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 信爱知行

2016-03-10朱建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四德心理品质来访者

摘要意象对话疗法由中国心理学家所创立,是以原始认知为基础,以意象为工具进行工作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意象对话疗法用信、爱、知、行四个维度评估人的基本心理品质,简称四德。任何心理问题都和四德的不足有关。文章探讨了这四种心理品质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的重要影响,相关起始意象及意象象征意义解读,以及临床干预与训练。

关键词意象对话疗法;信;爱;知;行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3.011

1意象对话疗法是什么

意象对话疗法是以原始认知为基础,以意象为工具进行工作的一种心理疗法。意象对话疗法有创新的理论及一系列方法和技术。意象对话理论认为,原始的象征性的认知方式,是抽象思维形成之前,人类原来就具有的认知功能。这种认知方式中,意象是基本的象征“符号”(但这种符号不同于抽象的逻辑思维中的符号)(苑媛, 曹昱, 朱建军, 2013)。借助在各个意象之间建立关系,并且推演出种种不同的“故事”,个体构成自己的心理世界。种种心理上的问题或者障碍,都是这个意象所构成的心理世界中消极内容的故事。

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就是在意象构成的心理世界中,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存在,以及他的观察或者行为,使得“故事”发生积极的转变,从而转变整个心理世界。一个人内部心理世界的转变,会自然地改变他看待外在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其心态、情绪和行为,导致其心理健康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苑媛, 等, 2013)。

意象对话疗法不是仅对某种特定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方法,而是一个广谱的心理调节方法。意象对话疗法可以用于各种神经症,用于心身疾病,用于部分人格障碍,用于伴侣咨询,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等,也可以用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心灵成长,以及成长性的心理咨询等。通过意象对话的干预,有心理疾病的个体可以缓解或治愈疾病,没有心理疾病的也可以提升心理素质。

2意象对话中用来了解四德的起始意象

在用意象对话改善心理、提升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维度来评估人的心理品质呢?意象对话理论体系中,我们用的是四种基本心理品质构成的维度,这四种基本的心理品质分别是“信爱知行”(苑媛,2013)——古汉语中用来指称“心理品质”的词是“德”,因此这四种基本心理品质可以简称为“四德”。

在意象对话疗法中,以下具体的技术可以用来测量“四德”。

引导来访者放松之后,让来访者想象自己坐在一个房间的正中间。想象这个房间中没有任何家具,是正方形的。在每个方向的墙上,都有两个并排在一起的门。

第一面墙的两个门上,分别写着“信”和“不信”的字样。来访者在想象中走到“不信”的门前,打开这个门向里面看,会看到一幕场景。每个来访者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引导者会让来访者等待意象自由地浮现出来。随后,来访者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

然后,引导者要求来访者想象打开那个写着“信”的门,看看里面有什么场景——甚至可以想象走进这个门,游历这个场景,并且看看会看到什么更多的东西,随后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告诉引导者。

紧接着,让来访者想象向右转,到房间的另一面墙,去看这面墙上的两个门里面的情景。它们分别写着“不爱”和“爱”。同样,“爱”的门是可以进入并且深入去看的。

接下来,让来访者向后转,走过房间到另一面墙,看“不知”和“知”这两个门里的情景。再右转,去看另一面墙上“不行动”和“行动”这两个门里面的情景。

来访者在想象的门中所看到的情景和事物的意象,经过象征意义的分析,就可以呈现出来访者的四德。

在看完这些意象之后,需要引导来访者在想象中回到房子中间的座位上,缓缓地数数字,睁开眼睛。

根据原始认知的规律,当我们这样去引导时,想象中在门里所看到的情境和事物,实际上就会象征性地反映出我们在“信爱知行”方面的品质。因此,如果我们懂得象征的意义,就可以根据所看到的情境和事物,知道信爱知行的状态。

3为什么是信爱知行

为什么在各种心理品质中,意象对话心理学选择“信爱知行”这四个品质,作为基本心理品质呢?

