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办学体制转型与功能再造
2016-03-09谢刚
谢 刚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安徽滁州239000)
浅析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办学体制转型与功能再造
谢 刚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安徽滁州239000)
文章在分析电大系统现有办学优势、面临的办学机遇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电大系统的办学体制设计思路,并就系统转型后应该具备的办学功能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电大教育;系统;终身学习;办学体制;功能
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自1978年成立以来,历经近40年的办学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办学体系和规模,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程教育系统,近些年在国家教育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完成学习型社会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但我们深知电大系统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亟须研究和解决,在探索电大系统转型升级和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电大系统的发展状况,寻求新起点下迅速实现办学体制转型,重塑、丰富和完善系统办学功能,以便尽快适应国家在教育新常态下对电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电大系统的办学优势、发展机遇与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电大系统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和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将教育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办学体系经历学历补偿、多途径办学和开放教育的3个阶段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促进了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1],系统采用四级办学模式、分级管理、系统内部各层级分工明确,系统与高校、行业部门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电大系统的开放办学理念、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网络教学环境和平台管理设计、专业化的教学和管理人才队伍等都是电大系统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目标任务,促使电大系统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等理念[2],为电大教育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立国际一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学,成为国家对开放大学系统提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家开放大学揭牌仪式上讲话指出:“在电大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3]”。教育部于今年1月份印发了《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12项建设任务和4条保障措施,对电大的系统转型和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开大)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注入了强劲动力,标志着电大(开大)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对电大系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存在问题
作为电大教育从业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体系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在管理体制上一直遵循的是国家教委88年颁布的《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部分办学理念已经不合时宜,系统办学的法律规体系不健全,政策保障措施不明确和完备;系统建立之初设计的区域政府管理和系统业务指导的二元管理体制,在多年办学实践中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政府与办学系统权责划分模糊,使得电大在地方教育中位置尴尬,办学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尤其在部分省份,市、县电大被撤并殆尽,基层电大与地方政府关系割裂,办学场地、经费保障、人员编制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政府支持和关注,更不可能真正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随着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成人教育机构和网络学院办学缺乏约束规范,社会办学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尚不健全,这与电大长期办学形成的规范管理和模式形成反差,致使电大办学的主体学历教育优势日趋减弱,继续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由于政府管理职责的模糊,致使电大在办学功能转变和拓展等方面困难重重,电大在地方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得不到体现。管理体制不顺畅、学校建设无保障、办学功能难拓展成为制约电大系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新形势下电大系统的办学体制设计
电大系统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办学体制机制设计是决定电大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要素,在完成教育部的建设目标要求下,电大系统的体制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政府管理职能
《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指出:“各级电大是所在区域同级政府所属的高等学校,受同级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最新颁布的《意见》同样确要求“地方要将开放大学纳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开放大学创新与发展,加强对其建设的指导和管理”[4]。电大(开大)系统应该以此次转型升级为契机,主动向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介绍电大的办学性质、功能定位、优势特色等以及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让政府了解电大、接纳电大,明确电大是其所有、能为其所用,促使政府把有关教育的事交给电大办,纳入政府常态管理。同时,电大各级机构也应该主动承担、积极作为,以有为换有位,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奋发向上姿态做好担当重任的准备。
(二)完善体系运行结构
电大系统的办学历史、理念和经验积累是国内任何其他办学模式无法比拟和超越的,正如郝克明研究员在给中央建议里指出的:“在各级电大的基础上组建开放大学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部虽审议通过了国家层面的开放大学体系架构,但各省所在区域采用什么的体系架构,出台什么样的管理运作规范尚不明晰。笔者认为系统内各级机构在下放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依据地方特色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应该确保系统原有优势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坚持在诸多方面的统一、互助和标准化,如系统发展战略统一、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基本质量标准统一等,确保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强大合力、互为借势发展、分层分级解决核心问题,在平等基础的上明确各自的权、责和利等。
(三)创新项目实施方式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和社会对教育需求呈现形式多样化、内容个性化和服务标准化的趋势。电大系统有着长期社会办学和教育培训的基础和经验,未来的多元化办学之路是必然选择。充分利用电大系统优势和发展基础,实施灵活多样的社会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与政府、企业、行业开展联合办学或提供第三方教育服务是丰富电大办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电大系统内尚未建立健全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的体制和机制,在实施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过程中,习惯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经费,配套政策和措施跟不上,机制缺乏生机和活力,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束缚和限制了电大继续教育项目的拓展。系统转型期间应该赋予基层电大更多的项目实施自主权和市场运作空间,以项目为单位或载体实施股份合作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拓展电大教育培训项目的内容和形式,在获得市场项目的同时提升电大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增强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与电大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电大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深度探索和实践。
三、新常态下电大系统的办学功能再造
教育部在《意见》中对开放大学建设提出12项基本任务,预期将依托电大系统建成功能完备、领域广泛、形式多样中国特色开放大学,本人认为建成后的开放大学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六网融通模式,提升学历教育服务水平
我国电大教育几经阵痛螺旋式发展,发展规模壮大迅速,在校生人数约占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的10%[5]。电大学历教育一直以来是办学的主体,未来仍将是首要载体,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发展,电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生源结构变化较大,导致电大教育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平台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杨志坚校长指出电大战略转型的关键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创立新的管理和学习模式——“六网融通模式”,系统要充分调研教学需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从核心课程、学习空间、教学团队、支持服务、考试测评和教学管理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和优化设计,实现维度间的交融支持和平台的集约化、一体化、扁平化管理,提高系统运行便捷性和高效性,及时修正和调整系统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系统学历教育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确保电大学历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中始终保持领先位置[6]。
