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生产中的药物使用技术

2016-03-10赵凤亭王鑫磊黄炎坤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气雾肉鸡鸡群

赵凤亭,王鑫磊,黄炎坤

(1.商水县畜牧局,河南 商水 466100;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肉鸡生产中的药物使用技术

赵凤亭1,王鑫磊2,黄炎坤2

(1.商水县畜牧局,河南商水466100;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我国的鸡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白羽肉鸡约占50%,优质肉鸡约占40%,其他约占10%。鸡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动物性食品来源,其质量安全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肉鸡生产中,卫生防疫管理是保证鸡群健康高产和鸡肉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在疾病的防治方面,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而大多数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则主要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控制。考虑到鸡肉中药物残留对消费者的影响,农业部制订了相关的兽药使用管理办法,禁止某些药物的使用、限定了一些药物的休药期,生产者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对于可以使用的药物以及需要设定休药期的药物如何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果,对于肉鸡生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在肉鸡生产中会遇到给鸡群按照药物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投药而效果不佳的情况,造成对应的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影响生产。究其原因在于影响药物使用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来自药物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家禽方面的因素,还有来自饲养管理及环境的因素。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要对各种因素的影响给予全面的考虑。

1.1药物方面的因素

1.1.1药物的使用剂量药物的使用剂量是决定进入肉鸡体内药物浓度及药物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只有当药物在肉鸡体内达到适当的水平才能够发挥作用,通常来说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但超过一定的剂量范围,就可能导致肉鸡发生中毒,甚至死亡。生产中使用药物一定要注意这些商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样才能确定药物的真正使用剂量。

1.1.2药物剂型的影响剂型对药物的吸收影响很大,不同的剂型药物由于其辅料的不同、包被材料的差异造成其吸收快慢、多少不同,从而影响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常用的剂型中注射剂吸收快,内服剂型如粉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煎剂等吸收较慢。剂型的选择常根据疾病、病情、治疗方案或用药目的而定,如对于急性感染个体最好使用注射剂,一般感染的群体可以使用粉剂、水溶剂等。

1.1.3给药途径的影响不同给药途径由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数量均有不同,到达病灶部位的时间和药物剂量也不一样,产生药效的快慢和强度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应根据用药的目的、病情缓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来确定最适宜的给药方法。如预防用药,一般是拌料或饮水等,如个别治疗用药,一般是口服、注射;如果需要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也可以考虑喷雾给药。

1.1.4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为联合用药。其目的是提高疗效,消除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不同的症状或合并症。临床上应注意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避免出现拮抗作用或产生毒性反应,必须避免配伍禁忌。

1.2肉鸡自身方面的因素

1.2.1个体差异同一群肉鸡中不同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一样,同一种类的动物中有个别对药物出现过于敏感,甚至中毒,称为高敏性;个别机体即使用中毒量也无强烈反应,称为耐受性。同样疾病状态的肉鸡给予同样的治疗方案就会出现治疗效果不同的情况。不过,当今的肉鸡品种都是遗传特性高度相似的群体,个体差异不是太明显。

1.2.2性别与年龄雌性肉鸡对某些药物敏感性较雄性肉鸡为高,应酌情减少用量;幼龄鸡对药物的敏感性一般比大龄鸡为高。

1.2.3体质量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其体质量又有很大差异,所以用药时体质量大的个体应适当增加药量。

1.2.4机体的机能状态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对药物的感受性亦不同。当鸡群出现感染的情况下,药物使用较早(感染初期)的效果比使用晚(症状表现明显期)的效果要好,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比治疗性用药效果要好。有些药物只有在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时才呈现作用,如解热药在肉鸡体温升高时才有药效。肝、肾功能不全时,可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从而引起药物蓄积,引发毒性反应。