首先,我们是从咨询经验中总结出这四个品质,我们发现了它们对人心理成长的重要价值。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四个品质是人格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阶段的核心。

经典精神分析所说的“口欲期”,也就是人出生后0~1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的婴儿必须依赖成年人的全方位照顾和保护才能成活。这个阶段的婴儿并没有主动求生的能力。因此,他第一个发展的心理品质是“信”。如果他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那么他会觉得成年人(一般是母亲)是可信赖的,同时他相信自己是好的,是值得得到照顾、保护、爱和支持的;而如果在这个阶段他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照顾、爱和保护,则他受到损害的品质也是“信”,他会不相信母亲是可以信赖的,也会不相信自己是“好”的,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照顾和爱护。

如果信的品质发展得比较好,他可以对外体现为有能力去信任世界,信任他人,对内体现为自信。如果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这个人对外对内都会没有能力去“信”;如果他强迫自己去信,就会感到恐惧不安。

信的品质发展得是不是好,会对以后的心理健康与否带来很大影响。所有的焦虑性神经症,可以说都是“信的能力”弱的结果。恐惧症,是因为不能信任自己而带来的恐惧。强迫症,是因为不信任自己,所以才不得不努力加强自我控制。抑郁症,是不信任他人对自己的爱,不信任生命力等所带来的结果。

在经典精神分析中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人生的实践活动,走路、说话、各种探索都开始了。这个阶段人要勇敢地去行动,在实践行动的过程中,人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也学会控制物质世界。

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有适当的控制,也有适当的支持,如果儿童勇敢地探索并且取得成功,则会形成一种“有行动力”的品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行”的品质。

行的品质好,则一个人会勇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从而争取把它实现。一个人也会坚持行动,让自己的想法真正实现。他会对现实世界有好奇心和理解力,从而能够与现实世界对话和交流,达到自己的目标。

而行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他也许会沉迷于幻想,不把想法付诸于实践;或者他不理解现实世界,因而在实践中非常的笨拙,经常以失败告终;他可能会畏惧世界和他人,或者相反,很粗鲁地对待别人;他可能没有耐心,没有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这往往是因为在早期的实践阶段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够恰当。如果父母在行为上对儿童管束过于严格,这个儿童会过分谨小慎微,固步自封,没有勇气去探索,没有能力去面对可能的失败——因为失败对他们来说,不仅仅代表做某一件事情失败,还意味着失去父母的爱。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为了避免危险而限制儿童的行动,儿童就会对行动有一种恐惧。成年后他有可能会行动力差,耽于幻想,或者拖延等。

在经典精神分析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期,人开始意识到了关系,而且意识到了父母和自己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时期需要学习如何去爱。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给孩子提供了爱的典范,他们之间相亲相爱,而且他们都爱孩子,则儿童爱的潜能就会被激发。他们体验到爱,也学会如何表达爱,于是懂得爱,有爱人的能力,同时也自爱。

爱的能力对外表现为爱别人,对内表现为自爱。如果爱的能力高,往往爱人和爱自己会同时实现。但是如果爱的能力低,人们只好把微薄的爱的资源用于一个方向,爱自己时就不去爱别人。但是实际上,当一个人不爱别人的时候,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没有爱的情感荒漠,于是他们自己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爱,从而也就不幸福(苑媛,等, 2013)。如果他们努力爱别人却不爱自己,则成为奉献者和牺牲者,他们给出的爱也并不让别人幸福。

知的品质,在经典精神分析中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潜伏期所发展的品质。这个阶段,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生活,也了解更多外界的事物。最关键的是,这个阶段会发展一种超越实用性需要的好奇心。

如果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没有被教育者毁灭,则儿童会有一种学习的快乐,会有一种无功利的态度。这使得他们能“跳出日常生活”去看世界。儿童的理性能力就会在这个阶段发展出来。长大后,他们会成为有理性能力、有智慧的人。

当然,教育的失败也完全可以毁掉这些。失败的教育会让儿童厌恶学习,或者把学习变成一种功利性的活动,同样让学习失去任何乐趣。这样他们的理性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在青春期、成年后、中年和老年,人也发展其他品质,比如独立性、责任心等。但是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那些品质的发展都是信爱知行的品质的结合转化的产物,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信爱知行这些基本品质的衍生物或高层级的产物。也就是说,信爱知行这四个品质互相是独立的,而且以他们四个为基础,可以衍生出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品质。

历史上哲人对人的积极品质做总结时,所总结出来的往往也接近于四德。例如儒家所总结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的仁近似于这里所说的爱,义和礼则是行为的准则,智和知接近,而信和我们所说的信也是差不多的。

4四德对心理的影响

任何心理问题,都和四德的不足有关。四德,是心理成长所必须的资源。当资源充分的时候,即使方法上有不足之处,也可以因资源的丰富而不带来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资源不够,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成长中就会有捉襟见肘的困难。

信不足,则安全感缺失,容易焦虑,容易自卑。如果有限的信任感被用来相信自己,则对外界不信任,总担心外界的危险,严重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如果有限的信任被用来相信某个人,则对自己又会不信任,从而产生自卑。信不足的人,会要求得到别人的保证,或者希望掌控一切,或者希望知道所有的事情。他们认为这样才是安全的。但是他们这种过度的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并带来很多继发的问题。信的心理资源充足,则人在“证据不足”的时候也可以信任。这种信任虽然有时也会出错,但更多的时候会带来积极的后果。信任别人,则别人可能会有积极回报;信任自己,则给了自己一个尝试并成功的机会。

