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分析
2016-03-09王文娟
王文娟
新形势下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分析
王文娟
2015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亚投行的成立,人民币纳入SDR篮子推动中国进入“资本走出去”的新时代;国内经济从高增速向提质增效转换,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和产业创新成为未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从供需两侧改革,以有效需求推动供给侧以创新的理念、“互联网+”的思维,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看,和平和发展仍是大主题,尽管区域冲突和矛盾频繁发生,恐怖主义猖獗,但是依然存在对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有利的条件;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破坏力犹存,但是全球经济在深度结构调整中仍然艰难地复苏着。2014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2.5%,低收入国家平均增长6.2%,高收入国家平均增长1.7%。2015年以美日为主导的TPP协议谈判成功,美欧之间的TTIP框架下的谈判日益推进,以及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陆续生效,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将逐渐呈现,新一轮多边投资谈判也将提上日程。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新趋势为中国物流业加快海外布局,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全球化步伐,在节点港口、交通要道和全球贸易投资的蓝海区域布局,不仅关系到中国物流企业优化整合,向着专业化、智能化、跨国物流方向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变物流“短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关乎中国海外运输大通道的高效安全。
一、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物流业海外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下政策沟通有利于降低物流业海外投资的完全性法规和非完全性法规壁垒;道路联通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互联互通,为物流业在沿线国家海外布局创造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孕育巨大的工程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和投资吸引力;贸易畅通和繁荣将带来货物流量的激增,为中国物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创造强劲的市场需求;资金融通和筹建的“两行一金”将为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金融风险防范保障;人心相通为物流业布局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民众基础。
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5年1月到10月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非金融类投资额合计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3.8%。2015年1月至10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8203.9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5.4%,对沿线印度、泰国、越南等国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4%,14.3%和5.5%。“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量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促进作用将派生出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为中国物流业海外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金融和货币支持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境流动,成为普遍认可的计价、交易和国际储备货币。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一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二是人民币正式加入SDR篮子。虽然这两项工作并不会直接促成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向国际化目标迈出的关键两步。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必将推动一系列衔接配套的贸易和投资结算便利化政策和手续,中国物流业在海外投资的货币提取和转换手续更加便捷。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会增加物流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内外融资渠道,降低筹集资本或资本交易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从而为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保障。
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物流企业在海外更多使用本币投资,降低外汇汇率和东道国利率波动造成的收益风险。
(三)跨境电商异军突起促使配套跨境物流成为物流业境外投资的蓝海区域
2014—2015年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频频释放利好政策。2014年7月,海关总署颁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从政策层面认可跨境电子商务,并在“6+1”试点城市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试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免征收一般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只征收行邮税。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了传统贸易向“互联网+外贸”方向转变,实现优进优出,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企业全球采购、生产、销售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7.3%。从数据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2015年11月底阿里和五矿产业联手共同打造钢铁交易的B2B平台,说明传统产业已经与互联网资源进行深度合作,期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环节优化,提升效率,同时转移严重过剩的产能。
跨境物流作为支持跨境电商的核心,跨境电商蕴藏的跨境物流的“海外仓”、“最后一公里”快递服务、“跨境集运”等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业务的掘金点和海外布局契机。
(四)中国贸易格局的深度调整影响着国际物流布局的方向与重点
2015年11月我国进出口延续“双降”趋势,11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2,较10月回落0.8,外贸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下降,机电产品出口额仍是占据第一位,肥料和钢材出口增速最高;原油、粮食、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11月铜进口量激增,铁矿砂、钢材、煤等进口量价齐跌。
