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进展

2016-03-10曹君玉向燕芳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流病反流电针

孙 霞,钟 艳,曹君玉,张 林,向燕芳(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进展

孙霞,钟艳,曹君玉,张林,向燕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针灸;胃食管反流病;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系因抗反流防御机制削弱,反流物起攻击作用所致,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或食管外组织损害涂蕾[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PPI、H2RA、促动力药物等口服维持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易复发,针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伴随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背俞指针疗法

谢胜等[2-3]运用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选脊柱双侧足太阳膀胱经胃俞、脾俞、胆俞及肝俞穴位,相同穴位按由左至右顺序,不同穴位按从下而上顺序,以拇指指腹在每个穴位按照先点按1min,后按揉2min的手法操作,每穴操作3 min,操作频率为120~160次/min,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控制在5.0~7.4 kg,予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进行监测,每天1次,24次/m in,与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相对比,2周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均较前下降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第7天、第14天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酸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着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随访6个月,治疗组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改善作用依然存在,对照组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无明显改善作用。故背俞指针疗法能提高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减少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促进胃动力而改善胃电生理活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而达到治疗效果。

2 针刺治疗

李永红等[4]运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GERD,火针治疗取穴分别为:第一组取心俞、督俞、膈俞、脾俞、胃俞等,第二组取上脘、中脘、下脘、天枢、章门等,第三组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第四组取手三里、内关、合谷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采用症状程度评分对比来比较治疗效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方面有明显改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永梅等[5]运用电针“老十针”治疗GERD,治疗组针刺选穴为天突、上腕、中腕、下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太冲,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璐佼等[6-7]观察针刺督脉背段第3~9胸椎棘突下对于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取T3(身柱)、T4(非穴位)、T5(神道)、T6(灵台)、T7(至阳)、T8(非穴位)、T9(筋缩),隔日治疗1次,1周3次,西药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疗程均为8周。针刺组治疗后在T3~T9段的压痛程度缓解优于西药组(P<0.05);在T5~T7段的压痛阈值提高大于西药组(P<0.05),患者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反食症状及其发作频率改善情况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

3 针刺联合药物疗法

张海润[8]运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与西药治疗对比治疗GERD,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1例(37.50%);正常组患者痊愈12例(21.43%);而且实验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病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要比正常组的效果好(P<0.05)。李黎[9]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味(黄连5 g,党参15 g,大枣10 g,干姜10 g,枳实12 g,厚朴12 g,炙甘草6 g,黄芩10 g,半夏12 g)联合腹针(关元、天枢、中院、承满、梁门、下脘)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张超贤等[10]将5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电针组、达立通组及西药组,每组125例,电针组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太冲、公孙,针刺连接电针仪,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感觉肌肉轻度颤动为度,每次留针15 min,每日2次,1周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达立通组予达立通颗粒6 g口服,每日3次;联合组予上述电针及达立通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莫沙比利、奥美拉唑、阿米替林。均治疗6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时各组食管内酸反流、胆汁反流、内镜评分和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上升(均P<0.01),联合组上述指标优于其他组(均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治疗后48周上述指标在联合组和电针组无明显反复(均P<0.05),达立通组和西药组则明显反复(均P<0.05),联合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叶萍等[11]运用电针(主穴为足三里、中脘,配穴为胃俞、脾俞、天枢、气海)联合枳实陷胸方(瓜蒌30 g,厚朴12 g,枳实12 g,清半夏12 g,薤白9 g,黄连6 g,桂枝6 g)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为观察组,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胸痛连及两胁、口苦口干及大便不爽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复发率为36.6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莹等[12]按就诊先后顺序将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取穴:膻中、上脘、中脘、下脘、脾俞、胃俞、期门、足三里、内关、太冲。期门、膻中平刺0.3~0.5寸,其余诸穴常规针刺。以上穴位得气后,通电针治疗,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每次25min,14 d为1个疗程。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治疗,每次20mg,1次/d,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给予电针配合雷贝拉唑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0%,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和雷贝拉唑组(均P<0.05),雷贝拉唑组疗效优于电针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胃泌素(GAS)水平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电针组和雷贝拉唑组(均P<0.05),雷贝拉唑组高于电针组(P<0.05),电针配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好,可明显促进GAS的分泌。李秀娟等[13]探讨小柴胡降逆汤(基本方:党参15 g,柴胡12 g,黄芩9 g,白芍12 g,半夏9 g,甘草6 g,苏梗12 g,陈皮9 g,黄连5 g,吴茱萸1.5 g,金钱草30 g,郁金12 g,鸡内金12 g,每日1剂,分煎2次,得药汁约200 ml,早晚餐前半小时分服)合针灸(基本穴位:以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内关、期门为主,2天1次,每次留针30min)按需口服奥美拉唑治疗GERD患者,8周为1个疗程,结果明显减少按需治疗中奥美拉唑的用量,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4 针刺结合其他外治法