1.3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机体表现出来的,肉鸡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也有密切关系,而机体的功能状态受饲料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方式、鸡舍内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饲养方面要注意饲料营养全面,根据肉鸡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合理调配日粮成分,不能出现某种或某些营养素不足或过剩,如果某些营养素不足不仅影响肉鸡的生长速度,还会影响肉鸡对疾病的抵抗力。管理和环境方面要考虑肉鸡合适的饲养密度,以及鸡舍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与采光、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不能超标;要减少各种应激,定期进行带鸡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干净和减少病原体污染等。当鸡群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前提下,个别鸡只出现感染后及时进行治疗,效果会更理想。

2 药物使用方法

为了保证药物预防和治疗效果,除了要选用最有效的药物种类之外,还要注意药物剂量及剂型,根据禽体的生理特点、病理状况,结合药物的性质,选择正确的投药方法。

2.1拌料给药

在现代集约化肉鸡生产中,拌料给药是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鸡只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该法主要适用于预防性用药,尤其适用于几天、几周的长期性投药。一般的抗球虫药及抗组织滴虫药,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使用才有效,因此多采用拌料给药。抗生素用于促进生长及控制某些传染病时,也可混于饲料中给药。在应用拌料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1准确掌握药物用量进行拌料给药时,应按照拌料给药浓度,准确、认真计算所用药物的剂量。若按鸡只体质量给药,应严格按照鸡只体质量,计算总体质量,计算出一天的总用药量;再按照饲养标准计算每只鸡当天的饲料消耗量,确定这些参数后再把药物拌进料内。药物的用量要准确称量,切不可估计大约,以免造成药量过小起不到作用,或过大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

2.1.2确保药物混合均匀为了使所有鸡都能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必须把药物和饲料混合均匀。生产中可以先把药物和少量饲料混匀,然后将其加入大批饲料中,继续混合均匀。直接将药物加入大批饲料中是很难混匀的。对于容易引起鸡中毒或副作用大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药物等尤其要混合均匀。目前,在使用混合机进行搅拌的情况下要注意搅拌的时间要合适。

2.1.3用药后密切注意有无不良反应有些药物混入饲料后,可与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拮抗反应,这时应密切注意不良作用。如饲料中长期混合磺胺类药物,就易引起维生素B和维生素K的缺乏,这时应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另外还要注意中毒反应。

2.1.4要考虑饲料类型肉鸡生产所使用的饲料主要是颗粒饲料,个别有使用粉状饲料的。对于可以长期使用的药物一般在饲料加工时直接添加到原料中,这比较适合颗粒饲料;短期内的用药(尤其是治疗性用药)在使用颗粒饲料的情况下不太好使用,如果使用粉状饲料则更合适。而在大中型肉鸡养殖场基本都喂饲颗粒饲料,因此通过拌料给药的方法常常是不适用的。

如果给已经发病的肉鸡群采用拌料给药方式常遇到的问题是有症状表现的个体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采食,这些真正需要用药的个体往往没有通过饲料获得足量的药物,也就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未感染的个体依然保持良好食欲,可能获得较多的药物量。因此,对于这类鸡群需要把病鸡隔离出来组成病鸡群,与正常的鸡群在给药量和途径上应有区别。

2.2饮水给药

饮水给药是将药物溶解于饮水中,让鸡群在饮水的同时饮入药物,达到预防或治疗鸡病的作用。此法尤其适用于因病不能采食,可以饮水的病鸡,但所用的药物必须是水溶性的。

2.2.1用药前停水为保证鸡只饮入适量的药物,多在用药前让整个鸡群停止饮水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鸡只感到口渴,在给予添加药物的饮水后都会积极饮水。停水的时间要把握好,一般季节停水约2 h,气温较高季节停水1.5 h,然后换上加有药物的饮水,让鸡只在1.5 h内充分喝到药水。在使用乳头式饮水器的肉鸡场,要注意药物添加到水箱后,先把水线中的剩余水放掉1~2 min,让加药的饮水能够及时到达水线的后部。

2.2.2按量给水为保证全群绝大部分在一定时间内喝到一定量的药物水,不至于由于剩水过多造成吸入鸡体内的药物剂量不够,或加水不够造成某些鸡只缺水,要根据日龄、品种、鸡舍温度、湿度等认真计算鸡群供水量。如果每天提供1次添加药物的饮水,则加药的用水量是当天鸡群饮水总量的20%~25%。通过饮水添加药物最好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不要在晚上操作。

