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乔教授针刺治疗眼疾验案举隅
2016-03-09闫丽超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指导方剑乔
闫丽超,章 奇(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指导方剑乔
方剑乔教授针刺治疗眼疾验案举隅
闫丽超,章奇
(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53)指导方剑乔
眼疾;医案;针灸疗法;方剑乔
方剑乔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硕博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广读古籍,熟谙针法,勤于临床,除致力于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外,对内科、妇科、五官科等方面疑难杂症亦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良多,现择其针刺治疗眼疾医案2则,以供同道参考。
1 眼轮匝肌痉挛
患者,男,38岁,2015年3月3日初诊。主诉:右眼眼睑不自主跳动4个月余。患者自述4个月余前因工作压力过大,连日熬夜,后逐渐出现右眼眼睑不自主地频繁跳动,时发时止,不能自主控制,情绪激动、睡眠不足或劳累后则发作尤甚。检查眼部,外观无异常。未经任何系统治疗。刻下:右侧眼睑不自主抽动,偶伴有眼周紧张感,情绪尚可,胃纳尚可,偶有腹胀不适,眠差,二便可,舌质红,少苔,脉弦。西医诊断:眼轮匝肌痉挛;中医诊断:胞轮振跳(阴虚火旺型)。治则:健脾滋肾,柔肝止痉。针刺取穴:取患侧穴位,主穴:攒竹透睛明,阳白透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太阳,风池,合谷(双),中渚(双),太冲(双),三阴交(双)。针刺以泻法为主。攒竹、瞳子髎接通韩式电针仪,频率用密波100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针刺结束后,患者自觉眼周紧张感略缓解。第二次治疗方案同前,治疗结束后,患者自觉眼睑不自主跳动症状减轻;第三次治疗方案同前,治疗后告愈。随访5个月未复发。
按:眼轮匝肌痉挛,临床表现为眼睑不自主频繁振跳,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抽动,属于中医学“胞轮振跳”“目瞤”“睥轮振跳”的范畴[1]。《审视瑶函·睥轮振跳》曰:“此症谓目睥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出。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之患。人皆呼为风,殊不知血虚而气不知顺,非纯风也。”[2]《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目经大成·目瞤二十七》言:“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而自牵拽振跳也。盖足太阴厥阴营卫不调,不调则郁。久郁生风,久风变热而致。”[3]《证治准绳·七窍门上》指出,本病“乃气分之病,属肝脾二经络牵振之患。”[4]故众医家多认为睥轮振跳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所致,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用眼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动”,主要病因为“风”,风为阳邪,其性善动[5]。
方教授认为本例患者工作压力较大,连日熬夜,用眼过度,伤及肝阴;阴虚日久则化火,而成阴虚火旺。舌质红,少苔,脉弦亦为阴虚火旺之象。故治宜健脾滋肾、柔肝息风止痉。针灸治疗取穴采用局部穴位,配合四肢远端取穴。局部患侧选取攒竹、睛明、阳白、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太阳,通过针刺起到调节神经,疏通气血,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痉挛的目的。合谷穴通经络,调气血,濡养眼筋,应“面口合谷收”之意;太冲穴疏肝泻火;二穴配伍“开四关”,可使气血调和,息风止痉。风池为胆经穴位,肝胆互为表里,刺风池可抑制内动之风,风息则痉止。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中渚穴为三焦经输穴,故刺之可疏利三焦气机,促进气血运行,利于患眼病变组织恢复正常。目为肝之窍,为肾精之所藏,“五轮学说”认为眼睑属脾,为肉轮,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交会穴,三经之枢纽,该穴既能健脾胃,助运化,又能养血柔肝,滋阴益肾,故针刺该穴可滋养目睛及周围气血,息风止痉,以达缓解眼周肌肉痉挛之效果。
2 眼外直肌麻痹所致复视
