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玉蚕二号的育成

2016-06-23商本庆黄庆槐廖华珍玉小迷施丽芳廖国森李木姚福广

广西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茧层茧丝原种

商本庆,黄庆槐,廖华珍,玉小迷,施丽芳,廖国森,李木,姚福广

(1.广西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玉林市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玉蚕二号的育成

商本庆1,黄庆槐1,廖华珍1,玉小迷1,施丽芳1,廖国森1,李木1,姚福广2

(1.广西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玉林市537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采用多个亲本品种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玉蚕二号(应·行×创·秀)。经广西家蚕新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良的实用经济性状。在实验室鉴定中,结茧率、虫蛹率分别为96.03%、92.73%,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为15.751 kg、3.701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33%和11.95%;干茧出丝率43.34%,一粒茧丝长1 062.0 m,分别比对照品种高1.09个百分点、61.5 m;解舒率72.11%;净度87.5分。在农村联合鉴定中,单张产茧量33.06 kg,与对照品种相仿;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5.44%和1.15个百分比;解舒率67.77%,洁净93.1分。该品种已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家蚕;玉蚕二号;四元杂交

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家蚕育种工作者联合攻关育成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因其具有体质强健、易繁育、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已在我国华南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20多年[1]。虽然近十多年来,两广地区的家蚕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多对家蚕新品种,但因这些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指标比不上两广二号,所以使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针对两广二号的推广应用周期较长而无替代品种,无法多方面满足广西蚕区生产需要的问题,广西玉林蚕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玉林蚕业站)以抗逆性能与两广二号相仿,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出丝率等茧丝产量性状显著超过两广二号,解舒率、洁净等茧丝品质与两广二号相仿作为选育目标,采用复合杂交育种方法,开展适合广西蚕区夏秋季饲养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历经6年共育成4个家蚕基础品种,并组配成杂交组合“应·行×创·秀”,该组合具有体质强健、好养、高产、茧丝品质优的特点,已于2013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用于广西蚕区夏秋季饲养。

1 新品种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1.1.1 中系新品种“应” 为中系×中系(青青9×青9)的多品种复合杂交固定品种。亲本品种“青青9”先分别以中系品种“菁松”[2]、“932”[3]为母本和父本育成“青9”,后用“菁松”回交“青9”育成。亲本品种“青9”是“菁松×932”育成。

1.1.2 中系新品种“行” 为中系×中系(天青×青青9)的多品种复合杂交固定品种。亲本品种“天青”是由“天×青”育成,“天”是引进的“粤枫二号”[4]的中系杂交原种“金·丰”和两广二号的中系杂交原种“9·芙”杂交育成,“青”是“菁松×932”育成。

1.1.3 日系新品种“秀” 为日系×日系(皓月×林)多品种复合杂交固定品种。亲本品种“皓月”是引进品种“菁松×皓月”的日系原种,亲本品种“林”是以引进的“粤枫二号”的日系杂交(玉×龙)原种为母本,以两广二号的日系杂交(湘×7)原种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成。

1.1.4 日系新品种“创” 以日系品种“7532”为母本、以自选日系品种“水”为父本杂交(7532×水)育成。亲本品种“753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亲本品种“水”是由日系品种872[5]×(林2×林1)育成。其中,“林2”是两广二号日系杂交(7532×湘晖)原种,“林1”是日系杂交(玉×龙)原种。

1.2 新品种选育和组配经过

1.2.1 新品种选育经过 2007年9月开始分别选用本站自行育成的中系育种材料“青青9”、“青9”为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固定后选育成中系品种“应”,至2010年底已选育15代,主要遗传性状已稳定。该品种发育齐一,抗逆能力强,茧丝品质优,茧层率达24%。

2007年9月开始分别选用本站自行育成的中系育种素材“天青”、“青青9”为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固定后选育成中系品种“行”,至2010年底已选育15代,主要遗传性状已稳定。该品种生命力性状接近“932”,而茧质大大高于“932”,茧层率达24%。

2006年3月开始采用茧丝品种优的二化性日系品种“皓月”为母本,选用本站自行育成的抗逆性强的日系育种材料“林”为父本,杂交育成日系品种“秀”,至2009年底已选育18代,主要遗传性状已稳定。该品种体质强健、茧质优良。

2007年9月开始以耐高温多湿环境、配合力好、茧丝品质优的“7532”为母本,以自行育成的日系育种素材“水”为父本杂交,固定后选育成日系品种“创”,至2010年底已选育15代,遗传性状已稳定。该品种抗逆性能强,繁育容易,茧层率达23%~24%。

1.2.2 杂交原种和四元杂交种的组配 根据杂交优势强、配合力好、性状互补的原则,通过测交试验组配原种杂交组合及一代杂交组合,从多个组合中选定中系杂交原种“应×行”和日系杂交原种“秀×创”,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应·行×秀·创”,命名为玉蚕二号。

