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常态下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2016-03-10杨红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新常态改革

摘 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概括,并对新常态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为时下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对时下收入分配改革也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需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新常态;收入分配;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0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决定,作为全面改革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环节的收入分配改革,面临改革再出发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关照到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具体特征:收入分配改革也毫无疑义地必须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为依据和出发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概括,并对新常态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为时下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本遵循。

一、新常态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进行周密地研判和理性地分析后得出的新论断,代表着领导人对当前中国国情的认识和中国经济规律的把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新常态(New N0rmal)一词最早由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总裁默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 A.El-Erian)在2010年的一次讲座中提出的。他在名为《在工业国的新常态中航行》的讲座中指出:“使用‘新常态这个术语是试图把讨论从那种认为危机仅仅是肉体上的伤痛的概念中超越出来……相反,危机伤筋动骨。‘新常态是(2007—2008)危机之后非同寻常的持续多年的一段时期,它决非常态。”随后,新常态的概念被美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采用,并由此传播开来。作为西方商业和经济学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新常态指的是2007—2008经济危机后的财经状况和2008—2012全球经济衰退的后果及余波,在其他各种语境中也用来暗指原来不同寻常的现象变得司空见惯了[1] 。

与西方经济学的新常态概念泛指后经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不景气、复苏缓慢的现状不同,“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受世界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我国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逐渐缓慢回落,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于以往高速增长时期的一些新特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2]这是中央领导人首度提及新常态。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新常态,并于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3]  党的领导人适时提出新常态概念,一方面是基于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把握,另一方面也是向国民和世界传递一个声音和一种信心: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的正常的现象,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态势仍然是可控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依然美好。

(二)新常态的表述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进行多维解读

新常态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渗透到各个方面,从经济政治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单位等各个层级,应用范围极其广泛。2015年1月28日15时38分,笔者百度搜索“新常态”网页,瞬间出现8 180 000个结果,搜索“新常态”视频,也有8 398条,可见其热度。新常态的内涵非常丰富,根据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及媒体各种报道,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作为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新概括,新常态指的是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与以往高速增长期不同的经济增速趋缓、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动力趋于多元的一种新态势。从经济增长速度来说,10%甚至更高的GDP增速可能不复再现,“七上八下”的增速可能成为常态,这种增速相对于世界经济大势来说,仍然可观,相对于中国国情而言,也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从经济结构来说,中国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更趋科学。中国经济网通过梳理历年数据发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而8月份刚刚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6.6%。需求结构方面,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占比首次超过投资。从2014年上半年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而出口则为负2.9%。中国外贸出口增幅已从20%以上回落至5%至10%的增长区间[4]。这是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战略决策的成果,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常态。从经济发展动力来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主要依靠需求边“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向主要依靠供给边“三大发动机”——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转变,从主要依靠外需向主要依靠内需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向主要依靠消费转变,从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向主要依靠社会投资转变[5]。

其次,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不拘常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违常情。十八大以来,反腐工程硕果累累,既拍苍蝇也打老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其回归其应有的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及G20峰会上更是倡导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腐败分子无处可逃,展现出了一个大国执政党面向自身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气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生,关注民情,回应民众关切,增进人民福祉,时刻不忘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

最后,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理性的积极的心态,面对时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困难与挑战,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沉着应对,而不是经济一出现波动就大惊小怪,着急赶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新常态下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回落,虽然说一定程度上是回归他本来应有的常态,因为长期的高速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但是这种新常态,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需要我们冷静处理,积极应对,相对于收入分配改革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新常态凸显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不同于以往高速增长时期的一些新特征、新矛盾、新问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党的十七大就做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6]的新阶段,经济前行压力和风险增大。要适应新常态,稳定度过新常态,避免陷入拉美国家那样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需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激发内需动力和创新活力,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只有居民个体收入增加了,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得到可靠的保障了,他才敢消费,才有余力去创新,消费才有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真马车,个人的创新才有可能聚沙成塔,推动社会进步。

适应新常态,不仅需要着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而且需要统筹兼顾,防范和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和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这样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前进,这就需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构建包容共享公平正义的成果分享机制和和谐社会生态。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应然常态,但实然状态还不尽如人意,收入分配不公是民众诟病最多的问题,如果不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及时扭转或扭转不到位,持续下去必将影响人际和谐和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前行和社会发展的根基。

(二)新常态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契机

新常态蕴含新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一直锐意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收入分配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举措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契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成为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原则规定。根据决议精神,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由发改委牵头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1个部门和单位将定期共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合,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说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越快,举措越完善,收入分配改革也会越深入,越容易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常态带来新气象。十八大以来,反腐已经成为新常态,中纪委八条禁令、反四风等为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套上了紧箍咒,各种隐性收入、灰色收入甚至违法收入暴露在阳光下,各种贪腐行为无处遁形,一定程度上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格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各种配套改革齐头并进,一定程度上会为收入分配改革排除障碍。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也必将催生收入分配改革各种细则和方案陆续出台。

