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的影响
2016-03-10代伟李克国
代伟+李克国
摘 要:基于秦皇岛市的实证调查数据,通过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法,对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和环境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具有更高的环境认知;而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高认知并非对应高行为,存在“知行不一”现象。
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F121;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17-02
公众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1]。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公众对保护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明显不高,环境保护行为明显滞后[2]。提升公众环境认知度,促进公众的环境行为,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在影响环境认知和环境保护行为的诸因素中,社会经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本文基于秦皇岛市的实证调查数据,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的影响,旨在为政府和相关研究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获取研究数据和信息。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较多,由于受教育程度反映了个体获取环境信息、环境资源的能力,收入水平反映了个体在生活质量、环境需求等方面的要求,故本研究选用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测量社会经济地位。环境认知和环境行为包括4个题项,“您了解PM2.5和雾霾吗”、“ 您知道环境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 、“您对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态度”、“若赋予您检举和控告污染环境单位和个人的权利,您将如何做”。
调查于2014年7月至12月在秦皇岛市3区和4县进行。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问卷812份,其中剔除漏项、多选项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46份,回收率90.2%,有效率79.6%。经统计,男性342人,占52.9%,女性304人,占47.1%;初中以下181人,占28%,高中213人,占33%,大专或本科237人,占36.7%,硕士以上15人,占2.3%;月收入3 000元以下409人,占63.3%,3 001—4 000元112人,占17.3%,4 001—5 000元72人,占11.1%,5 000元以上53人,占8.2%。
二、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
对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与对PM2.5、雾霾及危害的认知进行列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的增加,对环境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显著提升,环境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进一步对受教育程度和环境认知水平进行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68.390,p=0.000<0.05,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其环境认知水平显著正相关;对月收入和环境认知水平进行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29.074,p=0.000<0.05,说明月收入与其环境认知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具有更高的环境认知。
(二)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
对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与其参与环境公益活动态度进行列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愿意积极参与环境公益行动的比例排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大专或本科(61.2%)>硕士及以上(58%)>高中或中专(53.5%)>初中及以下(46.4%),3 000元以下(57.5%)>4 001—5 000元(54.2%)>5 000元以上(49.1%)>3 001—4 000元(45.5%),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环境行为意愿。
进一步对受教育程度和参与环境公益行为进行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13.732,p=0.132>0.05,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其环境公益行为相关性不显著。对月收入和环境行为进行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13.432,p=0.144>0.05,说明月收入与其环境行为相关性不显著。即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并没有表现出较强的环境行为。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作用,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环境认知。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有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在获取环境保护知识和信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此,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改善公众经济收入,对提高环境认知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行为影响不显著,处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环境行为,出现“知行不一”现象。实际上,从环境认知转化为环境行为,中间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限制,如政策、法规、参与渠道、参与组织、信息公开程度等。为此,促进公众在公共领域的环境行为,除了要提高公众环境认知外,更需要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的外部因素[4]。
参考文献:
[1] 金亮.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2):1-4.
[2] 王磊,钟杨.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行为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34个城市的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4,(6):63-73.
[3] 开山.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6):
136-144.
[4] 黄粹.外部情境因素对城市女性公共环境行为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4.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