1.3 选育技术措施

1.3.1 采用不良环境条件培育以提高品种的生命力性状 为了提高育成品种的抗逆性能,设置下列3种选育环境条件:① 温度31~32℃、相对湿度95%~98%;② 温度29~30℃、相对湿度90%~95%;③ 温度28~29℃、相对湿度85%~90%。全年饲养5批,在选育早期世代F1~F4采用第一种温湿度组合培育,重点进行生命力性状选择,选择虫蛹生命率最高的蛾区留种。在选育的中、后期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温湿度组合交替的培育环境:早春和晚秋采用第三种温湿度组合培育,重点进行茧、丝品质性状选择;夏季3批采用第二种温湿度组合饲养,在兼顾茧、丝质性状的同时,重点进行强健性选择,选择结茧率、虫蛹生命率高的蛾区和个体留种继代。

④根据方法三、四判别,当库区上覆5 m以上非液化覆盖层后,综合判断认为库区非液化。所以在废弃尾矿库上排岩,对尾矿库库区砂土液化是有利的,不仅不会破坏库区稳定,而且有利于库区稳定。

1.3.2 选育过程兼顾品种的抗逆性状和茧丝品质性状 首先挑选虫蛹率最高的蛾区,再从入选蛾区内选留茧型匀正、大小均匀、缩皱中等、茧色洁白的蛾区留种。然后在选留蛾区中进行排茧对比,选择茧形匀正,茧身结实的雌雄茧各30个左右,单茧称量,从中选留全茧量中等、茧层量、茧层率较高,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留种继代,F1~F6同蛾交配,F7以后异蛾交配。在选育中认真注意生命力、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之间的平衡提高[6],使育出的玉蚕二号茧量、茧质、丝量、丝质与抗逆性、生命力得到平衡提高。

2 新品种鉴定成绩

2.1 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

玉蚕二号于2010年7月和8月在本站实验室内进行饲养鉴定,结果表明:玉蚕二号的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一粒茧丝长、解舒丝长、干毛茧出丝率等成绩均超过对照品种两广二号(表1-1、表1-2、表2)。

2.2 实验室联合鉴定成绩

玉蚕二号参加2011—2012年广西区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的成绩显示,结茧率、虫蛹生命率分别为96.03%、92.73%,与对照品种相仿;全茧量1.630 g、茧层量0.383g、茧层率23.497%,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07%、11.66%、2.02个百分点;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33%和11.95%;干茧出丝率比对照品种高1.16个百分点;一粒茧丝长比对照品种长61.5m,解舒率72.11%(表3-1、表3-2、表4)。除洁净度外,玉蚕二号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广西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审定标准。

表1-1 2010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

表1-2 2010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

表2 2010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鉴定试验丝质成绩

表3-1 2011—2012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共同鉴定成绩

表3-2 2011—2012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共同鉴定成绩

表4 2011—2012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实验室共同鉴定试验丝质成绩

2.3 区内农村试养鉴定成绩

2011年9月和2012年5、6、9月,由广西的宜州、环江、鹿寨、象州、贵港、横县、邕宁、玉林等8个县(市)鉴定点组织农村试养。综合各饲养点的鉴定成绩,玉蚕二号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广西夏秋用家蚕新品种审定标准,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5.44%和1.15个百分点。单张产茧量33.06kg,与对照品种相仿;解舒率67.77%;净度93.1分(表5、表6)。

表5 2011—2012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区内农村鉴定成绩

表6 2011—2012年桑蚕品种玉蚕二号农村鉴定试验丝质成绩

3 新品种主要性状及技术处理要点

3.1 双交原种性状

3.1.1 中系双交原种 “应·行”含多化血统的二化性四眠杂交原种。卵的固有色为灰绿色,卵壳为浅黄色,单蛾产卵500粒左右;蚁蚕为黑褐色,克蚁量为2 200头左右,孵化齐一,小蚕趋密性较强;壮蚕体色青白,素斑,各龄眠起齐一,食桑旺盛;老熟集中,营茧快;茧形短椭圆,茧色洁白,缩皱中等,茧层厚硬;发蛾集中,交配性能好;催青经过10 d,幼虫经过20~21 d,蛰中经过14 d,与“秀·创”对交宜迟1 d收蚁,迟1 d上蔟。

3.1.2 日系双交原种 “秀·创”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四眠杂交原种。卵的固有色为紫褐色,卵壳为白色,单蛾产卵粒数为450粒左右;蚁蚕为浅黑褐色,克蚁量为2 300头左右。1~2龄食桑稍慢,催眠期比“7·湘”长4~5 h;壮蚕体色青白,体形粗壮、普斑;老熟集中,茧形浅束腰,茧色洁白,皱缩中等;化蛹发蛾稍慢,交配产卵性能好,不受精卵少;催青经过10 d,幼虫经过21 d,蛰中经过15 d,与“应·行”对交宜早1 d收蚁,早1 d上蔟。