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贸易伙伴遍布198个国家和地区,传统贸易伙伴欧盟、日韩、港台和新兴市场的俄罗斯、巴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美国和印度、泰国、越南逆势上涨。
中国货物进出口总体形势、贸易品种和伙伴的趋势变化将对现有的国际物流格局产生冲击,为新的航运、航空路线、港口、机场等布局创造机遇。
(五)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及优质资产价格持续走低为中国物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时机
全球经济进入深度结构调整状态,呈现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发达经济体艰难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全球需求不足导致贸易额从2014年年末开始恶化,以航运业为代表的国际物流服务需求急剧下滑,反映实际需求的航运价格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截至2015年10月30日连续三周下降,已降至历史最低点。
全球经济复杂严峻的形势对于中国物流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国际物流需求持续下滑致使跨国物流集团陷入经营困局,通过裁员或出售股份等方式寻求摆脱困境。一度拒绝在重要的港口、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营方面与中国合作的国家也迫于需要借助中国实力来摆脱经济危机而放松了对私有化的管制,例如,希腊政府在遭到欧洲多国拒绝减免其债务之后,对中远的合作态度出现反转,同意将比雷埃夫斯港口的多数股权出售给中国。
在经济下滑的危机下,一些交通基础设施资产价格也是一路走低,给予中国企业以较低成本在国外物流业布局的有利时机。2015年7月中国投资者参与的企业以1万欧元购得西班牙雷阿尔城中央机场,这个机场由于西班牙地产经济泡沫破裂而走入下滑成为“幽灵机场”,当地政府最初以1亿欧元拍卖该机场,最终仅以1万欧元出售,计划改建为中国出口欧洲的转运站。
(六)国际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要求中国物流业加快海外布局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动荡和TPP、TTIP框架下酝酿改变的国际贸易投资环境都迫使中国物流业要加快与其他“走出去”产业横向战略联合,加速海外布局,不仅在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保障中国海外运输大通道的通畅、安全和高效,而且助力其他产业海外经营的供应链管理效率,为中国海外经济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二、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的推进策略
中国物流业海外布局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以国家产业贸易格局优化调整战略为指导,以双边自贸协定、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电商、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推动,以“互联网+”和传统物流结合形成智能化、专业化、全球化的思维进行海外布局,兼顾国家战略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合理有序地推进和部署。
(一)以“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节点港口为核心,携手重大项目重点布局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圈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两线:一条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地中海;另一条是从中国沿海经南海,经过印尼群岛,到南太平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港口是海洋运输的支点,国际贸易90%以上的运输由海运完成,中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趋势及重要能源物资的进口高度依赖海洋运输,因此海洋战略节点港口是物流业海外布局的核心。
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图中,有许多处于核心战略位置,但经济发展落后亟待开发的港口城市。例如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位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波斯湾的咽喉附近,距离全球石油供应主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仅400公里,紧扼非洲、欧洲经红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抵达东亚,是太平洋地区多条重要航线的咽喉,是巴基斯坦的两大军事港口之一。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瓜达尔港的运营将为中国开辟一条新的能源运输通道,破解中国能源运输的“马六甲困局”。
被喻为“印度洋上珍珠”的斯里兰卡所拥有的科伦坡港、汉班托塔港,均位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古代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经由印度洋到达西亚、北非和欧洲,斯里兰卡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还有缅甸的皎漂港是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起点;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港扼守亚丁湾和红海的要塞。
“一带一路”海洋战略沿线节点港口所属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的资金、大型项目建设经验,建设发达的港口,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 2013年连接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尼加拉瓜大运河建设项目、2014年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建设项目、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起点的皎漂港口建设项目、坦桑尼亚巴加莫约港口建设项目、2015年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埃塞俄比亚的吉布提港口建设项目无一不与物流业密切相关。在这些港口项目“战略安全”的背后,可以看到交通运输、港口装卸、运输代理、仓储服务等巨大的物流运营商机。重大项目国家“战略安全”的着眼点和投资回报仅靠前期建设项目是无法实现的,中资物流企业与建设项目同期布局,前期以项目物流、工程物流、国际物流、物流融资等服务进入海外项目,在保障建设项目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为中资物流企业赢取获得物流资源的先机。后期则以项目的物流运营管理、当地物流业务开发来实现中资物流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布局。企业因获得核心物流资源而获取高额投资回报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保障国家运输通道安全高效的战略目标。
(二)以货物贸易增长的新流向和新品种驱动海外布局
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来分析,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在下降,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上升。钢材和化肥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快。
为了促进出口,转移国内钢铁产业过剩产能,2016年1月1日开始生铁和钢坯的出口关税适度下调,2015年1-11月中国钢材出口达到10174万吨,首次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21.7%。中国钢材的出口虽然在降低出口关税的政策下短期内能够迅速增加,但是钢铁产业面临全球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出口量从长期来看还是会处于下降通道,而且中国钢材加大出口,在多国遭受了提高进口关税,征收反倾销税等抵制措施,因此中国钢铁物流业在对中国钢材进行进口抵制的国家,例如印度等应谨慎增加投资。