(三)新常态下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面临诸多挑战

新常态可能伴随新困难。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中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原来好改能改容易改的都已经改革到位,剩下的就是那些难啃的骨头,难过的关卡。收入分配改革关涉成果分享和利益调整,本来就是总体改革中比较难推行的一个部分。中国收入分配改革方案2004年开始启动调研,其后草案两次被否定,一直到2013年2月才出台相关意见,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足见收入分配改革之困难和复杂。时下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和出现的新特征,增加收入分配改革在总体改革中的权重和紧迫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改革的难度,使得收入分配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当前“七上八下”的增长速度必然影响国民收入总体规模,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压力加大,这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而且会抑制其消费意愿,进而影响通过消费拉动经济的总体战略,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在蛋糕规模没有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把蛋糕分好分细,分得让各方面满意,是一个挑战。

另一方面,原有经济增长方式下形成的收入分配的固有格局一时难以打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时日。重资本轻劳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垄断收入、灰色的隐性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收入等积存的问题有好转但都没有根本扭转。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新收入分配形式,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看似老生常谈,实践起来,绝非易事。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遭遇原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有可能步履蹒跚,甚至徘徊反复。

三、新常态下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践理路

收入分配的过程是分割财富、分享蛋糕的过程,当然是蛋糕越大越好,所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让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千方百计扩大国民收入总体规模,这样才有可能增加每份蛋糕的体量及每个经济参与者的收入。但这种总量的扩张不是无限的,是有边界的,会受制于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拐点的时候,国民收入的增加显然会受影响,因而当前收入分配改革不仅要增加分配的量,而且要更注重提高分配的质,也就是追求分配的公平,提升人们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感,这样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际和谐,有利于顺利度过新常态。

(一)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很多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大部分是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不到位的结果。收入分配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市场调节的收入分配,在这个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公平导致收入分配起点的不公平、市场竞争的规则不公平和秩序不规范导致收入分配过程不公平,最后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结果不公平,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是其集中表现。这就需要打破市场进入壁垒和行业垄断,完善要素市场和市场竞争规则,建立市场诚信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让每一个经济参与者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让市场的竞争过程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这样竞争的结果必然相对公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际就是要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市场去解决,市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政府出手。西方经济学中所主张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状态也许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调动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和不足

市场的分配,即使参与市场的机会都均等、市场竞争过程很规范的情况下,由于主体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可能也会有差别,有些主体甚至会面临基本生存的困难,必须要由政府出手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方式加以扶助,以弥补市场分配的缺陷和不足。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中央政府统管全局,拿方案、订目标,制定政策,责无旁贷。但是地方政府并非无所作为。相反,由于各个地方具体情况不同,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可能会有差别,事实上,在减少民众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增长上,各级地方政府拥有非常广泛而强大的职权,也能自主地决定很多方面的事情,其所作所为对于个人的收入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推动各种民生或民心工程等,推动财政资金向普通民众倾斜,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7]。在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央要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或一些硬性的约束条件和考核方法,鼓励地方政府继续创新,献力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在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之外,个人、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通过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等慈善捐助形式以第三次收入分配为渠道,实现社会资源和财富的逆向转移,对于化解矛盾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弥补一、二次分配的缺陷和不足,成为缩小贫富差别、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8]。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阶级逐渐壮大,民间力量对收入分配的贡献会越来越大,如何调动民间力量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捐助收入分配中的弱者和贫困者,需要政府拿出智慧和诚意。

(三)打破行业垄断,取缔各种隐性和灰色收入,回应人民关切和期盼

我国的行业垄断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作为的结果,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垄断行业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严重影响了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公平分配目标的实现。垄断行业的高薪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也一直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难题。打破垄断利益的藩篱,首先就必须打破保证其垄断收入的垄断地位,降低垄断行业进入门槛,引进民营资本,使垄断企业同样参与市场竞争。除此之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应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政策:一是在初次调节下,对工资最高进行限制,可以出台工资的最大倍数;二重调节是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调节,对高工资收入的税收征收应更严格[9]。垄断收入是个顽疾,政府到了该下猛药的时候了。

坊间流传的各种隐性和灰色收入,是广大人民群众一直深恶痛绝的不公平现象,不处置不足以平民愤,不处置就会影响收入分配的成效和社会和谐大局。这些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大多来自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完善法制,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把权力关进法制的笼子里,对越权违法者、贪污腐败者一经查实,依法严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发挥群众的力量和网络舆情的作用,防微杜渐,让执政者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治回归清明的常态。

总之,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高屋建瓴、统筹兼顾,系统设计,“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在当前“三期叠加”的特别阶段,只有坚守新常态而不偏离新常态,收入分配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NewNormal(business)[EB/OL].[2014-03-29].http://en.wikipedia.org/wiki/New_Normal_(business).

[2]  新华社.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N].人民日报,

2014-05-11(1).

[3]  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11-10(2).

[4]  王敬文.习近平新常态表述 新在哪里 常在何处[EB/OL].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0810/124619965335.

shtml (2014-08-10).

[5]  李佐军.以改革实现向新常态平稳过渡[N].经济日报,2014-11-24(5).

[6]  新华社.站在复兴大业更高起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4-02/22/c_126175088_5.htm(2014-02-22).

[7]  史瑞杰,韩志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行动体系[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qstheory.cn/freely/2014-11/19/c_

1113311808.htm(2014-11-19).

[8]  杨红云.伦理视阈下的第三次收入分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1.

[9]  周小苑.垄断行业收入过高该怎么治[EB/OL].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222/c1004-19979055.html(2012-12-22).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新常态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