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社团建设初探

2016-03-09朱绛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五年制风采社员

朱绛

根据2015年对全省13个地级市18所五年制高职和高师21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低年级有近50%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到四年级最后一学期,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则下降到了30%。在访谈中发现,“跳槽”和社员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兴趣不稳定,甚至出现社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活动单一、缺少目标引领、没有让学生真正建立起兴趣是主要原因之一。多样化活动与目标引领,是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极为有效的举措。

一、以多样化活动作为载体,诱发学生间接兴趣

五年制高职学生入校时年龄较小,加入学生社团多出于好奇、一时兴起,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展有趣、多样化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社团活动有趣、多样化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切忌为有趣而有趣、为多样而多样。笔者指导的江苏广播电视学校“群音汇”演讲社,是由若干对演讲等语言艺术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因为有兴趣,社团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因为有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但即便如此,若不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也会让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因此必须以多样化活动作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社团还围绕“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目标,以“培养学习兴趣、积累实践经验”为活动方针,除了参与校内外一些大型的主持及表演之外,社团内部不定期开展一些交流比拼活动,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台本撰写,到主持、表演及后场服务等,都根据学生情况定人定岗。活动之后进行点评,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参与机会,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去展现。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得到了保障,社团影响力也大大增加。

二、以目标引领作为基点,引发学生间接兴趣

除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外,若能够在学生加入社团的起始阶段,就根据不同个体设立由浅入深的目标,则势必能通过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让社员产生成就感,从而让兴趣“保鲜”。目标是个人、组织所期望达到的成就与结果,没有目标,就没有力量;没有目标,就没有集体的团队合作。现代管理学讲究的是目标管理,它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个人和组织取得最佳成绩的现代管理方法。但目标管理更多强调的是控制,而过度控制会让学生反感,让社团活动显得过于被动化。若将管理改成引领,让学生更有主人翁的姿态,将会达到更好效果。目标的制订也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要共同目标和个性目标兼顾,年级目标和个性目标兼顾;要做到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相互联合。

以“群音汇”演讲社为例,社团起步时,就以参加文明风采大赛作为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在这一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协作,取得了文明风采比赛的诸多佳绩。通过文明风采比赛,真正达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练、以赛促成长的最佳效果,让社团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根据成员所在年级和专业的不同,社团又设置了不同的年级目标和个性目标。在个性目标中,又切分了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1.年级目标: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观看历届老社员参赛视频学习演讲技巧,鼓励尝试撰写演讲稿,对参赛不作硬性要求,条件突出者鼓励参赛。高年级学生均要求参加比赛,从演讲稿的撰写、服装的准备到参赛视频的录制,一样样检查过关。

2.个性目标:在为社团成员制订共同目标、年级目标的同时,也关注每个社员的个性发展,为其制订个性目标。演讲社成员中,有人擅长文字写作,有人适合口语表达;有人擅长活动组织,有人适合具体参与。因而在具体目标制订时,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及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个性目标,让每个学生绽放个性色彩。引导的同时还须重视目标的重要性及可能性,二者缺一不可。个性目标的制订还需要分阶段实施,中长期目标侧重于未来需要达到的方向,短期目标侧重于指导如何行动。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所作为。

目标引领和活动多样化互为驱动、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了社团的吸引力,增强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兴趣,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社团育人功能,拓宽素质教育的渠道。2010年以来,我校“群音汇”演讲社在文明风采比赛中共有67人次获得了江苏省一等奖,92人次获得国奖,其中获得国家一、二等奖作品达33件,演讲社先后被江苏省及南京市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五年制风采社员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关注知识贯通 再现三角风采
庆丰收 展风采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同劳动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