患者,男,67岁,2015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双眼复视20余天。20余天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逐渐出现视物模糊,复视,伴双眼眼周不适感,无眩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不利,无口眼歪斜,无言语不利。曾就诊于杭州某医院眼科,行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双眼玻璃体浑浊,左眼球外展受限,左侧视力下降至0.3,左眼颞侧视野活动轻度受限,视野缩小,双眼同时视物时出现重影。右眼视力及眼球运动正常。提示左眼外直肌功能下降。双视乳头色淡,边缘清晰,血管稍迂曲,可见黄斑中心反射。中心视野检查见乳头链接中心注视区暗点,周边视野有中心暗点。并行相关理化检查,排除外伤及脑血管等疾病史。诊为左眼外直肌麻痹,未经系统治疗。就诊时症见:视物模糊,复视,伴畏光,无眩晕。查体:神清,精神可,语利,血压132/78 mmHg,左眼球内收、外展露白睛,双眼左侧视物时可见轻微眼球震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血压、血糖控制尚可。舌暗,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视歧。治则:通络活血,养肝明目。予以针灸治疗,取穴:左侧印堂,阳白,鱼腰,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四白,风池,合谷(双),养老(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光明(双),太溪(双),太冲(双)。面部穴位采用斜刺,缓慢进针,不提插捻转,四肢穴位采用直刺,施以中等刺激量的手法,平补平泻,针刺得气后,予以韩式电针仪,以眼周穴为主,选用连续波2 Hz(疏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 min,隔日治疗1次。针灸治疗4次后,患者视物重影症状明显缓解,近看已无双影,远看仍有复视,左侧视野检查基本恢复正常。后原方案继续巩固治疗,1个月后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0,眼位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视野检查未见异常,视物未见重影。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眼球的运动及视物需由6条眼外肌、3对脑神经共同支配,各神经、肌肉功能正常,相互协作,方能保证双侧眼球的正常运动。其中,外直肌是由外展神经支配,可使眼球转向外侧。该患者左侧眼外直肌麻痹,故出现视物模糊、复视、眼球内收等症状[6]。由眼外直肌麻痹所引起的眼部症状,可归属中医学“目偏视”“视歧”的范畴,《诸病源候论》载:“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人脏腑虚而风邪入于目,而瞳子被风所射,睛不正则偏视。”本病多属本虚标实,病机为肝、脾、肾等脏腑气血不足,风、火、痰、热、虚等内邪闭阻经脉,引起眼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眼周筋脉失于濡养所致。
方老脉证合参认为,患者年事已高,且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久之则眼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致目睛失养,视物模糊,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故认为该患者证属阴虚血亏,目失所养,治疗宜活血通络、养肝明目,故取阳白、鱼腰、睛明、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四白穴等眼周腧穴疏通局部经络,通调局部气血,濡养目睛。“面口合谷收”“治痿独取阳明”,故取同名阳明经合谷、足三里穴。小肠经之络穴养老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效。精血皆上注于目,故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益肝肾之阴,调补气血,疏通经气。肝开窍于目,肝胆互为表里,光明穴乃胆经络穴,有清肝明目之功,擅治目疾。局部及远端穴位同用,通调气血,气血足,经脉通,则复视等诸症去,眼球活动及视物恢复正常[7]。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41.
[2]傅仁宇.审视瑶函[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157.
[3]黄庭镜.目经大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6:122.
[4]王肯堂.证治准绳[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53.
[5]金鲁微,韩云.针灸治疗眼睑痉挛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78-79.
[6]程海英,陈婷婷.眼外肌麻痹验案1则[J].中医杂志, 2012,53(7):627-628.
[7]沙明波,杨白燕.针刺治疗眼外直肌不全麻痹引起复视1例[J].吉林中医药,2012,32(9):94.
(编辑汤敏华)
R246.8
B
2095-4441(2016)01-0044-02
2015-11-05
方剑乔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浙江省)(GZS2012014);方剑乔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国中医药人教发〔2013〕47号)
闫丽超(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