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桂珍教授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经验
2016-03-09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严桂珍教授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经验
张 晶,卢 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胸闷变异性哮喘;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严桂珍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 asthma,CTVA)为近些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哮喘类型,患者以胸闷为唯一临床症状,可在活动或感染后诱发,以中青年多见,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可有季节性,患者肺功能检查及依照哮喘治疗,症状改善均符合哮喘的特征[1-2]。查阅既往文献资料,中医方面本病无统一病名,有“胸闷”“哮病”等病名,吾师根据患者主诉为胸闷这一症状,考虑命名为“胸闷”,病机为气机不畅,阻滞胸肺,并辨证施治,临床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从肺脏论治
《证治心得》有论“风寒之邪受自皮毛,故得以入肺而为喘。”肺脏娇嫩,且通过鼻和皮毛与外界相联,五脏之中其最易受外邪侵袭;邪气内伏说亦认为如果外感邪气过于强大,初期治疗未予成功疏散表邪,则外邪留于肺络而成夙根,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上为喘呼。”外感六淫之邪,尤以风邪为主,与西医所讲气候突变,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闻到花粉、香水等刺激物引起胸闷有关,即为西医讲的环境危险因素。
另外,各种原因导致肺脏亏虚,肺气不足,其主气的运动及卫表防御功能减弱,六气变六淫之邪,未能及时从表疏散,内应于肺,气滞心胸,出现胸部憋闷症状。即上呼吸道感染使具有哮喘“遗传素质”者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化,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导致炎性细胞在气道局部引发炎症,发生哮喘,出现胸闷的症状。治疗方面可予以疏散秽浊表邪,调理气机。方选藿香正气散,方中包括藿香、大腹皮、厚朴、紫苏、桔梗、白芷、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11味中药。全方具有疏散表邪、理气和中、芳香化湿的功效。经过严桂珍教授的多年研究表明,应用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软胶囊进行口服,或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3-4]。
2 从脾脏论治
脾属土,肺属金,两者为母子关系,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与脾同居于中焦,皆为气血化生之源。《医碥》载:“饮食入胃,……肺先受其益。”脾母主运化,生成营养物质,濡养其子肺脏,肺主气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若脾胃亏虚,运化功能减弱,津液不归正化,生成痰湿,内阻于肺;母病及子,肺脏得不到充分营养物质的濡养,不能主持正常气的运动,气机不畅,气结于胸肺,发为胸闷。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上归于肺。”饮食不当也是导致哮喘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根据患者因进食鱼腥、酒、醋、辛辣、油腻之品而发生哮喘,提出了哮喘患者的饮食禁忌。《四圣心源》曰:“胃逆则肺金不降。”进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饮食物反流后可被吸入气管及支气管,进而导致呼吸道的一系列急性刺激症状和慢性炎症;支气管由迷走神经支配,胃酸反流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支气管收缩,产生反复胸闷症状。国外有人研究表明: 45%~65%哮喘患者伴有胃食管反流症(GER)[5]。
治疗上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予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山药、炒甘草以益气健脾,疏利气机;砂仁醒脾和胃,紫苏梗、厚朴温中行气化滞,加强调理气机;桔梗宣肺利气,通畅气道;全方补脾理气,调畅气机。
3 从肝脏论治
肝肺之间关系密切,古人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肺肝相关”之说,即“龙虎回环”。肝气主升,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主降,肺气由右肃降,生理上共司气机升降。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则导致肝脏疏泄太过,木火刑金,肝火犯肺,则肺失清肃以致胸闷阵作,即《时方妙用·哮证》言:“哮喘之病……动怒动气易发。”因此肝脏致病机制主要是抑郁和暴怒的“过极”反应,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异常。情志所导致的胸闷,正是从其“过极”反应开始,即西医所讲的“应激”,引起人体内神经内分泌的紊乱,免疫功能的失调,诱发或加重哮喘出现胸闷的表现;另一方面,情志所致免疫功能的低下,势必加剧气道炎症反应,反过来影响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制,进而加重哮喘[6]。治疗可予四逆散加减,其为透邪解郁、调畅气机的重要方剂。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联合白芍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配以枳实理气解郁,与柴胡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甘草调和诸药。气郁甚者,可加用郁金、香附增强疏肝行气解郁。肝火旺者,可加用栀子、黄芩、天麻、钩藤清热平肝熄风。
