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实验3R原则在我校机能实验中的应用

2016-03-09涂春香慕静宇余文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甲班福建医学生

涂春香,陈 勇,慕静宇,余文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动物实验3R原则在我校机能实验中的应用

涂春香1,陈勇1,慕静宇2,余文珍1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动物实验;3R原则;伦理教育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它们在人类的医药业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动物福利运动与动物权利运动兴起,人们就开始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们意识到应重新认识动物,动物也有意识,动物也有感觉痛苦的能力,动物也有需要等等。1959年动物学家Russell和微生物学家Burch在《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一书中首次提出3R原则,其是指在动物实验中采用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代(Replacement)的方法[1]。为维护实验动物福利,福建中医药大学机能实验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了3R原则,并在2014年3月至6月期间对在机能实验室上动物实验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了解3R原则对实验动物使用影响和医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甲乙班进行对比研究,甲乙班人数均为120人,每班均分为4个小班,每小班30人,每5人一组,学生身心均健康。其中甲班年龄20.16±0.48岁,男生56人,女生64人;乙班年龄20.53±0.37岁,男生54人,女生66人。任课教师均经过3R原则学习,授课能力相当。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甲班(研究组)在教学中渗透3R原则和动物伦理教育:包括组织生命伦理主题活动,对实验动物举行感恩、缅怀动物的仪式,在各个教室和实验室的墙壁上增设宣传动物实验3R原则、保护实验动物法律法规、珍爱动物生命等方面的语录,让学生从学校氛围中感受到对生命的敬重等。强调课前预习(以预习报告形式体现),课中教师先播放实验录像,后讲解实验步骤。乙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讲解实验步骤。课后统计所用动物数,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对动物实验的看法、善待实验动物的教育情况等。

2 结果

2.1动物使用情况两个班级所上课程均为《人体机能学实验》,涉及动物实验的主要有9个项目,分别为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及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及药物的作用、失血性休克及抢救、离体小肠段的生理特性、大白鼠胃液分泌的调节、缺氧、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蛙心灌流等。经对比教学后发现,涉及家兔的实验甲班使用只数少于乙班,且实验成功的比例明显升高,特别是在失血性休克及抢救这个实验项目中,乙班的成功率(41.7%)过低,而甲班成功率则有83.3%,超过1倍;涉及小动物如大小鼠和蛙的实验时,甲班使用数明显低于乙班(见表1)。提示经动物实验3R原则教育后,甲班学生有意识减少动物使用只数,更注重实验操作细节,避免动物死亡,从而提高实验一次成功率。

2.2对动物实验的看法及操作情况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97.9%。调查表明,甲乙两班100%的学生都支持动物实验,乙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动物实验是为了人类健康而存在的,这种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而甲班通过伦理教育,大部分学生选择应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并积极寻求替代的方法;对于“动物实验道德吗?”这个问题,两组近半数的学生选择“无关道德”;在“人性化的进行动物实验与未来的医德之间是否有关?”选择上,61.2%的对照组学生选择“是”,而研究组学生选择肯定答案的占88.7%,提示经过实验伦理教育后,大部分医学生开始思考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对学生是否重视实验操作调查来看,研究组(甲班)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操作表示很熟悉,而对照组(乙班)有41.3%的学生选择“不是很熟悉,需要经常看步骤或问老师、同学”;另外乙班有71.6%的学生承认曾经在实验过程中因操作失误使动物受到额外的创伤而失去继续实验的价值,而甲班只有31.3%。在遇到实验过程中动物反抗时,两班大部分(均超过90%)学生选择“安抚后实验”,但乙班个别学生(占5.7%)选择“暴力麻醉后实验”。“实验结束后是否处死实验动物”,甲班大多赞同处死,且以“空气栓塞法”为主;而乙班有13.2%的学生不赞同处死动物。

2.3善待实验动物的教育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学生善待实验动物的意识来源于课堂教育,电视、网络宣传的仅占18.5%,提示社会媒体在善待实验动物的宣传还不够,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对于课堂教育中“是否接受过人道主义对待实验动物的相关教育问题”上,超过半数学生称“未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经本实验室教育后,甲班对于“3R原则”的认知度远超过乙班,91%的学生选择“知道大概”。而且研究组医学生对向实验动物默哀的活动表示赞同的占71.4%,表示会参加此类活动;对照组学生则选择“没多大作用,像是在作秀”占42.2%,表示不会参加,觉得活动无意义。

3 讨论

医学生成长的第一步是实验室,因此在动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尤为重要。尤其对刚入学不久的医学生来讲,他们中大多数之前未做过动物实验,部分学生对待实验动物时存怜悯之心,在实验过程中听到动物的嘶叫声或见到血淋淋的场景时,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部分学生会有较为明显的抵触心理,导致实验没有办法继续。他们不知道在道德层面来讲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对不对,这么多的生命为此牺牲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意义。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开始接触动物实验之前,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动物实验规范培训,所以许多学生没有掌握符合动物实验伦理学要求的正规操作方法,也不清楚什么样的操作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动物的痛苦。其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会对动物造成更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有时是学生自己都未意识到的。

在调查中就发现,乙班学生实验结束后在决定动物是否继续存活的问题上会犹豫不决,部分学生认为不该处死动物。这种珍惜生命的态度是好的,但他们没有考虑到在动物身上可能残留下永久的疼痛或痛苦,这种没有质量的存活对于动物来讲是更大程度上的痛苦。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在学生的心中会激起层层涟漪。如果学生长期受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难保学生不会出现极端思想或行为。

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的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并推广3R原则,让学生了解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伦理知识,不仅是为以后工作做准备,更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与慈悲精神培养的需要。从点滴做起,善待动物,敬畏生命,才能培养医学生的“大爱”之心。正如南齐阳泉的《物理论·论医》曾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经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尤其是重视3R原则后,研究组甲班学生明显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只数,且实验成功率上升,这提示学生在经过伦理教育后,懂得了珍惜爱护实验动物,重视实验操作,尽量减少因不当操作造成动物死亡;问卷调查也表明该班学生比对照组学生在善待实验动物的问题上思考的要多,更懂得敬畏生命,这对于他们今后踏上临床医生工作岗位、培养医德有很大的帮助。

R-332

A

2095-4441(2016)01-0141-03

(编辑汤敏华)

2016-01-14

2013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编号:XJJGY1324)

涂春香(1974-),女,福州市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机能实验教学工作

[1]苏志杰.动物实验“3R”方法的发展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4):36-39.

猜你喜欢

甲班福建医学生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思林普祚中校
神兄神弟
拓宽思路 一题多解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五十四载青春接力投身铁路调车工作“甲班三调”的风雨坚守
福建医改新在哪?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