2.2.3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所用药物能否溶于水,直接影响着给药的效果。所用药物最好易溶于水,对难溶于水的如果经加热、搅拌或者加助溶剂,其溶解度符合要求也可使用。

2.2.4注意水质对药物的影响水质太硬会使某些药物发生沉淀,水质偏酸或偏碱会影响对酸或碱敏感药物的效果,有些药物在水中很容易水解而失效。在规模较大的肉鸡场一般在水管进入操作间后在水管上会安装过滤器,使用经过过滤的水效果更好。

2.3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将药物以气雾剂的形式喷出,使之分散成微粒,弥散在空气中,让鸡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在呼吸道发挥局部作用,或使药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或直接作用于鸡皮肤及羽毛黏膜的一种给药方法。此法操作简单、产生药效快,尤其适用于大型现代化养鸡场,但需要一定的气雾设备,且鸡舍门窗密闭性好。气雾吸入要求药物没有刺激性,且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会引起呼吸道炎症。使用气雾给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3.1恰当选择气雾用药要求选择对鸡呼吸道无刺激性,且能溶解于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药物,否则不宜使用。

2.3.2准确掌握用药剂量气雾给药的剂量与其他给药的途径不同,一般以每立方米鸡舍空间用多少药物来表示。要想掌握气雾的药量,那么就应该先计算出鸡舍的体积,然后再计算出药物的用量。

2.3.3严格控制雾粒的大小颗粒越小,越容易进入肺泡,可是却与肺泡表面的黏着力小,容易随肺脏呼气排出体外;颗粒越大,则大部分散落在地面和墙壁或停留在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易进入肺脏深部,造成药物吸收不好。临床根据用药目的,适当调节气雾颗粒的大小。如果要治疗深部呼吸道或全身感染,气雾颗粒的大小应控制在0.5~5 μm之间,如果要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或使药物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则要加大雾化颗粒。如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时,颗粒一般控制在10~30 μm之间。

2.3.4选择给药时机气雾给药方式对肉鸡的呼吸系统会产生刺激作用,如果鸡群有呼吸道症状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给药方式常常会继发症状,造成部分鸡只的死亡。因此,在使用这种给药方式前要确认鸡群没有呼吸系统感染的问题。

2.4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而完全,剂量准确,可避免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不宜口服的药物,大多可以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时,应注意注射器的消毒,最好1只鸡1个针头,切忌1个针头用到底。由于注射给药效率较低,主要用于从大群中隔离出来的少数发病个体的治疗。

2.4.1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择颈部皮下或胸部皮下、腿部皮下等部位。皮下注射时用药量不宜过大,且应无刺激性。注射的具体方法是由助手抓鸡或术者左手抓鸡,并用拇指、食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沿皮肤皱褶处刺入针头,然后推入药液。

2.4.2肌肉注射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中,肌肉组织含丰富的血管,吸收快而完全。溶液、混悬液、乳浊液都可肌肉注射给药,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作深部肌肉注射。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胸部肌肉和大腿外侧肌肉。注射时应使针头与肌肉表面呈35~45度角进针,不可垂直刺入,以免刺伤大血管或神经,特别是胸部肌肉注射时更应谨慎操作,切不要使针头刺入胸腔或肝脏,以免造成伤亡。

由于白羽肉鸡的饲养周期短,鸡群一旦发病后进行治疗到症状消失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而在质量和恢复期内肉鸡的生长速度显著下降,因此其质量效果常常不理想。在肉鸡的卫生防疫管理上,主要是结合鸡群的精神状态、一些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周边鸡场的疫情流行情况等进行预防性用药。□

S859.79文献标识码:B

1004-5090201608-0043-02

2016-07-10)

猜你喜欢

气雾肉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气雾冷却系统在H 型钢控冷技术中的应用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肉鸡腹水咋防治
鸡气雾免疫注意四点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工厂化蔬菜气雾栽培技术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