爱不足,则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孤独或者自私。爱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的产生给人带来意义感、幸福感等。如果爱的能力不足,很难产生这个感受。别人不容易激发他的爱,即使别人在做出爱的举动,他也不会理解为爱,于是会感到贫乏、不幸,容易抑郁难过。他们也就不容易对别人做出爱的举动,即使勉强去做,因为他们自己内心并不喜悦,别人也不容易感到喜悦。缺少爱的滋养,人际关系中的种种误解和矛盾就难以得到解决。如果爱的内在资源充分,则人会以对自己和别人的爱开始,而爱能激发爱,于是心就得到了滋养。

知的品质不足,并不意味着智商低,而是缺少对求知的欲望,缺少求知过程中的喜悦,缺少非功利性思考的视角。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自己的欲求和情绪会干扰对事情的看法,歪曲的认知进一步带来不合理的情绪,以及带来行为的不恰当。知的资源如果充足,则智慧和知识都随之而来,不断的学习带来不断的进步。

行的品质不足,心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则不足。一切都成为不能被兑现的空头支票。没有行动也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也当然会损害自我效能感,而这又会带来一系列继发的问题。行动力强,则人会通过行动,获得外在成功,或者内心的转变。

5如何通过所呈现的意象了解某个人的四德

如前所述,在意象对话疗法中,我们可以根据“四面有门的房间”这个意象,来了解一个人的四德如何。在门中所看到的事物,可以呈现出这个人四德的状况。

准确地说,要通过那些想象中看到的意象来知道四德状况,需要具体的意象分析。不能对号入座,认为某个意象代表什么。但是,如果粗略地说,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总结一下,什么类别的意象反映着四德的什么状况。

如果一个人信的品质比较好,在“信”的门中,他会看到坚固稳定的事物。意象中的大地、房子的基础等,都会是安全和稳定的。其他所看到的事物,也都会是美好的。如果一个人信的品质差,则地面也许会是流沙、沼泽等不坚实的、不稳定的事物,而出现在想象中的人物也许是诡异的,动物也许是危险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鬼”意象。

如果一个人爱的品质比较好,在“爱”的门里,他看到的常常是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等景象。意象中的溪流湖泊,水都是清澈的。可能整个场景会有一种节日的气氛。但如果一个人爱的品质差,则意象常常是荒凉的,也许是沙漠或者戈壁,或者看到枯树、尸骨等。即使湖泊没有干涸,水也会是浑浊的,甚至是腐臭的。

如果一个人知的品质比较好,在“知”的门中,也许会有象征知识的意象,比如书架上满满的书。门中的光线往往是明亮的,或者可以看到光源,比如灯。如果知的品质不好,则门内可能是黑暗的,里面可能是混乱的。

如果一个人行的品质比较好,在“行”的门中,会有道路或者可以作为道路的河流等。意象中可能还会有汽车、发电机等器物,这些有动力的东西都可能象征行动力。而行动力差的人,在这个门中就看不到这些意象,甚至可能看到爆胎的车等象征无行动力的意象。

在“不信”“不爱”“不知”“不行动”的门中,看到消极的意象是正常的。

除了用“四面有门的房间”这个起始意象来了解四德之外,在做其他的各种意象对话时,都可以根据所看到的意象,来发现四德的状况。比如,动物意象中,乌龟就是“信”比较好的象征,乌龟的坚定和承载体现了信的品质;爱护小动物的母兽,可以是爱的象征;大象可以象征智慧;奔驰的骏马则是行动力的象征。

在用意象对话疗法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来访者意象的转变,我们可以分析其四德状况的变化,从而清楚地知道咨询和治疗是不是得到了效果(朱建军,2009)。如果四德的状况越来越好,我们就可以确信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例如,某来访者意象中的一条蛇,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变成了一只孔雀。从四德的角度看,这个来访者的蛇原来象征着自卑,而当变成孔雀后,则象征着更加自信。这就说明信的品质有所提高。来访者的蛇原来有一种怨恨的味道,是一种扭曲了的爱,变成孔雀后则成为一种积极的自爱。因此,在信和爱的品质上,这个变化说明来访者有了进步。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孔雀转化为一只仙鹤。仙鹤的象征意义中包含着“智慧”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来访者“知”的品质也有了提高。

