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暖情境对亲社会特质信息加工的影响

2016-03-10杨青张小娟许伟裕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隐喻

杨青 张小娟 许伟裕

摘要

为了探究隐喻化的冷暖情境对个体亲社会特质信息加工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内隐测验,让被试在冷暖两种背景情境下完成对社会性特质词汇的判断;实验二直接给被试观看具有冷暖意义的典型事物来启动冷暖情境,考察被试在冷暖情境启动下对他人的亲社会性特质的感知。结果显示:(1)在冷情境下,被试对反社会性特质相关词汇反应更快;在暖情境下,被试对亲社会性特质相关词汇反应更快;(2)三种不同情境启动条件下,被试推断亲社会性他人特质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其他特质的推断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隐喻化的温暖情境能够显著增强个体对亲社会特质信息的加工。

关键词冷暖情境;亲社会特质;隐喻

分类号B842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3.005

1引言

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寇彧,王磊,2003;赵章留,安桂玲,2005),直接关系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张潮,张佳楠,2015)。随着对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结构体系也得到完善。调查发现,青少年心目中的亲社会行为既包括传统的利他性亲社会行为,也包括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其中,特质性亲社会行为指的是宜人、赞美他人、忠诚、讲义气、同情他人、宽容、慷慨(寇彧,张庆鹏,2006)。可以看出,个体人格系统中的亲社会性特质受到了高度评价。有学者发现,我们在评价他人或形成他人印象的过程中,个体的社会性特质(温暖特质)要超越个体性特质(能力特质)(Fiske,Cuddy, & Glick,2006)。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亲社会特质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从日常的言语交际习惯出发,我们常会用到有关温度的词汇去表达他人的社会性特质。比如,夸赞别人的亲社会性特质时,描述为“你很热心”“你让人感觉很温暖”等;对待他人的反社会性特质时,描述为“你好冷漠”“你看起来好冷”等。从语言学的角度,这种现象被称为概念的隐喻化表达(conceptual metaphor),指用具体的概念去表达抽象的概念。与此同时,这种隐喻化的表达还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信息加工,比如,透过隐喻我们会感觉到一杯凉水传达的是孤独,近距离传达的是一种亲密依恋等(IJzerman et al.,2012;Fay & Maner,2012)。个体对他人的社会知觉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知觉也会无形中受到物理温度的影响。研究者发现,被试在手握热水或坐热治疗垫的情境下倾向于判断虚拟中的他人更慷慨,倾向于选择将礼物送给朋友而不是留给自己(Williams & Bargh,2008)。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社会信息的加工会受到物理温度的影响。鉴于社会性特质和冷热温度在语言上的互通表达,本研究想进一步验证个体对亲社会相关信息的加工是否会受到冷暖情境的影响。以往研究表明,颜色视觉也携带了一定的冷暖含义,红色看起来更暖(Fenko,Schifferstein, & Hekkert,2010; Sherman & Clore,2009)。因此,对于冷暖情境的创设,本研究以颜色视觉引发的心理冷暖来启动相应的情境。

2实验一: 冷暖隐喻背景对社会性特质概念加工的影响

21方法

211被试

随机选取大学生40人,其中男生13人,平均年龄2221 ± 398岁,裸眼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无色盲。其中一名被试中途离开,数据被剔除,有效被试共计39人。

3期杨青张小娟等: 冷暖情境对亲社会特质信息加工的影响

212实验设计

采用2(冷隐喻、暖隐喻) × 2(亲社会性词汇、反社会性词汇)的被试内设计。

213材料

从颜色视知觉角度出发,选取生活中最能引发人们冷暖感知体验的太阳图片作为暖色调,冰雪图片作为冷色调启动冷暖隐喻。社会性特质词汇的选取过程是:先由20名大学生分别列出10项亲社会性词汇和10项反社会性词汇,再让另外30名大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符合程度做出评分,最后选出平均评价分数最高的4个亲社会性词汇(仁爱、善良、热心、同情)和4个反社会性词汇(冷漠、残酷、麻木、无情)。

