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
2016-03-10田凤娟
田凤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
田凤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培养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儿童的这种需要更是强烈[1]。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其自主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
1 刺激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始动力
要提高学习的动力,最好的方法是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建轻松的、富有趣味的课堂氛围,让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尽可能的启发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此教学氛围中,老师要敢于让学生掌控课堂,,让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并赞扬其独特的观点,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1.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主动探究
1.1.1 用直观画面引入情景 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维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问题情景至关重要.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寨沟》一课的教学,就可以用直观图片或图画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做法如下:先展示有关九寨沟的图片,然后运用言语引导,如问“有那位同学去过人间仙境的九寨沟,接下来,老师将带你们领略已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寨沟.”之后再请学生说出对九寨沟的印象,可能会得到“很美丽”、“很清新”、“很迷人”等的回答,于是问学生:“那作者为什么要叫它人间仙境呢?”这样顺势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景,既让学生对四川九寨沟有了主观形象的认识,又激发了他们自我探究的兴趣[2]。
1.1.2 运用音乐渲染情景 除了运用图画的直观展示之外,还可以运用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对美好景象的遐想[3]。比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篇文章时,先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在聆听中情绪受到感染,探求的欲望受到激发,学生此时非常想知道这首词是大诗人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又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情感?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学习本文,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1.2 启发联想,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心理要素,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自主学习的准备状态,激发学生的想象[4]。问题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情节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联想,使情境得以持续,使学习动机得以维持,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就可以在课上利用音乐渲染叶欣牺牲后,她的战友、病人和亲友的悲伤之情,进而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去感悟,去体会文章传达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此刻你正站在叶欣阿姨的遗像前你想对她说什么?”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并启发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景,领悟到人们对失去叶欣的悲痛之情和对她的崇敬和缅怀。
2 教师主导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明确合作和探究的方法.教师应主导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寻求答案,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促进组内和组间的合作,科学组织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从而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2.1 明确目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指出明确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5]。首先确保小组成员的搭配要科学合理,在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征和能力等方面做到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组内合作;同时为确保小组学习的实效性,要为每一个小组挑选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小组长,负责该组任务的组织和分工。此外,要设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如在讲授《江雪》时,可设置以下学习目标:(1)我会朗读。一般有个体读和小组读两种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读时要富有情感。(2)我会理解。古诗忌讳逐字逐句地翻译,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去理解古诗内容。(3)我会画图。指导学生能够依据诗句中描绘的景象,发挥其想象力画出诗文中的情景。
2.2 组织讨论,及时反馈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6]。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势必会给课堂造成冷场,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更不可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反而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交流之后要给予其及时的反馈,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如师对生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自评及组间互评等,每种形式的评价都必须有相信解释和分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发展,进而促进小组成员间建立和谐友好互助的良好关系,极大的鼓舞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7]。
2.3 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学贵有疑。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第一要务就是鼓励他们勇于且乐于提疑问难。以《江雪》一课为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题目提出问题。有学生就问:“《江雪》里的江是哪条江,它在哪?”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又会问:“诗里的蓑笠翁是作者柳宗元吗?”“下着那么大的雪他为什么还去江上钓鱼?”带着这些问题层层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但应注意,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设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其质疑释疑。
3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8]。”根据心理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以活动来带动学习的热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绘画法和讨论法以外,表演法和采访法也可取得实效[9]。
3.1 表演法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基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例如在讲授《九色鹿》时,按照角色要求把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可根据课文编排课本剧,他们可以自导自演,自主安排排练时间,最后进行组间表演比赛。为了整体把握剧情,表演小组需要分配任务,细致分析人物关系,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同学们必须协同合作,才能演好每一个角色,这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发挥,老师应对角色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提出要求。最后,师生还要共同推选出最佳演员奖,及最佳小组表演等奖项等,以有形的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表演法使学生将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课本内容的知识和情感由“被动灌输”到“自动体验和接受”这一转变。
3.2 采访法 采访法指的是课堂上给学生以特定的身份,即记者或被访的人,采访别人或接受别人的采访。在一问一答中,来来回回之间训练学生的自主表达和个性表达能力。例如在一次以”我最棒”为主题作文课上,可以先以自荐的方式选取几名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同学介绍自己在什么方面有过人之处,同时推选出一些同学当小记者,对认为自己最棒的同学进行采访,采访过程中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拓展了思考和体验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10]。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柏淑静.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2015,(14):144.
G4
A
1008-4118(2016)03-0095-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6.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