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验案4则

2016-03-10高琴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847指导赵历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浊气二陈汤莱菔子

高琴(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847)指导 赵历军

赵历军教授运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验案4则

高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847)指导赵历军

二陈汤;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验案

二陈汤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组成以半夏为君,橘红为臣,茯苓、生姜、乌梅、甘草为佐使,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是临床常用的燥湿化痰剂,广泛的应用于内科诸多痰湿证。

《素问·厥论》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1],即人体纳入的饮食均需经脾运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达全身脏腑,从而维持各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津液的转化、输布发生障碍,不能灌达四旁,聚而生痰,痰湿阻于中焦,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二陈汤以健脾化痰为本,通过理气健脾,使痰湿得化,恢复消化系统的通降功能。导师赵历军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从脾论治为纲领,用二陈汤为主方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疗效颇佳。

1 小儿呕吐

患儿,男,7岁,2016年3月6日初诊。主诉:饱食或运动后呕吐3个月。患儿平素常于饱食或运动后呕吐,吐物多为胃内待消化食物或酸苦水,面色淡黄,形体消瘦,挑食,喜肥甘厚味,情绪波动大,每因情志不遂时症状加重,夜寐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舌边红,苔白腻,脉弦滑。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小儿呕吐”,辨证为痰湿中阻兼肝气犯胃。治法:降气化痰,疏肝和胃。处方:陈皮10 g,半夏6 g,茯苓10 g,炙甘草6 g,柴胡8 g,竹茹10 g,党参8 g,莱菔子8 g,白芍10 g,黄芩6 g,珍珠母15 g。7剂(免煎颗粒),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温服。2016年3月13日二诊:患儿呕吐症状好转,面色改善,情绪波动仍较大,食欲较差,舌红苔白略腻,脉弦。前方去半夏、党参、黄芩、珍珠母,加神曲10 g、麦芽10 g、当归10 g、玉竹10 g,继服7剂。2016年3月20日三诊:患儿呕吐症状基本消失,予停药,嘱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荤素均衡搭配。2016年3月27日随访患儿病情已痊愈。

按:呕吐皆由脾胃所主[2],患儿以呕吐为主诉就诊,望诊见面色淡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脉滑,为脾虚湿盛之象;问诊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肉生痰,加重脾胃负担,助生痰湿,痰湿中阻,浊气不降,遇诱因刺激则胃气上逆,出现呕吐症状。故方选二陈汤以健脾化痰为基础,加竹茹、莱菔子化痰降气止呕,标本兼顾。患儿每因情绪不遂症状加重、舌边红、脉弦,均为肝气不疏之象。酸味入肝,故呕吐可见酸苦水。故加柴胡、党参、黄芩和解少阳、疏肝理气。白芍配合炙甘草柔肝缓急。珍珠母重镇降逆,加强止呕功效。二诊患儿呕吐好转,有毒、矿石类药物不宜久服,故去半夏、珍珠母之类。加当归养血柔肝。痰阻中焦,郁久化热,加玉竹以清胃热。加神曲、麦芽消食化积。三诊患儿基本痊愈,以食疗巩固,通过养脾使脾健痰化,胃气顺降,故呕止。

2 小儿呃逆

患儿,男,13岁,2016年2月5日初诊,主诉:呃逆2年。患儿近2年来常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呃逆,呃声较低而无力,平素饮食欠佳,面色少华,餐后自觉有便感,大便多不成型,舌淡苔白腻,脉缓。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小儿呃逆”,辨证属脾虚湿盛兼痰湿中阻。治法:益气健脾,降气化痰。处方:陈皮10 g,半夏6 g,茯苓10 g,炙甘草6 g,竹茹10 g,莱菔子10 g,神曲10 g,麦芽10 g,白术10 g,玉竹10 g。7剂(免煎颗粒),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温服。2016年2月11日二诊:患儿打嗝症状缓解,食欲仍略差,脉弱。前方去半夏,加枳壳6 g、山药10 g、薏苡仁10 g,7剂继服,服法同前。1周后患儿打嗝消失,食欲良好,脉象较前有力。

按:呃逆是胃气上逆的表现,本病例中患儿面色少华、饮食欠佳、餐后有便感且大便不成形,舌淡苔腻、脉缓,均为一派脾虚之象。脾虚痰阻,胃气上逆,故见呃逆。用二陈汤健脾化痰以治本,配合竹茹、莱菔子化痰降气止呕,标本兼治。白术协同茯苓助健脾燥湿。呃逆日久,胃阴耗伤,玉竹归于胃经,性味甘、微寒,为养胃阴、清胃热之佳品,故用之。二诊去半夏(半夏为小毒之品,小儿脏腑娇嫩,不易久服),加枳壳行气消痞促消化。山药、薏苡仁药食同源,为益气健脾之上品。脾健痰化,胃气得降,故呃逆消失。