周霞冰等[14]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50例GERD患者。主穴:“老十针”[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期门(双)、章门(双)、腹结(双)、头皮针胃区(双)(瞳孔直上入发际)、迎香(双)。配穴:咽部异物感者,快刺人迎、天突;失眠者加安眠、百会;呃逆者加膻中、公孙。再于中脘、双侧期门、双下肢内侧处,以28~30号毫针(1.5寸针)一丛(5~7根)攒刺出血后拔罐,血量不超过5ml。采用G6805型电针仪,两组电极,每组两电极分别与同侧章门、腹结的针柄相接,频率调至4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罐5 min、留针20 min,3次/周,针罐法同前,12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烧心等反流症状可明显改善,随着治疗频次的增加,嗳气、腹胀、咽部异物感、失眠抑郁焦虑、便秘等症状逐渐改善,同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孙其斌等[15]治疗31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患者,针刺以上脘、期门(双)、不容(双)穴为主,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min,每5min行针1次。每次针刺之后,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患者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颈项部大椎穴,在经过脏腑背俞穴“肺俞、肝俞、胃俞、大肠俞”时行提拿手法,重复3次。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为90.3%。

5 艾灸疗法

孟羽等[16]采用热敏灸,以腹部、背腰部和下肢区域为主,选中脘、足三里、天枢、公孙、太冲、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及附近寻找热敏化点,采用清艾条点燃,先施回旋灸2 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 m 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施灸剂量以完成灸感四相为度。每日灸1次,20次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后可休息3~5天,再继续第二疗程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热敏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药物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莹等[17]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热敏灸组给予热敏灸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每组50例。热敏灸疗法:探测足阳明胃经穴位,以及中脘、天枢两水平线间区域。手持点燃的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的3 cm外实施温和灸,当患者感到热感从皮肤表面向深层穿透或扩散、传热等时,即腧穴热敏化现象,该探测点即为热敏点。然后分别在热敏点上施行温和灸,直至透热、扩热,甚至感传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施灸时间一般以热敏穴的透热、扩热或传热现象消失为标准,时间5~5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热敏灸组有效率为80.0%,针刺组有效率为82.0%,治疗组有效率为94.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热敏灸组和针刺组(P<0.05)。邓元将等[18]将GER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予热敏灸,取足阳明、足太阴、手厥阴和任脉经穴为主,多以腹部、背腰部及下肢区域为主,多选公孙、天枢、下脘、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期口服西药奥美拉唑,每次20mg,2次/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单独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组每1个疗程后可休息3~5 d,再继续第二疗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6 中药结合耳穴贴压

田芸等[19]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给予胃康2号(炙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柴胡9 g,枳壳15 g,香附15 g等)联合耳穴贴压(取穴食管、脾、胃、肝、交感),中药每次1袋,1天2次;耳穴每次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3日更换1次,每日自行以中度刺激按压3次,每次每穴2min,要求有酸、麻、胀、发热感觉。疗程为12周。对照组40例予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片,疗程为12周。治疗组、对照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的有效率、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复发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7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中医治疗通过针刺、针药并用、艾灸和中药结合耳穴等方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较好地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大大减轻患者的生理负担,提高了生存质量。研究表明[20],针刺、电针通过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途径的调整,增加食管LES静息压力,抑制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增加食管酸清除能力,保护胃食管黏膜屏障,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排空,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途径对GERD进行有效治疗。刘小曼等[21]对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证明针灸可对食管下段括约肌的神经体液调节、减少胃酸分泌的功能状态进行有利调节。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效果满意,在减少复发、减轻并发症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针灸仍有其局限性,无法大样本、大范围的临床观察,针灸对本病治疗的规范性及科学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缺乏科研设计的严谨性与对照观察的合理性。目前针灸对本病的研究报道较多,疗效也较满意,但是在针灸的临床研究中,由于设施条件等的限制,临床报道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在日后的研究中有待完善。

[1]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41.

[2]谢胜,张越,周晓玲,等.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胃电节律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4,7(3):197-200.

[3]谢胜,韦金秀,周晓玲,等.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酸反流的影响及其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35-138.

[4]李永红,张万龙,汪芗,等.火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1):1600-1602.

[5]相永梅,侯志鹏,王健,等.电针“老十针”为主治疗胃食管返流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0):19-21.

[6]高璐佼,白兴华.针刺督脉背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6,41(2):150-153.

[7]高璐佼,白兴华.针刺胃食管反流病人督脉背段压痛变化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37-241.

[8]张海润.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41-42.

[9]李黎.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27-28.

[10]张超贤,郭李柯,郭宝瑞.电针联合达立通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针灸,2012,32(6):491-498.

[11]叶萍,魏明.电针联合枳实陷胸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J].河南中医,2015,35(5):1073-1075.

[12]王莹,彭伟.电针配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泌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20-721.

[13]李秀娟,张天嵩,顾清,等.小柴胡降逆汤合针灸对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3,44(5):7-9.

[14]周兵霞,李薇,王寅,等.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7):631-633.

[15]孙其斌,肖国民.针刺配合捏脊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1例[J].甘肃中医,2011,24(2):42-43.

[16]孟羽,李丰,何晓晖,等.穴位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41-42.

[17]王莹,彭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J].河南中医,2016,36(2):346-347.

[18]邓元将,李芬,李志爱,等.热敏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1):1565-1566.

[19]田芸,朱立峰,秦岚,等.胃康2号联合耳穴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81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3):119-121.

[20]杨成宁,廖婷,祁树浩,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4):89-92.

[21]刘小曼,陈朝明.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进展及机制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2):75-78.

(编辑弓艳玲)

R259

A

2095-4441(2016)03-0060-04

2016-07-20

孙霞(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应用及机理的研究

钟艳,E-mail:yxytw@126.com

猜你喜欢

流病反流电针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