另外一个显著增加的出口货物品种是矿物肥料和化肥,2015年1-11月累计出口各种肥料3148万吨,同比增长21.4%。肥料出口在周边国家的增长部分是由于中国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原材料生产的源头实现整个产业链转移驱动。因此,应加强越南等周边矿物肥料进口突增区域的物流业布局。
中国对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和粮食等主要品种的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其中粮食进口的增幅最大,2015年1-11月同比增加27.3%。中国粮食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国。中国铁矿砂最大的进口国是澳大利亚,加之中澳自贸协定即将生效,中国物流业应加快在澳大利亚的粮食产区和铁矿山产区附近港口布局。
(三)依托“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际产能合作战略,联手中国高铁、核电等产业布局海外
在中国政策推动下的中国装备“走出去”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装备“走出去”的重点行业,以合作和基础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推进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
装备“走出去”战略中处于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高铁和核电。高铁与核电的对外合作中也在不断地整合行业资源,优化合作模式,中国物流业应主动纳入高铁和核电海外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建设、装备供应和运营维护的全方位服务战略的环节中。截至2015年10月底,至少有9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明确的高铁项目合作意向,高铁目前的运输业务集中于东南亚线、波斯湾红海线、美洲线、非洲线和欧洲线等,其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是美洲线和“一带一路”沿线。根据高铁项目的需求,中国物流业应在重点航线布局对于高铁机车适货性强、性能优越的船舶等运输工具,在重点需求区域港口布局装卸和陆地运输公司。
轻纺、钢铁、有色、建材等或因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或因产能过剩,对上下游生产线设备进行海外投资,实现全产业链的转移,产业海外转移的布局一般集中在劳动力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和国家。越南和柬埔寨是中国纺织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国家,为应对TPP条款对于纺织品和服装要求使用缔约方区域内的纱线和纤维织物作为原材料的原产地规则,中国纺织业可能从棉花种植、棉纺、化纤、针织、辅料、附件等各环节的纺织全产业链转移,纺织物流业可依托中国纺织业拟转移的全产业链在TPP成员国越南的区域分布进行配套布局。
(四)依托中韩、中澳等自贸协定为导向的海外布局
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同时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将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投资水平。
在中韩自贸协定下,中国将有91%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覆盖韩国对中国出口额的85%,韩国最终有92%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预计五年内中韩的贸易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对韩出口受益主要产品是纺织产品、农产品、有色金属和钢铁;韩国对中国的机械设备、液晶和化工产品出口将大幅受益。
跟随中韩自贸协定项下货物贸易的主要流向,中国物流业应避开拥挤过剩的中韩西海岸物流航线布局,可借助韩朝俄三国参与的罗津—哈桑物流项目,在朝鲜罗津港和韩国墨湖、东海、三陟布局,开拓中国航运在朝韩日本海峡的港口布局,为中国东北区域农产品经中国珲春、朝鲜罗津和韩国东海岸陆海联运进入韩国境内开通新的运输通道,大大缩短运输路径,同时可以开发韩国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库斯巴斯矿区进口烟煤物流业务。
中澳自贸协定下,澳大利亚最终实现进口零关税的税目和贸易额占比100%,中国进口实现零关税税目占比96.8%和贸易额占比97%。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主要受益产业有乳业、畜牧业、农业、能源和矿产业;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主要受益产业是服装和电子产品。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量最大的是煤炭、铁矿等能源产品,为干散货运输,铁矿石最大港口是黑德兰港口,煤炭主要集中在纽卡斯尔港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97%产自西澳的皮尔巴拉地区,鉴于西澳的黑德兰港及兰博特角港过于拥挤,中国物流业可在澳大利亚政府已经获得的皮尔巴拉的Anketell港口区域投资布局,预计到2020年皮尔巴拉地区铁矿出口总量将达到8亿吨,Anketall港口全面投入运营,吞吐量至少会达到3.5亿吨。2015年岚桥集团租赁澳大利亚北领地的达尔文港口,是距离中国最近的港口,北领地区液化天然气储量占全澳的90%。中国航运、货代、装卸搬运仓储等其他物流企业可在达尔文港进行跟随性投资布局,实现集约化优势。
在全球贸易疲软的现状下,双边自贸协定无疑是双边贸易的强大推动力,中国物流业要以双边自贸协定受益产业贸易流向为导向进行航线和港口布局。
(五)跨境电商催生的“海外仓”“最后一公里”等专业海外物流服务升级布局
跨境电商的快速崛起,使得2015年成为“海外仓”集中爆发的一年,而“海外仓”的大规模兴起是为了解决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几大痛点:转运时间长、清关时效慢、破损率高、信息跟踪不准确、售后服务的反向物流缺失等。但目前“海外仓”仍存在海外法律和税务不适应、规模小、成本高、管理不规范等许多问题,未来“海外仓”“保税仓”等作为解决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痛点的主要方式,需要从布局、规模、仓储规范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海外仓”布局不必集中在仓库和劳动力成本过高的目标市场,可以选择消费集群国的中间位置,例如欧洲比利时的瓦隆区,通过欧洲第二大港口安特卫普港和内河运输连接实现跨国集运,因为地处欧洲大陆中心位置,与欧洲的大城市布鲁塞尔、巴黎、伦敦、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城市的距离均在330公里以内,一天内可将货物运至欧洲大部分市场,同时该区域推出了电商孵化器的有利政策。在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海外仓”在操作层面仍存在较大难题,跨境电商物流布局方式应结合国家的“法”和“税务”特点采取适应的方式。
(六)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配套进行物流服务布局
在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之后的第三步是产业园区“走出去”。截至2015年10月,中国企业正在33个国家投资建设69个具有境外合作贸易区性质的项目,主要分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性、农业加工型和商贸物流型。四种类型的园区都蕴含着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从园区配套的仓储、装卸、进出口清关、配送到国际运输、货运代理等物流服务均涵盖其中。具有成熟的保税区和专项产业园区物流服务经验的企业,可以园区的重点产业进行战略联合,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区域布局重点,实现与园区中国企业同步海外发展。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责任编辑: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