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哲学思考
2016-03-10张鸿奇李合亮
张鸿奇李合亮
(1.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2488;2.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哲学思考
张鸿奇1李合亮2
(1.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2488;2.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社会主义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是由不同阶段组成的整体过程。划分社会主义阶段涉及到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何需要对社会主义进行阶段划分,据何对其进行阶段划分?划分社会主义阶段是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在准备对社会主义进行划分阶段时,首先要把握社会主义的总体,然后合理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划分阶段。
【关键词】社会主义;阶段划分;整体;过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一、为何需要划分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土地上传播和生长,其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具体形式,获得了其内在的不同于其他“主义”的属性,这个过程是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系统性的存在。为了对这个系统进行科学把握,就必须对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处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这个系统(整体)之缘何能被称之为社会主义,定量研究则是指对这个系统的结构、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发展阶段等可以被量化的研究。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的深化研究,同时可以促进定性研究的发展。对其进行划分阶段工作,就是定量研究所必须要做的工作。马克思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说明了他对数学在科学研究中所发挥作用的重视,而数学是对事物的量的衡量,必然意味着对研究对象的“量”的研究。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总过程需划分社会主义阶段
划分阶段是从纵向的历史维度上研究社会主义总过程的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整个世界处于运动之中,事物连续的运动形成了每个具体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出现、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性的存在——历史性的存在。对于如何理解“过程”,很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有阐释,恩格斯说:“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2]这是唯物辩证法视角的世界观——世界的存在方式,指引我们要用过程的观点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毛泽东也说:“事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党务等等),总是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这应当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普通常识。”[3]可见,我们应当形成用事物皆是“过程”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用看待“过程”的思维方式思考这个世界。
当我们用“过程观”看问题的时候,也就同时会顺然地想到“阶段”的问题了。每个过程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因为过程虽然可以抽象地表达,但其来源却是对实在的每个事物具体发展所表现出的时间顺延性的抽象,是有实在事物指向的。毛泽东说:“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4]这里明确地把事物的发展划分成各个阶段,这意味着我们要用带着“阶段”观点去看问题,认识到每个事物总是处于总的运动过程中的具体发展阶段上。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必须要把每个事物不分巨细都要划分成阶段,也不是说要把总体过程分为每个阶段后再把阶段分成更细微的阶段以至于陷入无穷划分阶段的“坑”里,而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划分事物的阶段。经典作家们运用“阶段”观点分析事物,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就。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写到:“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好像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5]在这里他在研究生产现象时并不是把生产当作空洞的在思维中运行的东西,而是指明了生产总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和个人的生产。毛泽东为我们科学运用“阶段”思想做出了光辉的典范,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的预判,正确划分了中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的判断是对组成中日战争总过程的阶段的科学划分,为正确做出战略部署提供了前提。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很多阶段组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不同组成部分——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上,形成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社会主义。用方法论和世界观意义上的“过程观”和“阶段观”的理论,去考察由不同阶段组成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实现了理论和事实存在的相互映照,不失为一种合宜的对社会主义认知和研究的方法。用“过程观”和“阶段观”来考察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不同的阶段顺延连接成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内容构成并且这些内容在客观规律和人类认识规律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内在结构。对于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由各阶段连接而成的客观存在的历史过程,只有正确划分出其各阶段并且按阶段对其进行研究,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建立于具体的发展阶段内的历史事实基础上而不是落于空洞,为对整体的社会主义的研究提供在历史维度上的量的度量。科学划分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能够为顺利研究作为整体的社会主义的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运动过程的规律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在划分出社会主义的萌芽阶段后,就可以看出,萌芽阶段的社会主义只是一种由各种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反思所得出来的先进思想的集合,当时的“社会主义”只是指的一种对未来社会如何发展的思想,并不包括后来所囊括进来的运动、制度等含义。
(二)进行社会主义实践需划分社会主义阶段
1.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弄清楚本国到底处在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上,结合本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纵观社会主义各国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有的国家能够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并且能够在本国国情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目标,施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列宁对俄国将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世界环境有科学的认识,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成功领导了1919年的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领导俄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掀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篇章。针对当时列强联合攻击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状况,在国内适时成功执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集中了当时苏维埃所能掌握的全部的人力、财力、物力,为抗击国内反动派的攻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为取得保卫革命成果的胜利提供了理论保障,最终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在取得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后,他认识到已经由保卫社会主义政权的阶段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适时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6]。“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绩的时期,一般都是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的时期,都是能够正确制定出该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和符合当时国家具体情况的政策的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时期,一般都是不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并且在政策上出现了或“左”或右政策的时期。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应当理性反思历史,认真研究这些材料,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提供营养。
2.全面深刻认识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客观情况是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从哲学理论指导来看,做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大事情”更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符合“实事”,并为求社会主义之兴旺发达之“是”提供坚实的基础。从历史情况来看更是这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处于具体阶段的国情,就要吃大亏,就要给一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巨大的危害。习近平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7]——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大阶段基本情况的认识,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目标,这是在对当前社会主义阶段认识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的目标设计,同时又为本阶段目标的实现制定了更多的富含“顶层设计”的政策,保障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又根据最新的国情提出了“四个全面”,更准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当前阶段的最新动态。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只要是我们能心怀“中国梦”,依据国情办事,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指导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宏愿。
二、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依据
