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6-03-10黄理钗王莉莉周盈庭谢南林王成志文成县黄坦镇人民政府浙江文成35300文成县畜牧兽医局浙江文成35300
黄理钗,王莉莉,周盈庭,谢南林,王成志(.文成县黄坦镇人民政府,浙江 文成 35300;.文成县畜牧兽医局,浙江 文成 35300)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与分析
黄理钗1,王莉莉1,周盈庭2,谢南林2,王成志2
(1.文成县黄坦镇人民政府,浙江 文成 325300;2.文成县畜牧兽医局,浙江 文成 325300)
基于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首先要了解疫病预防,然后制定养殖场免疫程序,其主要内容有母源抗体检测、再次免疫接种时间,最后进行免疫程序修定,疫病诊断与处理,检测疫苗接种结果,检测养殖场的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血清抗体;检测;畜禽生产
畜禽产业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繁荣,逐渐向产业化、科学化方面发展,但是同时动物的患病几率也有所增加。目前,主要是动物疾病的感染率逐渐增加,养殖动物的形势愈加复杂。相关部门,将动物疫病的防治,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以及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血清抗体是疾病检测中经常运用的技术,现对这种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技术进行分析。
1 疫病预防
血清学检测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已知的抗原,检测血清或是其他样品中,是否含有这种已知的抗体。这种特异性结合的检测方法,已经在兽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疫病预防中,要将新引进的畜禽放入到隔离区,然后进行定期的健康检疫。检测人员要对需要检测的畜禽进行抽血,将血样放入实验室中得到血清抗体检测。这个过程中,要避免阳性带毒个体的引入。针对检测结果中,抗体显阳性的新种,坚决不引种,防止传染病通过引种进入养殖场。
2 制定养殖场免疫程序
2.1母源抗体检测
针对畜禽免疫程序的制定,要从免疫幼畜的第一针开始,从而保证整体的准确性。实际实施中,免疫效果可以从母源抗体的高低体现。如果母源抗体太高时,就进行打苗处理,会影响免疫效果;如果母源抗体的阻断率增加到70%以上,就会导致免疫效果降低。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母源抗体太低时,如果进行打苗,可能会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检测人员要明确其与免疫时间的联系,能够确定第一针的时间[2]。
2.2再次免疫接种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检测人员要了解免疫接种时间与有效免疫的联系。例如打入疫苗后,血清中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不断增加。这个增加过程中,有最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大搜保护范围一下。然后就需要检测人员进行再次免疫注射。所以整个免疫操作,要结合抗体的消长规律,掌握疫苗免疫的间隔时间。从血清学检测与分析,经过首批免疫的动物群,就能加好的判断抗体水平,进而确定疫苗的免疫接种间隔。
3 免疫程序修定
3.1检测疫苗接种结果
检测人员在操作中,需要保有完整的免疫程序,依靠血清学检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这种方法能够对猪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进行较好的评估,选取合适的疫苗,发挥其作用。保证免疫方式的有效性和免疫程度都得到较好的发挥[3]。当免疫后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及时对原有程序进行优化,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2检测养殖场的问题
畜禽群体抵抗力比较平稳,才能降低产生疫病的几率。检测人员要定期对出温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养殖场动物产生的问题,及早发生问题,提前预警。针对不同批次的免疫结构,检测人员要进行比较分析,进行保证养殖场内动物的健康情况。在临床上分析,很多病原的侵袭,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会发病影响动物健康。定期的血清抗体监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手段。
4 疫病诊断与处理
针对动物疫病诊断操作,会不断出现新的病状。例如潜伏感染与持续感染的发生几率较高。由此检测人员需要加强疾病的诊断力度,进行有效防控。如果单纯依靠病理和症状,很难进行分析和确诊。检测人员需要使用合理的操作技术,在病原学诊断中,其在动物疫病防治中有重要意义。分离病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在养殖场中畜禽发病,会迅速扩散。为了有效避免这种连锁反应,要迅速诊断,减少生产上的损失。
血清学检测方便快捷,能够达到疫病净化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指标是保持长时间的无发病与无感染状态,从而进行疫病的持续监测。血清学检验的成功案例是猪伪狂犬病,这种检测需要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配合gE-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这个过程中,需要区分野毒感染动物和疫苗产生的抗体,然后逐步实现伪狂犬病的精华。E2蛋白是猪瘟病毒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也是抵抗猪瘟病毒感染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由此血清监测抗体技术已经在多个生产科学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动物的疾病预防合疫病净化上,通过这种关键性的作用,更好的保护畜禽养殖和生产,在养殖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血清学检测主要利用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已知的抗原,检测血清或是其他样品中,是否含有这种已知的抗体。针对畜禽免疫程序的制定,要从免疫幼畜的第一针开始,从而保证整体的准确性。检测人员要了解免疫接种时间与有效免疫的联系,建立完整的免疫程序,依靠血清学检测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检测人员要及时发现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制定科学防治手段,促进这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1]孙黎,邓斌礼,吕辉.血清学检测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
[2]祁光宇,任维维,智晓莹,等.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试纸盒检测免疫动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关系[J].畜牧兽医学报,2011,(9).
[3]张佩,吴恩应,陈玉琴,等.特异性抗体效价检测技术概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7).
(编辑:李善祥)
S854.43
B
1006-799X(2016)12-0107-02
黄理钗(1987-),女,浙江文成人,助理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响抗体效价因素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