6意象对话干预如何提高四德

意象对话疗法中的所有心理干预,都会产生四德提高和改善的效果。虽然多数心理干预的目标,往往是解决心理问题,但心理问题解决的过程,自然会导致四德的提高。

另外,在意象对话疗法中,我们也可以专门进行提高四德的心理训练。正如一个人做体力劳动比较多,肌肉自然会健壮起来。不过,健美运动员或者武术运动员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肌肉的力量。

提高“信”的基本方法,是设置一个有一定危险的情境,做适度的冒险,让冒险后得到成功的体验来强化信的力量。

这种危险不能太大,应该让受训者感到有危险感觉,但是绝大多数的冒险尝试都能以成功结束。即使有很少次数的失败,失败所带来的损害也很小,完全可以承受。如果失败并且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比较大,则对信的损失就会很大,将来的弥补也会很困难。

最基本的危险情境设置,在意象对话中是进入一个可能会存在可怕意象的环境——比如到意象中的地下室、幽深的山洞中。如果那里出现了可怕的意象,如毒虫、蛇、死人或者鬼,就引导来访者勇敢地面对这些可怕的意象。按照意象活动的规律,只要我们坚持面对,恐惧会在提高到一个顶点后,转而减弱并消失。这样的一次经历,会给受训者带来信心的加强——他会更相信自己的勇气,相信自己可以应对恐惧情绪,可以坚持到胜利的时刻。

提高“爱”的基本方法,是在意象中示范爱,让受训者感受示范性的爱的场景中的爱,或者设置一个可以去表达爱或者付出爱的情境,鼓励受训者在意象中做出爱的行动。

示范爱,可以让受训者按照语言指导,去想象一个爱的情境,也可以观看电影中爱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受训者感受那个爱的情景中当事人的心情。

另外,设置一个可以表达爱或者付出爱的情境,让受训者在想象中做出爱的行动。比如,让受训者在想象中养育小动物,照顾孩子或者老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帮助朋友等。

提高“知”的基本方法,是在现实情境中去求知和思考,而不是做意象对话。不过,在意象对话中找到意象中的智者,在想象中和智者对话,倾听智者的指点,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智慧。荣格《红书》中所做的,基本就是这个工作。他和想象中的智者对话,并在智者的指导下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荣格,2013),这个过程使得他的智慧得以增长。

提高“行动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在现实中去行动。如果耽于意象对话,而不参与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则反而对行动力的提高有损害。不过,有些意象对话训练对行动力提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意象中设置一个场景,练习决策并提高决策准确率;练习承受决策风险带来的焦虑感,承受决策失误后的挫败懊悔感,习惯于接受“不完美”;等等。

通过这些训练,意象对话可全面提高受训者的心理素质。因此意象对话的四德训练,可以用于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训练,也可以用于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训练。

7“四德”框架不必局限于意象对话疗法

虽然四德框架的建立,是在意象对话疗法实践中开始的。但是实际上,这个框架不必局限于意象对话疗法。不论是用何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来进行心理干预,都会带来四德的提高。

例如,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稳定的基本设置,来访者会对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有一个稳定的期待,这会提高他“信”的品质。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与治疗师能包容来访者的很多行为,也可以增加来访者信和爱的品质。

精神分析在“知”上会做大量的工作。精神分析师就如同一个了解潜意识的智者,在来访者和精神分析师的相处中,来访者对自己潜意识越来越多的了解,就是知的提升。

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被来访者体验为一种爱,会提高来访者爱的品质。

行为疗法中,通过指导来访者的行动,改善了来访者行动力的品质。

“四德”这个关于人的心理品质的框架,对指导我们在其他疗法中判断来访者的心理成长效果也会很有帮助。在其他疗法中,咨询师可以把意象对话的方法当作一个测试使用,用它来了解自己咨询的效果和进展。

以上是对意象对话疗法中的“四德”的简要介绍。意象对话还在继续发展,四德在意象对话中的应用,也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相信将来会有很多更新的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荣格 (2013). 红书 (林子钧, 张涛 译). 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

苑媛 (2013). 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苑媛, 曹昱, 朱建军 (2013).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建军 (2009).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Abstract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 (ICP) created by a Chinese psychotherapist is based on original cognition and works by the tool of imagery.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are trust, love, cognition and action in ICP, referred as “Four Ethics”. Any mental problem relates to their deficiency. This paper introduced what is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 of “Four Ethics” and their important influence upon ment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growing, and how to apply the correlative initial images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and to intervene and train in a clinical working.

Key words: imagery communication psychotherapy; trust; love; cognition; action

猜你喜欢

四德心理品质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德
四德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第五师八十一团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 凝聚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