体辨别实验中,由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认知障碍在MFE处理中逐渐恢复。试验表明MFE的减肥作用是通过改善神经和突触的活性,恢复了由高脂饮食导致的认知障碍。

8. Wang F,Wang R,Wang Y,Xu H,Yuan L,Ding H,Ma S,Zhou Y,Zhao P,Xia Q.Remobilizing deleted piggyBac vector post-integration for transgene stability in silkworm. Mol Genet Genomics.2015 Jun;290(3):1181-9. doi: 10.1007/s00438-014-0982-6. Epub 2015 Jan 15.

[题 目]剪除piggyBac 转座子定向整合提高家蚕转基因后的稳定性

[摘 要]删除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转座子元件可以提高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转基因稳定性,在转基因动物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在这个研究中,为了提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家蚕转基因稳定性,Wang F等改造形成了一个piggyBac载体可介导整合后的转座子序列的删除。piggyBac载体包含反向末端重复序列L1、L2和R1,可形成L1/R1和L2/R1两种类型的转座盒。hsp70-PIG作为转座初期piggyBac转座酶的表达盒,在帮助型载体中的瞬时表达激活和测试转基因稳定性,或整合到改造载体上形成转基因家蚕。与L2/R1相比,缩短的L2增加了L1/R1在家蚕基因组中的转化频率。在L1/R1整合到基因组后,激活L2/R1这个不完整的转座子,并促使与一个不完整转座子相连的外源转入基因甚至在外源转座酶的存在下依然能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而那些与完整转座子相连的两侧在基因组中是十分不稳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后删除转座子元件以确保转基因稳定性是可行的。我们认为该改造的转座载体将在转基因家蚕和其它piggyBac介导的转基因生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9. Yamamoto T,Mase K,Sawada H.Diapause Prevention Effect of Bombyx mori by Dimethyl Sulfoxide. PLoS One.2013 May 13;8(5):e64124.doi: 10.1371/ journal.pone.0064124. Print 2013.

[题 目]二甲基亚砜对家蚕滞育的阻止效果

[摘 要]由于没有发现比盐酸处理更有效的阻止家蚕胚胎滞育的方法,其已经使用了80多年。Yamamoto T 等在研究中发现二甲基亚砜(DMSO)可以阻止家蚕滞育,78%的浓度与100%的浓度阻止效果相当,而且效果可以与盐酸处理效果一样。与此相反,在一定浓度二甲基亚砜的处理下,非滞育蚕卵的孵化能力降低。DMSO的作用仅限于产下24 h 以内的滞育卵,这种处理方法的临界期和有效期比盐酸处理的时间稍短一些。DMSO类似物、N,N-二甲基酰胺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对蚕卵几乎没有解除滞育效果。此外,Yamamoto T 等还利用DMSO研究了化合物的渗透作用。将抑制剂蛋白激酶CK2溶入DMSO中,对滞育的阻止率下降至40%以下。这表明CK2抑制剂是在DMSO阻止滞育后对胚胎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这项研究表明,DMSO通过渗透作用阻止蚕卵滞育。

10. Miyashita A,Takahashi S,Ishii K,Sekimizu K,Kaito C.Primed Immune Responses Triggered by Ingested Bacteria Lead to Systemic Infection Tolerance in Silkworms. PLoS One.2015 Jun 24;10(6):e0130486. doi: 10.1371/journal.pone.0130486. eCollection 2015.

[题 目]细菌入侵家蚕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系统的免疫能力提高

[摘 要]在这个研究中,Miyashita A等检验昆虫在摄入微生物后,由食物激活的先天免疫系统是否会对随后入侵的细菌产生抵抗力。家蚕饲喂加热灭活的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对血淋巴中的绿脓杆菌产生抵抗力。口服绿脓杆菌的肽聚糖、细胞壁,会对绿脓杆菌感染产生抵抗力,然而口服脂多糖、细菌表面成分,没有效果。家蚕口服热灭活的绿脓杆菌细胞,血淋巴中绿脓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在血液和脂肪体中的抗菌肽cecropin A和moricin基因的mRNA的数量增加。此外,家蚕口服热灭活的绿脓杆菌细胞,血淋巴中的麻痹胎,一种能激活先天免疫反应的细胞激素数量增加。这个发现表明,昆虫通过肽聚糖识别检测到的食物中的细菌,系统性免疫被激活用于防御第二次侵染。

(张桂征 蒋璇 张雨丽 整理)

猜你喜欢

快速检测家蚕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藜麦脂肪含量快速检测
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快速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香豆素
水相分子印迹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检测尿液中的痕量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