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高校人本管理水平问题研究

2016-03-10沈平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人本管理高等院校

沈平

摘 要:实行人本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高校管理体制的弊端,提出了提高我国高校人本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本管理;民主参与

一、高校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本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它强调以人性为中心,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组织效益的最大化。高等院校是一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实行人本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高等学校而言,人本管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竞争和交流机制,将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师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尊重、支持、激励、帮助的和谐关系,激发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人本管理既要求管理者尊重被管理者的价值、人格及权利,保障领导、教师、学生的平等地位和独立人格,又要将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师生的个人成长密切结合起来,促进高校与师生个体实现双赢。

二、我国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内部管理仍停留在“科层式管理”阶段,强调等级层次、职能分工和对既定程序的遵守等,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体现不明显。

(一)管理形式僵化,组织运行效率较低

国内大学普遍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中层职能部门数量众多,党政管理队伍膨胀,学校决策及信息传递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下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由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淡化,只注重保证目标实现的制度规定和工作内容,忽视教师、学生甚至是管理人员的个性需求和发展,造成管理和教学中缺乏对人性的关爱和关注,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动性和主观创造力被限制和掩盖,组织活力受到影响制约。

(二)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决策民主化水平低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内部行政部门林立,学术组织流于形式,行政权力取代学术权力、行政指令干涉学术自由、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行政干部掌握着大部分学术与公共资源,单纯地以行政眼光、行政思维,按照行政层级、行政身份,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方法和手段来对待学术事务和学校事务,忽视学者在学术事务上的管理权和发言权,学术事务没有地位,现代大学的核心价值难以体现。

(三)师生的主体地位缺失,组织角色关系错位

由于高校行政职能的行使更重视约束而非服务,导致教师、学生在与管理人员的关系上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随着目前高校对教师的从教要求和考核指标越来越严格,以及教师对职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教学、科研和育人人为地被割裂开来,造成高校教师角色定位错误。同时,教师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安排等环节上与学生沟通互动不足,造成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提升我国高校人本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 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教师、学生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管理以教师、学生为本,充分“尊重教师,善待学生”,才能增强其责任感、成就感和归属感,营造出民主管理的氛围。为此,高校在管理目标的设定上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是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评判标准,把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作为管理重要内容。要将服务意识体现在实践管理的各个环节,简化高校的组织机构和权力结构层次,控制管理队伍数量,开辟便捷、顺畅的办公通道,为师生的教学和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要通过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把高校管理的重心放在院(系),切实保障教师员工民主参与学校各项管理事务的权力,激发教师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形成人人参与管理,学校发展为人人的民主化、全员化管理的生动局面。

(二)完善体制机制,实现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互动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质量。首先,要建立明确的职业规范,通过实施严格规范的教师准入制度和建立长效的培训交流机制,促进广大高校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真正做到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教育公正和教育良心;其次,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体现个性发展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科学地把握好竞争与公平之间的尺度,一方面关心他们的事业前途发展,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其竞争意识,实现优胜劣汰,提升高校组织整体效能。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要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采取启发、鼓励、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要着力构建一种平等、尊重、伙伴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帮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积极创新。同时,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向上的自律精神,形成崇尚科学、奋发向上的研学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的象征和暗示作用,建立起一种领导、教师、学生主体间的立体互动关系,实现多主体沟通交流、信息反馈,保障管理运行和谐畅通。

参考文献:

[1]侯颖怡.德鲁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探析及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

[2]刘加养.人本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人本管理高等院校
煤矿企业人本管理模式下的职工培训教育创新研究
关于煤炭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论人本管理的发展及实现路径
人本管理角度下的高校学生教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