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甘肃省奶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2016-03-10张力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奶站奶农奶牛场

张力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6年甘肃省奶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张力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奶业是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省加大奶业扶持力度,全省奶业价格虽然低位徘徊,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奶业仍然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

甘肃;奶业;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业在改善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甘肃省饲草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防疫条件良好,发展奶业的条件得天独厚。2016年,全省畜牧部门积极扶持奶业生产,强化生鲜乳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奶业生产呈现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1 甘肃省奶业生产形势

1.1 养殖规模稳步扩张

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全省奶牛存栏29.7万头,同比增长5.0%,占全国总存栏量的2.1%;牛奶产量59.87万t,增长10.42%,占全国总产量的1.6%;成年母牛14.5万头,泌乳期平均产奶量4 600 kg;奶牛养殖结构性、区域化调整不断加快,兰州、张掖、白银、武威、临夏生鲜乳产量稳步攀升,占全省总产量的85%以上,成为甘肃省主要奶源基地。

1.2 生产方式有效转变

大力推进奶业生产由粗放式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近年来散户养殖加速退出,新建奶牛场规模均达到300头以上。全省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1.5%,存栏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41家,奶牛饲养量占52.1%,产奶量占61.5%;创建部省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33个,其中部级12个,省级21个,以养殖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奶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1.3 奶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5年下达国家、省级奶业扶持资金7 922万元,2016年上半年已下达奶业扶持资金9 02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奶牛良种化和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其中争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资金4 860万元,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8.1万亩;安排农业部及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项目补助资金2 650万元,扶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场58个;在13个县区组织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补贴母牛1.3万头,补贴资金390万元;安排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资金1 12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奶牛场建设及奶业产业链培育。这些奶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对加快全省奶业建设步伐起到了助推作用。

1.4 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奶站规划,逐步推进全省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工作。根据奶站月报统计,全省共有101个生鲜乳收购站和94辆运输车,其中18个奶站为乳品企业所有,51个奶站为奶牛养殖场所有,32个为奶农合作组织所有,73个奶站全部实现集中式机械挤奶,较为符合奶站标准,其余28个奶站为纯收奶站,主要为散养奶农服务,暂没有实现集中挤奶。全省94辆生鲜乳运输车,已全部核发许可证。2016年上半年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监测工作顺利完成,共监测样品135批次,其中收购站样品78批次,运输车样品57批次,三聚氰胺等5项违禁物均未检出,合格率100%。

1.5 乳制品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全省现有乳制品行业企业34家(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3家),产品主要有液体乳、乳粉和干酪素三大类,2015年产量为32.85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2%,其中液体乳产量为31万t,乳粉和干酪素产量为1.85万t,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7亿元。在发展过程中,甘肃省乳制品工业引进了蒙牛、伊利、三元等国内知名企业,发展壮大了兰州庄园、甘肃燎原、临夏华安等本土企业,武威荣华及甘肃三元分别计划投资10.4亿元和4.3亿元兴建的液态奶和乳粉生产线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省乳制品加工能力逐步提升。

2 近期奶业生产形势

2.1 奶价继续在低位徘徊

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整,养殖场户奶牛结构更加合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回升。目前生鲜乳监测平均价格为4.82元/kg,同比上涨11.7%。从对白银市调查情况看,鲜奶收购价从2015年至今始终在3.5~3.6元/kg的低价位运行,压级压价甚至拒收现象仍然存在,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成本平均为3.35元/kg,管理水平较高的奶牛场盈亏持平或略有盈利,其余奶牛场全面亏损,个别牛场面临倒闭困境。

2.2 生产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近年坚持把加快发展规模养殖作为推进奶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奶业生产由粗放式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奶价下跌近两年以来,部分奶农及小养殖场因严重亏损,不得已出售部分产奶牛,或转卖入肉牛市场,散户退出加快。据对白银市调研,5月底,全市规模奶牛场存栏同比降幅为6.4%,但日产鲜奶同比增幅达34.6%,呈现出低产奶牛逐步淘汰,牛群结构重组优化的特点。

3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甘肃省奶业发展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临夏等部分市州奶牛以散养为主,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速度慢,监管难度大,已不适应现代奶业发展要求。二是产业链条不长,原料供应者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伊利集团兰州分公司规模较小,蒙牛仅在白银等地设立奶站收购原奶,庄园等省内乳品企业加工能力相对于全省生鲜乳供应能力来说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奶业的长足发展。三是奶农和乳品企业利益联结关系脱节。广大奶农及规模奶牛场没有定价权,在全国奶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常被压级压价,甚至出现了拒收以致倒奶的情况。四是监管和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和完善。县(区)级奶站监管部门、奶站缺乏常规的生鲜乳质量监测设备,检测手段滞后,检验技术力量薄弱,不能有效检验奶源各项指标,奶源质量难以保障。根据目前奶业发展现状,要进一步推进甘肃省奶业发展,建议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3.1 着力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步伐

按照“质量优先、量力而行、宁缺毋滥、能养则养、养则入区”的思路谋划奶产业的发展,切实加大奶业投入力度;鼓励乳品企业投入奶源基地建设,全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组织实施“散养入区、挤奶进厅”工程。

3.2 着力提升科学化养殖水平

从长远看,奶产业要做好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和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这五篇文章;从近期看,建议要组织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加强技术推广培训,切实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科学、健康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共同营造奶业发展良好舆论氛围。

3.3 着力创新产加销一体化的利益联结机制

全面规范乳品企业、奶站和奶农之间的合同关系,逐步建立市场指导价或最低保护价制度,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养殖基地建立紧密联结、互利共赢的运营机制。深度开发奶类产品,努力改变以销售原料奶为主的被动局面。

3.4 建立鼓励散户退出政策机制

散养饲养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监管难度大,已完全不适应现代奶业发展要求。虽然在监管“铃铛奶”(生奶直接上市销售)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备案登记等措施,但工作量大、成效不明显,已成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的“老大难”。鉴于奶业调整转型的现状,建议国家或省上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散户退出,加速奶业全面振兴。

(编辑:高真贞)

S879.1

A

1006-799X(2016)19-0035-02

张 力(1981-),男,甘肃镇原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业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奶站奶农奶牛场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抗议
奶农“倒奶”无关“姓社姓资”
三聚氰胺事件对奶站及奶农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2012年上海市规模奶牛场生产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生鲜乳收购站(奶站)监管状况调查报告
乳品企业对奶站的激励偏差与最优激励合约——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欧盟补助28.1亿元给英国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