214实验程序

所有被试进入实验室,并被告知这是一个词汇性质判断任务。被试需要对屏幕上出现的社会性特质词汇性质进行反应,看到亲社会性特质词汇按“F”键,反社会性特质词汇按“J”键。在被试做判断的同时,会伴随着冷色调或暖色调的背景图片。实验共114个试次,含2个练习试次和112个正式试次。所有图片的呈现均为随机顺序,字号为宋体287。

22结果

2 × 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冷暖色调的主效应不显著(F(1,38)=1702,p=0192,η2=0630),词汇性质判断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1,38)=0415,p=0519,η2=0293),表明冷暖色调和词汇性质均不会存在个体的加工偏好差异。冷暖色调和词汇性质的交互效应显著(F(1,37)=12908,p<0001,η2=0928)。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太阳暖色调背景条件下,被试对亲社会词汇判断的反应显著快于反社会词汇判断(p=0002);在冰雪冷色调背景条件下,被试对反社会词汇判断的反应显著快于亲社会词汇判断(p=0046)(详见表1)。这表明社会性特质词汇概念加工过程中存在冷暖隐喻现象,温暖情境激活人们与亲社会相关特质的联结,促进亲社会特质词汇概念的加工;冷情境增强人们与反社会相关特质的联结,促进反社会特质词汇概念的加工。

3实验二:冷暖情境启动对评价他人亲社会性特质的影响

31方法

311被试

随机选取大学生15人,其中男生8人。裸眼视力或者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无色盲,无任何智力障碍。其中两名被试部分题目未作答,有效被试13人。

31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三水平(温暖、中性、寒冷)被试内设计。

313材料

采用两张温暖视知觉(太阳、蜡烛)的蜡笔画和两张寒冷视知觉(冰雪、冰川)的蜡笔画作为冷暖情境启动刺激,两张代表中性(桌子、凳子)的蜡笔画作为控制组。

314程序

用幻灯片展现六幅绘画作品(作者编号著于左上方),被试看完每张作品后推断蜡笔画作者的亲社会特质(同情心、热心、友好)及不相关特质(自尊心、成绩优异),评估均采用10级评分标准,1为最低分,10为最高分。以设问方式呈现,具体问题包括:你认为该作者性格中热心的程度为?你认为该作者性格中友好的程度为?你认为该作者富有同情心的强度为?你认为该作者成绩优异的程度为?你认为该作者自尊心的强度为?

32结果与讨论

为了验证操作的有效性,被试需要对6张蜡笔画带来的温暖程度进行10点评分,结果显示三组图片差异显著(F(2,11)=25679,p<0001,η2=0963),表明冷暖情境启动的操纵有效。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被试在评估绘画作者的亲社会特质时,冷暖情境启动三水平间差异显著(F(2,11)= 18009,p<0001,η2=0947),温暖隐喻启动下得分最高;寒冷组和控制组较为接近(详见表2)。在评估作者的不相关特质时,启动的三水平间无显著差异(F(2,11)=2793,p>005,η2=0736),表明冷暖隐喻只对相关亲社会特质的推断有启动作用,而对无关特征的推断无启动作用。这间接证实了冷暖隐喻与亲社会特质之间的独特关联性。

4讨论

实验一得出:温暖情境会显著促进个体对亲社会性特质信息的加工,寒冷情境会显著促进个体对反社会性特质信息的加工,说明我们对积极或消极社会信息的选取及加工会受到物理环境的影响,而这一点是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目前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上,如个体的移情能力、观点采择能力、道德推理水平和认知加工方式等(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2014)。实验二揭示了冷暖情境还会影响到个体对他人亲社会特质的感知与评价,在太阳、蜡烛等象征温暖的正性情境的启动下,个体认为他人更具备亲社会性特质。这一结果提醒我们:营造良好的情境气氛是培养良好人格特质的关键。