3 小儿口臭病

患儿,男,7岁,2015年11月25日初诊,主诉:口气臭秽2个月。患儿平素口气重,有异味,时伴有恶心,平时喜冷饮,消谷善饥,面色淡黄,小便偏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小儿口臭病”,辨证为痰湿中阻兼浊气上犯。治法:降气化痰,清热化湿。处方:陈皮6 g,半夏6 g,茯苓10 g,甘草6 g,莱菔子10 g,佩兰10 g,竹茹6 g,玉竹10白芍10 g。7剂(免煎颗粒),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温服。2015年12月2日二诊:患儿口臭症状减轻,恶心症状消失,咽部略红,舌尖红,苔白略腻。前方去半夏,加桔梗10 g、连翘10 g,7剂继服。2015年12月10日随访患儿病情已痊愈。

按:口为脾之窍,口臭归因于脾经湿热。痰湿中阻,郁久化热,湿热浊气经胃上蒸于口故见口臭、恶心。舌红、苔黄腻为湿热蕴脾之象。二陈汤健脾燥湿,竹茹、莱菔子化痰降气。佩兰归脾胃经,芳香化湿浊,去陈腐,为治脾经湿热之要药。玉竹、白芍清热养阴。二诊原方去半夏,咽红故加桔梗、连翘以清热利咽。全方健脾燥湿,湿散热无以生,痰化浊降,臭秽自除。

4 小儿腹痛

患儿,女,7岁,2016年3月11日初诊,主诉:腹痛1个月余。患儿腹痛1个月余,以脐周为主,平素常饮食不节,自觉胸部胀闷,手脚偏凉,大便不成形,舌体淡胖,苔白滑。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小儿腹痛”,辨证为寒湿困脾兼气滞肠腑,治以理气化痰、散寒止痛为法。处方:陈皮10 g,半夏6 g,茯苓10 g,甘草6 g,苏梗10 g,延胡索10 g,小茴香8 g,玉竹10 g,白芍10 g,砂仁3 g,莱菔子6 g。7剂(免煎颗粒),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温服。2016年3月20随访,患儿已基本无腹痛,胸闷缓解,大便基本成型,建议复诊,嘱忌过食生冷,注意保暖。

按:湿阻中焦,浊气郁于肠腑,不通则痛故见腹痛。同时小儿常常饮食不节,也易于损伤脾胃,导致食停中焦,气机不畅。二陈汤加莱菔子健脾化湿行气;苏梗行上焦之气,宽中除胀;延胡索行下焦之气、化瘀止痛;小茴香、砂仁温化寒湿,白芍缓急止痛;虽为寒湿证,然湿困脾胃,郁久必化热伤阴,故加玉竹清热养阴。嘱患者忌过食生冷防止中伤脾胃。全方以健脾燥湿为主,湿化中焦得以疏通,三焦顺畅,诸气运行通畅,通则不痛。

5 小结

脾为后天之本,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是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同时脾胃同居中焦,升降相因,相反相成,是脏腑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水液运化失职,聚而生湿,湿聚成痰,阻于中焦。加上小儿饮食不节,易过食肥甘厚味。五味入胃,各归所喜,甘先入脾,过食肥甘,脾运化之力不能胜任,变生痰湿。痰湿阻碍脾胃气机升降,亦使人中满[3]。《四圣心源》曰“: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4]燥湿不能相济,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在上,则生胀”,临床可表现为呕吐、呃逆。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肝失濡养“,土壅木郁”,肝失疏泄,则情绪波动大、易怒。同时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土郁木乘,又使脾更虚。脾胃本升降相因,脾虚不运,痰湿中阻,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升上焦无力则胸闷,浊气顺降下焦不畅则滞于肠腑,不通则痛。“脾气开窍于口”,脾失健运,饮食物不能正常腐熟运化,瘀于中焦,郁久变生湿热,浊热之气上逆于口,则见口中臭秽。上述诸病例虽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均责于脾不健运,故导师追本溯源,方用二陈汤,以健脾燥湿为根本,临证加减。均取得良好疗效。导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有毒药味不宜久用,中病即止。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避免偏食、暴饮暴食,饮食均衡,顾护脾胃。导师用药补而不滞,攻不伤正;组方用药精炼,理气健脾,标本兼治,使脾脏发挥良好的运化功能,精、气、津液各归其位,各司其职,气得顺,热得清,湿得化,病自除。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3.

[2]云中芹,米鹂.《活幼心书》小儿呕吐辨治探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138-139.

[3]赵国荣.从中医经典探讨饮食与脾胃的关系[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2):40-42.

[4]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3.

(编辑刘强)

R289.5

B

2095-4441(2016)03-0025-03

2016-05-20

猜你喜欢

浊气二陈汤莱菔子
曹丕文气说的清浊之论
应用中药“二陈汤”合“止嗽散”加麻黄、杏仁、黄芪、党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莱菔子的新用途
何晓晖应用莱菔子治疗脾胃病经验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
心顺万病难生
心顺万病难生
肺真的能被气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