(一)列宁及我国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革命导师曾划分出社会主义阶段——尽管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这个概念,并且对社会主义的阶段做出了划分,这是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渊源。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给德国工人党几点意见部分写到:“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8]这段话里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就是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阶段”,这就表明马克思把社会主义社会从实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程里划分出来成为一个阶段,并且区分了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的不同。列宁也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做出了探索,他在《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报告》一文中写到:“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9]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里写到:“当然,从已经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来看,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获得比工人阶级的优秀阶层高得多的劳动报酬,是根本不公平和不正确的。”[10]列宁在《工人同被剥削劳动农民的联盟——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信》一文中写到:“我们布尔什维克必须弃权,因为在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以及站在他们那一边的农民)同意实行工人监督和银行国有化等等条件下,土地平均使用不过是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办法。”[11]此处的“社会主义那些最初形式”、“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的社会主义”都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我党对于划分社会主义阶段有科学的认识,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12]这是毛泽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看法,是毛泽东经过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做出的判断,虽然并没有形成专门性的理论,还是对我国后续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我国后来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21]这个论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判断国情的依据,为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究,并没有学者专门对如何划分社会主义总过程为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探讨,因此没有现成的理论系统可供参考。而为了能够准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纵向上的组成部分——各社会主义阶段,和横向上的结构关系——在某社会主义阶段内的理论、运动、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把社会主义发展总过程划分为各个阶段,这就形成了对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强烈现实需求,推动学术界探索如何划分社会主义阶段。
1.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过程是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前提。以1516年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乌托邦》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开启了其历史进程。从1516年至今约五百年的历史总过程中,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想,在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拥有了其理论的信徒后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残暴统治中成为一种运动,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虽然有先后顺序,并且三种事物的性质、内容都不相同。但是这三个部分却有机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思想是存在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思想,并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运动是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社会主义运动的胜利得以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形成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社会主义运动胜利的基础上并蕴含了社会主义思想——以其作为指导理论。这三者成为社会主义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个有机体的萌芽——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先河,社会主义运动是这个有机体的动力源——在实践中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这个有机体成熟后的运行保障——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健康运行发展。从整体上把握这三个部分的存在,全面掌握三个部分的发展总过程,为划分社会主义阶段提供前提条件。
2.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原则。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做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分析指分析出社会主义的性质,确定哪些事物属于社会主义范围内的,这样能够划出社会主义的“领地”,确定哪些对象是应该成为被划分对象的社会主义事物。对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最著名的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4]显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起始于经济方面进而涉及到社会主义的其他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学界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认识到和谐、法制等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研究范围的扩展,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性质的研究,形成的有关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有利于人民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人们用社会主义本质这条主线可以把社会主义发展史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则有思想、运动、制度三大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研究。所以,在划分社会主义阶段之前必须首先对社会主义做定性研究,这是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前提——确定划分对象。定量研究是指确定出社会主义的历史的起点至当今这一纵向的量,以及社会主义包括哪些组成部分这一横向的量。学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包含思想、运动、制度三大组成部分,这已经界定出了社会主义包含的横向的量,同时为划分社会主义纵向的量指明了任务:社会主义思想的起点在哪里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运动的起点在哪里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哪里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定性基础上弄清楚了以上的问题,就能够实现对社会主义在定性基础上的精确研究。在做完这些最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量的研究之后,就要开展以此为基础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社会主义各组成部分各阶段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在研究事物的时候即要注意分析,又要注意综合,所以在进行完以上的研究之后,还要综合起来看各个阶段组成的总过程呈现出了什么样的规律?以此实现以对社会主义的量的研究为发掘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这个高层次目标服务的目的。
其次,分别对各组成部分划分阶段。因为社会主义是由思想、运动、制度三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在划分阶段的时候应该分别对这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划分阶段,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被划分对象是具有同一性质的事物,提高划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在对每个部分进行划分阶段的时候,要自觉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和质量互变规律。矛盾分析方法认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物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内因,外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外部动力——外因。利用此理论可以找出社会主义各阶段能够出现和存在的原因:社会主义的各组成部分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并形成不同的阶段,是因为内外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质变、量变的相互转化,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的统一。利用质量互变规律,就能看到社会主义发展总过程总是处于质量互变的过程当中,而每一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出现就意味着该组成部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划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时候需要注意找出每一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质变的“临界点”所在,“临界点”的前后分别是不同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总体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客观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人们进行科学认识,这个过程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需要人们去发掘和运用。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积累的丰富材料也为我们科学划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合理利用唯物辩证法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供新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91.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
[3][4]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8,10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5.
[6][9]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1,92.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5.
[10]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9.
[11]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61.
[1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09.
[13]郑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61.
[1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
(责任编辑: 弱水)
Philosophy Thinking of Division of Socialist Stages
ZHANG Hong-qi1LI He-liang2
(1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China,102488;2.Liao 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China, 252000)
Abstract:developmental history ofsocialism is consisted of a whole process of different stages. Dividing the socialist stages involves two unavoidable issues: why does it need to be divided and what is the basis to do the division? The division of the socialist stages is the nee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efore the division, we should grasp the overall of the socialism and then us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divide the stages.
Key words:socialism;stage division ; wholeprocess;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作者简介】张鸿奇(1987-),男,山东菏泽人,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系;李合亮(1973-),男,山东泰安人,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15-12-0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4BDJ01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2x(2016)01-0038-05
社会主义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理论、运动、制度,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整体是由这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这三个部分是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互生共助,成长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社会主义”,它都是一种长期历史性的存在,并且有其自身出现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现在依然延续并将一直向未来之延伸。从整体社会主义的历史维度来看,这个过程是由各个不同的阶段组成的,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社会主义阶段曾经在学界热烈地讨论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哲学层面对研究此问题所必然遇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即为何需要对社会主义进行阶段划分以及据何对其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