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概况

2016-03-09秦明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受孕率体外受精胚胎

秦明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概况

秦明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心理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综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又称为“试管婴儿”,是目前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提高了长期不孕患者的受孕率,手术主要经历术前促排卵、术中采集卵子和精子并进行体外受精,在试管中培养形成胚胎后再移植到子宫当中,最后胚胎在子宫着床形成妊娠。虽然手术原理简单,但是据统计,IVF-ET术中胚胎在子宫内着床后顺利生长并最终妊娠的几率并不高,大概在30%~40%的范围[1]。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多受到家庭、社会、经济、身体反应等多因素的困扰,焦虑情绪甚至诱发抑郁较为常见,持续的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胚胎种植的成活率[2]。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在IVF-ET中应用,对改善不孕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抑郁指数有明显促进作用,进而提高IVF-ET受孕率,目前已广泛用于解决IVFET患者心理不良因素,提高受孕率。本文就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IVF-ET患者心理因素及手术成功率的报道综述如下。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改善非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一种护理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护理对象从限于患者本人扩大到患者家属,心理护理的模式也逐渐规范化,出现了相互衔接的护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确定患者的基本心态、分析出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选择适宜对称、观察评估效果[3]。在护理的过程中可让患者客观地了解自己,评估应对困难的能力,建立心理宣泄途径,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调整心态,从而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中。

2 心理护理在IVF-ET中的运用

心理护理在IVF-ET中多分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前期重点介绍手术特点及预后,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定期举办试管婴儿讲座,播放IVF-ET视频,普及不孕原因的相关知识;治疗中期,重点在取卵、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中与患者沟通,告知取卵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在胚胎培养和移植期间增加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鼓励患者平衡心态,唤起家庭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治疗后期,术后告知手术状况,营造和谐气氛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定期随访,对患者常出现的症状进行逐一解答,消除患者疑虑。整个治疗期间都可以建立医患交流群,所有信息在群里共享,有问题及时解决,术后2周进行HCG检测实验时注意把控患者内心情绪变化,阳性患者注意告知保持平静心态,继续保胎工作,阴性患者给予安慰的同时更要树立患者IVF-ET手术的信心[4-6]。也有研究围绕促排卵-取卵-胚胎移植轴线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卵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促排卵相关用药安全注意事项的宣教,对受术夫妇进行IVF-ET手术相关知识的普及,鼓励患者间互相交流,通过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信心。取卵穿刺手术是大部分患者内心的一大障碍,护理干预应贯穿整个手术过程,以降低患者恐惧心理,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胚胎移植前应告知患者移植过程并无痛苦,告知患者移植数量及注意事项,调整心态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以提高胚胎着床几率[7-8]。此外,大部分心理护理干预中对家庭因素的作用也很重视。术者无论是在促排卵期间或者是胚胎移植术后,家人特别是丈夫的支持至关重要,护理干预重点是对患者家属进行IVF-ET手术注意事项、成功的概率及影响因素、角色扮演的重要性等进行交流,为患者营造温馨的外环境,从而减轻患者内心负担,消除抑郁情绪。

2.1心理护理对IVF-ET患者抑郁指数的影响IVF-ET患者多为长期不孕或各种助孕方式无效的患者,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加上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给患者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容易诱发焦虑和抑郁,从而影响胚胎着床和受孕的成功率[9]。心理护理对降低不孕患者焦虑情绪及改善抑郁症状有重要意义。孙燕萍等[5]对400例IVF-ET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中20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20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自我量表(SCL-90)》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等主要因子得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王敏等[10]对90例IVF-ET患者进行对照观察,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前后运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发现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害怕、紧张、失眠等因子的组间及组内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不孕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降低抑郁发生率。贾晶等[11]对218例IVF-ET患者进行观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心理护理对不孕患者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2.2心理护理对IVF-ET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响IVF-ET在不孕症的运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IVF-ET高成本低妊娠率仍是本方法的缺陷,如何提高IVF-ET妊娠成功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IVF-ET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评分较普通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在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中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超过25%,IVF-ET治疗过程中注意心理因素的调节对提高受孕率有积极作用[12-13]。李艳梅等[14]对200例IVF-ET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评价心理调节对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的影响,随访观察6个月后患者的妊娠率,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CL-90量表中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妊娠结果超过40%。张洁华等[15]通过对接受IVF-ET治疗患者的心理压力因素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得受术者妊娠率超过40%,认为心理护理在提高IVF-ET妊娠率方面有重要意义。此外,有研究对反复IVF-ET移植失败患者进行分析,针对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不孕原因、内分泌因素、窦卵泡数、移植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以及SCL-90量表评分等方面进行纵向分析,发现在各项影响因素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IVF-ET过程的患者SCL-90指数较低,受孕率明显增高[16]。

3 讨论

不孕患者除了要应对长期不孕产生的焦虑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传统观念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容易导致抑郁,IVF-ET作为经过体外受精再植入体内的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心理无疑是巨大考验,如何消除患者对IVF-ET的疑虑,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应根据影响患者心理变化的因素着手,通过三期心理护理,在促排卵期即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普及IVF-ET知识,摆正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治疗。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等系列手术是IVFET的关键,心理护理在此期重点要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态,熟悉手术流程及预后,并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家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术后过分紧张的心态,主要包括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家属沟通指导,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消除手术前后患者各种不良情绪等[17]。

通过对近十年来心理护理在IVF-ET中运用的文献研究,发现IVF-ET患者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比例较高,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受孕率,心理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者SAS、SDS评分,对HAMD、SCL-90评分中各因子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改善患者内环境,提高IVF-ET患者的受孕率。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IVF-ET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本次研究文献来源有限,心理护理干预对IVF-ET成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在循证医学上进行验证。

[1]石静芳,刘洋.心理干预对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2):2077-2078.

[2]周红卫,黄霞芬,厉小.心理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果的影响[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10):912-914.

[3]杨晖霞.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护士,2010(7):9-11.

[4]郭艳民.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2011,8(7):90-91.

[5]孙燕萍,李梦洁,禤丽,等.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流产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43-2945.

[6]赵素英,乜照燕,郭丽娜,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围术期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1,25(17):1551-1552.

[7]肖冰.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1):1094-1095.

[8]徐红英,陈晶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37-338.

[9]陈丹,刘铁滨,王卫红,等.100例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前的心理状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0-552.

[10]王敏,张洲.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1,14(20):107-108.

[11]贾晶,车晓琳.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1):64-65.

[12]计红苹,武丽杰.心理因素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381-3383.

[13]吴泽俊,张洪波,丛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焦虑和抑郁及相关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53-155.

[14]李艳梅,李梦洁,黄玉,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2):175-176.

[15]张洁华,付南燕,许赤,等.心理护理对接受IVF-ET治疗患者的重要性[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2):115.

[16]石静芳,刘洋.心理干预对IVF-ET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12):2077-2078.

[17]赵志明,郝桂敏,徐素欣,等.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夫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24):3373-3374.

(编辑陈明伟)

R473.71

A

2095-4441(2016)01-0102-02

2015-12-23

猜你喜欢

受孕率体外受精胚胎
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健康信息需求的节点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及应用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母亲肥胖竟然能导致胚胎缺陷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其对术后患者受孕率的影响
40例宫角妊娠关注性刮宫和宫腔镜治疗后受孕率对比
DiI 在已固定人胚胎周围神经的示踪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干预对生育能力影响
牛磺熊脱氧胆酸对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后分娩情况随访的准确性研究
左卡尼汀对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