3.2 一代杂交种性状

玉蚕二号是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四眠夏秋用四元杂交种。正交卵的种固有色为灰绿色,卵壳为浅黄色,克卵粒数为1 700粒左右,蚁蚕为黑褐色,克蚁量为2 200头左右;反交种卵的固有色为紫褐色,卵壳为白色,克卵量为1 800粒左右,蚁蚕为浅黑褐色,克蚁量为约2 300头。正反交孵化齐一,各龄眠起齐,壮蚕体色青白,体形比两广二号粗壮,普斑;食桑旺盛,体质强健,好养,对叶质适应性较好。5龄经过5 d 12 h,全龄经过18 d 12 h~19 d 12 h。熟蚕齐一,茧形呈长椭圆,大小匀整,茧色洁白,皱缩中等,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长、干茧出丝率均高于两广二号。

3.3 饲养技术要点

3.3.1 认真做好催青工作,特别是原种,要采用两段高温感光催青,以稳定化性,前期:戊3胚子前(出库的第1~4 d),温度24~25℃,干湿差1.5~2℃,自然光照;后期:戊3胚子后(出库后第5~10 d),温度28~28.5℃,干湿差1~1.5℃,感光18 h;见点后全黑保护,适时感光收蚁。

3.3.2 收蚁和各龄饷食应给予新鲜适熟叶喂饲。稚蚕期温度27~29℃,干湿差1.5~2℃为宜。原种“秀·创”1~2龄催眠期比“7·湘”长4 d 5 h,要注意补叶以保饱食就眠。

3.3.3 大蚕食桑快猛,食桑量较多,特别是5龄盛食期蚕座宜稀,要注意充分良桑饱食,忌喂湿叶,温度25~27℃,干湿差,2.5~3℃为宜,遇高温多湿时应加强通风换气。

3.3.4 适熟上蔟,稀放匀上,光线偏暗。遇高温多湿,须加强通风排湿,以提高蚕茧质量。

3.3.5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温度46℃,比重1.075,时间为正交5 min,反交5 min 30 s;冷藏浸酸温度48℃,比重1.092,时间为正交5 min 30 s,反交6 min。

4 小结

4.1 品种饲养特性

通过2年实验室鉴定和一年半农村多点鉴定,结果表明玉蚕二号是一对体质强健、好养、高产、茧质优的适用于广西蚕区夏秋季饲养的新品种,达到了预期的育种目标,特别是在茧质方面提高幅度较大。

4.2 品种选育基础

采用多品种复合杂交,丰富了蚕品种的遗传基础。“应”、“行”、“秀”、“创”4个品种,都是多品种复合杂交育成。“应”的亲本是[菁松×(菁松×932)F8]F4×(菁松×932)F12,当中“菁松”作为优良茧丝质的基础,“932”作为强健度的基础。“行”的亲本是[(金·丰×9·芙)F15×(菁松×932)F8]F4×[菁松×(菁松×932)F8]F4。当中“9·芙”、“932”作为强健度的基础,“菁松”、“金·丰”作为优良茧丝质的基础。“创”的亲本是7532×[872×(7·湘×玉龙)F6]F12。当中的7532、“7·湘”、“玉·龙”作为强健度的基础,“872”作为优良茧丝质的基础。通过多品种杂交多基因重组,再通过有效的培育和选择,育成生命力高、茧质优良的“行”、“应”、“创”等基础品种。

4.3 培育环境条件的控制

在选育的前期采用特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培育,首先过好生命力的关。在选育的中后期采用高温多湿和常温常湿相结合进行培育,使育成品种的强健性和茧丝品质得到较好的平衡。

另外,玉蚕二号的洁净成绩在实验室联合鉴定中,平均只有87.5分,而在农村联合鉴定中平均为93.1分,二者相差5.6分(同时选育鉴定的玉蚕一号的洁净也是实验室比农村鉴定的低),具体原因尚不明。

[1] 顾家栋,沈昌平,姚福广,等.桑蚕夏秋用新品种“两广二号”的育成[J].广西蚕业,1995,32(1):44-48.

[2] 宋翠娥,徐孟奎,孙毓瑜,等.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的育成[J].蚕业科学,1985,11(4):205-211.

[3] 广西蚕业指导所.家蚕新品种932×7532(桂夏2号)的育成[J].广西蚕业通讯,1977,14(3):17-29.

[4] 邱国祥,郭定国,黄嫔,等.亚热带地区高产优质家蚕品种粤枫二号(金·丰×玉·龙)的育成[J].广东蚕业,2003,37(4):19-28.

[5] 何斯美,严孝银,贺一原,等.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871、872的育成[J].蚕业科学,1998,24(2):86-90.

[6] 姚福广.家蚕新品种选育的一些体会[J].广西蚕业通讯,1980,17(3):43-47.

S882;

A;

1006-1657(2016)03-0027-6

2016-07-19;

2016-08-30

信息]商本庆(1971—),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桑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及技术推广工作。E-mail:ylczc@163.com

信息]姚福广(1925—2016),男,研究员。E-mail:ylczc@163.com

猜你喜欢

茧层茧丝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柞蚕秋茧茧层厚度抽样测量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781A和781B原原种繁育成绩比较分析
重庆市纤检局开展2016年春茧收购执法检查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