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完全性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关系分析

2016-03-09李建设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骨干螺旋

李建设

(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 骨科 河南 许昌 461000)



不完全性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关系分析

李建设

(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 骨科河南 许昌461000)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内在关联性,为预防再骨折提供指导。方法抽取12例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分析不完全性骨不连与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经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处理显示,8例确诊为不完全性骨不连,占66.7%。经评估后延迟内固定物取出,再次取出时未发生1例再骨折病例,患者满意率100%。结论不完全性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再骨折的重要原因,建议对骨折手术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前行骨折风险评估,避免再骨折。

不完全性骨不连;内固定物;再骨折;相关性

骨不连即骨愈合过程的中断,虽人体骨愈合能力强,但仍有5%~10%的骨愈合受干扰,引起骨不连。据报道[1],多数选择内固定手术患者取出内固定物时存在再骨折的风险,不完全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接受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12例骨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再次接受植骨内固定,并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消失,内固定稳定,活动正常,改行CT三维重建后显示骨折端部分无连续骨痂通过。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14~47岁,平均(31.3+2.5)岁;骨折部位:中段7例,中上段3例,中下段2例。

1.2观察方法12例患者均系内固定术后再次骨折。全部行螺旋CT多层扫描,围绕骨折线从内固定物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依次扫描,将扫描获取的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截取不同角度有兴趣区图像。对图像显示出的骨不连接部分与骨连接进行精确测量,计算出不连接部分面积与骨干横截面比例,若25%<占比<75%,则提示存在不完全性骨不连。

2 结果

12例行内固定术后再骨折患者行再次植骨内固定,经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处理,成像结果测量后显示,8例患者骨不连接面积占骨干横截面37%~60%,确诊为不完全性骨不连,占66.7%;2例>75%,为完全骨不连。8例不完全性骨不连患者经评估后,延迟内固定物取出时间,待骨愈合满意后取出,未发生1例再骨折病例,患者满意率100%。

3 讨论

3.1关于骨愈合与骨不连的认识骨愈合即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从愈合过程来看分为血肿期、肉芽期、软骨成骨期和重塑期,没有外骨痂的形成,肉芽阶段和骨化阶段将被忽略,因此外骨痂形成决定着骨愈合过程中的稳定性[2]。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骨折愈合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皮质骨,其中骨不连主要集中于腕舟骨、股骨颈和距骨颈等部位。临床所谓的骨不连,多指骨愈合中断,是某些条件影响造成愈合功能被干扰的表现。不完全性骨不连是骨不连表现形式之一,由于骨折部位无异常疼痛和活动,因此容易被忽视。从基本定义上看,不完全性骨不连符合传统的骨愈合标准,但CT三维成像显示骨不连并未覆盖骨干全部,即骨不连面积占骨干横截面积<25%,而正常的愈合标准比例则>75%[3]。

对于不完全性骨不连诊断而言,不同的诊断方式效果不一。常规的X线虽可精确地提供90%以上骨不连相关的诊断信息,但对于体内留置的金属物或骨不连接部位的硬化骨,由于后者容易产生遮挡,C线透视时呈现的骨折部位往往比较模糊,因此无法确诊骨是否愈合。相比之下,螺旋CT三维成像则具有以下特点:①分辨率高;②能将确诊范围扩大到准确判断骨不连范围及程度;③突破体内金属物造成的伪影限制;④属非进入性操作,安全性更高[4]。基于此,螺旋CT已成为目前评价骨不愈或不完全性骨不连的主要诊断手段。

关于不完全性骨不连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定论,但笔者总结临床实践,认为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骨折术后8个月以上,且骨折部位无异常疼痛或活动;②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消失,内固定物稳定;③CT扫描显示不连接部分面积与骨干横截面比例<25%,但>75%。

3.2关于再骨折与不完全性骨不连的关系及预防措施从本研究资料来看,12例行内固定术后再骨折患者,经螺旋CT三维成像后显示8例不完全性骨不连,占总数的66.7%,提示不完全性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有密切关系。观察再骨折部位可以发现,大部分术后再骨折的部位为原骨折部位,其次是骨折线临近螺钉孔地方。分析再骨折原因,主要系应力遮挡效应所致,人体皮质骨与钢板弹性模量相差悬殊,传导至骨干的称重被钢板替代,在缺乏正常应力刺激下会出现钢板下的骨质丧失、应力下降等连锁反应,因此诱发再骨折,这也是取出内固定物(钢板)后极易引起骨折部位再骨折的重要原因。

由上文可知,造成骨不连的原因既有患者自身原因,如骨质疏松、血运不足等;也有机械性原因,主要是骨折端过度不稳定和位移,骨折制动不足等;还有手术原因,如不恰当的闭合复位、外固定等处理。这些因素均构成骨折术后再骨折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不完全性骨不连诊断对预防再骨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对于老年伴骨质疏松症、术中内固定物匹配骨骼的强度、有骨延迟愈合史以及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等患者,应格外重视不完全性骨不愈的可能性,并做好再骨折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行螺旋CT重建,确定骨愈合情况后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案,避免再次骨折。

[1]吴作培,孙贵新.骨不连治疗的研究与技术应用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6333-6338.

[2]张会增,张同润,睢更义.不完全性骨不连与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相关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9):860-862.

[3]郑水长,张绍安.老年股骨中上段骨折术后再骨折原因分析及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9):105-106.

[4]肖文斌.1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45-46.

[5]马和平.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8(24):68-69.

R 68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7.088

2015-11-04)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骨干螺旋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旋风“螺旋丸”
骨干风采展示
螺旋变变变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