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
2016-03-10胡刚
胡刚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对甘肃省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
胡刚
(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结合甘肃省社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现代畜牧业也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文针对甘肃省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甘肃;畜牧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迎接新时期的挑战,科技是关键。科技是畜牧产业素质提升的动力源泉,是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支撑。近年来,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在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省良繁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兴牧加快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市场保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要确保甘肃省农民增收,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畜牧科技创新,增强畜牧科技支撑能力,使畜牧科技真正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第一生产力。
1 建立精干高效的新型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更好地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关键在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的要求,科学设置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使其职能更加明确,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加畅通,保障更加有力。在机构建设上,全面完成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畜牧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的任务,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在队伍建设上,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农民三方考评机制。在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对畜牧推广工作的指导,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推动在岗人员工资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在投入保障上,力争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一是加大对省级和市(州)级农技推广机构的扶持力度。省级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着制定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建设和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对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民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国家及省上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及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试验示范等任务。在全省农技推广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长期以来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只依靠项目经费开展工作,公益性职能作用难以进一步发挥。市(州)级农技推广机构在全省农技推广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技术力量强、在指导当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州)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长期没有承担项目,农技推广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大力开展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为解决甘肃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力等问题,在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建设项目中,应大力开展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通过开展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有利于保障国家投资建设的资产不易流失、有利于加强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核心作用、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有利于激活用人机制、有利于稳定队伍、有利于提高推广效率。根据各地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布局以及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半径、服务功能发挥情况,在生态类型相似、产业布局连片、交通便利的乡(镇),优先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三是理顺管理体制。对今后国家和省上扶持新建的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标准化乡镇农技站,实行人财物“三权”归县农技中心管理体制,由编制管理部门在县域范围内协调解决人员编制,土地管理部门无偿划拨建设用地。
2 加快提升畜牧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一是构建以草食畜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畜牧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畜牧业生产脱节问题。加强畜牧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以畜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二是开展制约区域畜牧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根据河西灌溉区、中部干旱区、高寒阴湿区、少数民族区等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围绕各区域畜牧发展的定位,以建设各类畜产品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推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畜产品,建立一批区域畜牧的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三是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根据农区、牧区等不同地区的特点,研究养殖技术模式,总结形成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四是要积极探索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粪污对环境的污染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总结推广符合不同地区和畜种的治污利用模式,更好推动全省生态低碳高效畜牧业发展。五是树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典型,带动周边养殖场户共同发展。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切实发挥好示范场带动作用,做到建立一个示范场,带动一片场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六是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工夫,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建立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七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示范创建成效,营造示范创建“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
3 建立以政府为主,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国家财政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投资的主体,省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每年财政用于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以上。建议省级财政每年列出5 000万元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四项工作:一是每年列出1 000万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省、市(州)级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技推广能力。二是国家启动实施了基层农技科研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项目要求每站按20%资金比例予以地方配套资金,每年需要2 000万元的配套资金。三是每年1 000万元用于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突出加强“河西肉牛”“陇东红牛”“甘肃肉羊”新类群选育,加快优良畜禽品种培育,加强节本增效、加工增值、安全生产、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促进畜牧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每年1 000万元用于对重大、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进行奖励。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吸收海内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事业。要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其次,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的科技支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信贷管理办法,建立农业科技产业化信贷贴息、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适当放宽风险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标准,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保险制度。尽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新体制,以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采用农业补贴、信贷等经济手段,引导鼓励农民增加对采用新技术,增加对科技农业的资金投入,并使其逐步成为农业技术更新的投入主体和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
4 根据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甘肃省的农业技术从科研到推广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建议省政府根据不同推广体系来制定相应政策:一是继续进行公益性的技术科研推广体制的改革,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推广的技术具有带动性、可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二是加强对市场型的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宏观引导。建议省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外资资本以及工商资本参与农业技术科研推广,根据带动农民致富和带动农民就业等指标,对参与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龙头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科研推广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公益和市场结合型的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指导,推动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介组织面向农业技术科研推广领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示范、科技承包、农民培训等活动,与农民进行有效对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四是从政府主导的公益型向公益型和市场型相结合的理念转变,充分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特点,探索适合当地农业技术科研推广新体制,逐步建立市场与公益相结合的技术科研推广方式;探索不同体制下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管理方式,政府管理部门结合市场型、公益性以及市场与公益结合型的技术科研推广的特点,在管理上立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根据科研推广农业技术的市场效益,不断发掘适应性好、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五是建立多元化扶持理念。建议省政府对农业技术科研推广的扶持形式要多元化,从项目、资金、政策、金融以及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推动农业技术科研推广工作的开展。
5 构建各种形式的技术推广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要坚持从培育壮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扶持竞争优势明显的制种、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优质林果和蔬菜“六大”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议省政府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合作社、企业、基地等)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科研推广工作新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民营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机制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市场性经营相结合、主体多元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作市场化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方式,充分发挥多元技术推广主体的积极性,政府为多元技术推广主体提供各种方便的推广平台,包括科技市场、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基地以及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努力做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结合,为发展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6 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畜牧执法体系
要创新工作机制,建设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技术支撑;要加强“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反馈提示”五种功能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加强对畜牧管理、服务、执法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市场消费安全和管理秩序;要结合专项整治,不断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健全巡查制度和查办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创新执法手段和完善执法网络体系,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引导和监督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制度,完善行业规范;要加强与行业协会沟通合作,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健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网络体系、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及时受理和处理广大群众的投诉、申诉和举报,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通过与新闻媒体建立协作和情况通报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编辑:高真贞)
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9X(2016)04-0019-03
作者简介:胡刚(1975-),男,甘肃天祝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