(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要达到50%”的发展目标。2012年教育部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农村居民培训年参与率不低于45%和超过20%”的发展要求,统计显示,我国继续教育培训已从2009年的1.66亿人次发展的2015年的2.90亿人次,预计2020年将超过3.5亿人次[7],非学历继续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普及的重要形式,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电大系统自1986年起就开始面向社会开展继续教育服务,截至2009年开展的各种非学历培训毕业生超过5,000万人,继续教育项目总数达511个,年均培训量超过全国其他高校总和[8]。电大系统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利用系统力量拓展培训项目,增强基层电大继续教育发展意识,加大继续教育政策导向和人、财、物的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渠道,广泛吸收先进理念,提升电大培训的市场适应能力
(三)抓住学习型社会契机,投身社区教育建设
《规划纲要》将社区教育作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载体,电大作为扎根基层的成人教育机构,有覆盖全国的实体网点,庞大的师资队伍,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和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葛道凯司长曾指出:“服务社区教育是电大的社会责任,以远程(电大)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电大系统应积极投身各地社区教育建设,以开展社区教育推动和影响电大系统发展,为电大系统转型和创新获得更多的筹码,通过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教育领域、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社会认知度,反补主体教育、确立主导地位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老年教育发展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我国老年人入学率为2.91%,远低于世界同类国家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对老年教育发展提出迫切需求,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仅关乎社会大局稳定,也是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所在。2015年国家老年开放大学正式挂牌,这是加快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满足老年教育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大举措。正如杨志坚校长所说,电大系统是国有事业单位,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制度支撑,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分担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利用电大系统自身优势推进老年教育,建设老年开放大学,提高认识、主动承担努力推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五)加快学分银行建设,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教育部2012年批准中央电大(国开大)实施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学分银行试点项目,电大系统尤其是先行试点的开放大学依托该项目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设立了专门的学分认证机构,开展了学分银行的顶层设计,围绕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正如杨志坚校长所说,“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虽不是国家学分银行,但它是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或组成部分”,电大系统要以完成教育部交办的研究任务为契机,积极做好基础研究,大力推进实践探索,为国家学分银行的全面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依据。
(六)坚持立足基层农村,开展新型农民教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量的2/3以上,近些年国家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列入国家工作重点,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2.77亿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68.56%,农民工教育均存在较大缺口,2004年起电大系统启动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试点,已有42个省的1379个教学点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48万多人,培养毕业生27万余人,系统内有600个学习中心开展了“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实施新型农民工培养。今年教育部和中华总工会提出5年内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并通过在线教育等手段助推农民工终身学习。电大系统应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系统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探索基于网络的新型农民工教学模式,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这项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民生工程。
(七)注重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网络普及率为48.8%,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开放大学想要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数字化建设能力。电大系统应该提高数字化建设能力,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到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实现社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应创新教育信息化模式,寻求与国内外顶尖技术团队合作,探索信息技术与全面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先进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借助高速网络实现教育资源的畅通传输和对象的泛在学习[9]。
(八)深入研究全纳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全纳教育强调人人都有获得教育需求的机会、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与参与者建立合作学习关系等。全纳教育理念与国家提出的建设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理念深度契合,教育部《意见》对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十分广泛和全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电大系统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办学思路、持续创新发展,利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事业发展,随时跟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才能保持持久的发展机会和活力[10]。
[1]刘汉民.中国电大系统的现状与变革需求[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1—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2016—4—18].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 93704.html.
[3]刘延东.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EB/ OL].(2012—07—31)[2016—4—18].http://www.gov.cn/ldhd/ 2012—07/31/content_2195913.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01—21)[2016—4—1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 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5]莫淑坤,杜若,王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生成逻辑与改进机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6—102.
[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改革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3(4):5—10.
[7]季明明.开放大学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3—6.
[8]李林曙,郭青春,袁灵.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特长和优势为社会提供优质便利的继续教育服务[J].继续教育,2008(4),22—24.
[9]杨志坚.泛在学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4(4):19—23,52.
[10]王一兵,洪芳.开放、灵活、终身、全纳:当代高等教育演变和改革的大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 66—71,128.
(责任编辑:李影丹)
On Transformation of Running System and Recycling of Function of China's Radio and TV Universities
XIE Gang
(An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Chuzhou,Anhui 239000)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RTVU system.It then puts forward some design idea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RTVU system.Lastly,it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running system in the transformation in details.
Radio and TV education;system;lifelong learning;running system;function
G728.8
A
1008—7427(2016)06—0011—04
2016—06—30
安徽省2015年职业与成人教育项目“新常态下成人高等院校的办学体制转型与功能再造——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例”(CDB1500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2015年重点课题“新常态下提高电大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与研究”(2015ZD—003)。
谢刚(1980—),男,安徽定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远程开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