实际上,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在早期就受到学者的关注。班杜拉提出个体发展的交互决定论,认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人格的情境一致性的传统观点因此受到严重挑战。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作用下会引发不同的行为反应,王登峰和崔红(2006)提出个体的行为差异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赞同人格的情境连贯性观点。这些均表明了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外在的情境冷暖感知往往带给人们内心的冷暖,其中,颜色视觉带来的心理冷暖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依据,卧室中的暖调颜色设置会让人觉得更温馨,咨询室的鲜花摆放会让来访者感觉更为亲切,周围环境的温暖感知会增强个体积极的社会信息加工。因此,我们在培养个体的亲社会特质人格时,应该注重物理环境带来的隐性影响,以把握物理环境与心理感知的关系为基础,积极创建良好的、有利于亲社会特质信息加工的环境。

此外,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太阳、蜡烛等引发的冷暖情境对亲社会特质的影响,是源于二者之间的一致性映射,还是情境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个体对社会信息的积极加工?其次,本研究采用的是颜色视知觉引发的冷暖情境,这一效应和由于身体触觉感知引发的冷热体验,哪个更能增强个体对亲社会特质信息的加工?最后,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探索是一个新兴的方向(曾盼盼,俞国良,林崇德,2011),冷暖情境对亲社会特质信息加工的脑机制问题还没有解决,从生理角度进一步揭示冷暖隐喻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秘密,也是未来隐喻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寇彧,王磊(2003).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 心理发展与教育,4,86-91.

寇彧,张庆鹏(2005).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 社会学研究,5,170-187.

肖凤秋,郑志伟,陈英和(2014).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神经基础. 心理发展与教育,2,208-215.

王登峰,崔红(2006). 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心理学报,38(4),543-552.

曾盼盼,俞国良,林崇德(2011).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教育科学,2(1),21-26.

张潮,张佳楠(2015). 高职生自尊、主观幸福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3(4),537-540.

赵章留,安桂玲(2005). 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3(3),214-217.

Fay,A. J., & Maner,J. K.(2012). Warmth,spatial proximity,and social attachment: The embodied perception of a social metaph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48,1369-1372.

Fenko. A.,Schifferstein,N. J., & Hekkert,P.(2010). Looking hot or feeling hot: What determines the product experience of warmth? Materials and Design,31,1325-1331.

Fiske,S. T.,Cuddy,A., & Glick,P.(2006). Universal dimensions of social cognition: Warmth and compet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1(2),77-82.

IJzerman,H.,Gallucci,M.,Pouw,W. T.,Weiβgerber,S. C.,Van Doesum,N. J., & Williams,K. D.(2012). Cold-blooded loneliness: Social exclusion leads to lower skin temperatures. Acta psychological,140(3),283-288.

Sherman,G. D., & Clore,G. L.(2009). The color of sinwhite and black are perceptual symbols of moral purity and pollu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8(8),1019-1025.

Williams,L. E., & Bargh,J. A.(2008). Experiencing physical warmth promotes interpersonal warmth. Science,322,606-607.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arm and cold temperature metaphor on personal perception about others prosocial traits. Experiment 1 used two pieces of picture(sunshine and iceberg) as task background,to test subjects response on positive/negative words judgment. Experiment 2 presented six paintings in front of subjects,including two warm pictures(sunshine,candle) and two neural pictures(desk,chair) and two cold pictures(snow,iceberg). Then told subjects to infer the related prosocial traits(sympathy,warmness,kindness) and unrelated prosocial traits(learning capacity,self-esteem) of the author. Results showed: Priming cold temperature can significantly activate and affiliate negative word judgment while priming warm temperature can significantly activate and affiliate positive word judgment. Through warm paintings,related warmness and kindness feelings about the author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but this effect had not be found on learning capacity and self-esteem evaluation. Results proved that pro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n be easy to facilitation on psychological warm situation.

Key words: warm and cold situation; prosocial traits perception; metaphor

猜你喜欢

隐喻
习近平新年贺词中的隐喻探析
汉韩“风/바람”的隐喻对比研究
《活的隐喻》
描写·对照·隐喻——阿来《瞻对》艺术谈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足”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 的隐喻研究
从“隐喻意义”的流变看尼采和德里达的隐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