4 从肾脏论治
哮喘患者多有家族遗传的特点,父母双方均为哮喘患者的子女,为哮喘性体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父母中一方为哮喘患者,即先天禀赋不足,具有易患哮喘的体质,中医谓“夙根”。而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与肾亦关系密切。另肾居下焦,为气之根,肾主纳气,何梦瑶在《医碥》中曰“气,根于肾,亦归于肾”,肾脏功能正常,气机向下、向内,配合肺脏向外、向上宣发卫气,气机正常,而无气滞胸闷之弊。陈修园在《时方妙用》中曰:“哮喘之病……一遇……劳役房劳亦发。”大病久病、房劳过度,伤及于肾,肾虚失其摄纳功能,气不归元,可致胸闷。
肺为金脏,为阳中之阴;肾为水脏,为阴中之阴,肺肾为母子关系,另肺为水之上源,若肺气受损,母病及子,导致肾脏亏虚,因此肺肾关系十分密切,肺肾两虚型胸闷变异性哮喘除表现胸闷外,尚有声低,面色苍白,汗出、动则加剧,畏寒,腰膝痠软,病情反复发作,舌淡,脉沉细,治以补肺益气、温肾纳气为法。方选补肺散合金水六君煎加减,方中黄芪、党参补元气,益肺气,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附子、巴戟天温阳补肾,熟地黄养血滋阴补肾,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桑白皮、紫菀止咳平喘。
5 从心论治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统摄血液在血管内运行,心肺同居上焦,心脏功能不全,统摄失司,内生瘀血,影响及肺,肺功能减退,肺气不能宣发肃降,气道不易通畅,哮喘反复发作,胸闷症状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日久可致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化生、网状基底膜增厚、平滑肌肥大或增生、上皮下胶原沉积和纤维化、血管增生等,故胸闷难平。《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暴上气而喘。”治疗予血府逐瘀汤合四七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川芎辛香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厚朴下气除满,茯苓渗湿健脾,苏叶理肺舒肝,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配合枳壳、桔梗破气消积、调达气机,甘草调合诸药。
6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51岁,2016年8月11日首次至门诊就诊。主证:胸闷2周。患者2周前因感冒后即出现畏冷、发热,考虑为感冒,就诊当地诊所,口服“泰诺”后畏冷、发热症状消失,出现胸部憋闷,周身乏力,困重,无气喘及咳嗽等症状,后就诊当地医院,查胸部CT提示:双侧纹理稍增多,心电图提示轻度心肌缺血,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稍缓解,遂来就诊。证见:胸部憋闷,头稍昏重,纳差,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而腻,脉濡数。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追问家族史,其父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遂诊断为胸闷变异性哮喘。中医病机为外感暑湿秽浊之邪,内壅于肺,肺失宣肃,气滞心胸,发为胸闷,治予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5 g,紫苏梗10 g,白芷12 g,半夏9 g,陈皮9 g,桔梗9 g,白术9 g,茯苓12 g,厚朴9 g,大腹皮12 g,甘草3 g。服用7剂后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续服3剂而愈,至今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于夏月暑湿季节感受暑湿秽浊之气,侵犯口鼻、皮毛,入里犯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气滞心胸,故胸闷憋气;湿邪重着粘腻,湿邪困表,卫气被郁,湿滞经络则周身乏力,困重;湿邪困遏,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在上则头稍昏重,在中则纳差;湿邪伤阳,气化不利,则大便溏薄。故予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调理气机。方中藿香解表之风寒,化里之湿浊为主药;紫苏梗、白芷解散表邪,调畅气机;半夏、陈皮、桔梗理气化痰;厚朴、大腹皮行气除满,化湿消滞;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消痞除满;甘草和中。全方起到疏散表邪、芳化湿浊、补中健脾、疏通气机之功效。故对外感暑湿,气滞心胸,病发胸闷者使用藿香正气散切中病机,从而可以收获良效。
吾师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认为本病除与肺脏密切相关外,尚与脾、肝、肾、心诸脏有密切关系,辨证之时多灵活变通,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1]Shen H H,Hua W,Wang P L,et al.A new phenotype of asthma:chest tightness as the sole presenting manifestation[J].Annals of Allergy Asthma&Immunology,2013,111(3):226-227.
[2]杨岚,沈华浩.呼吸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4.
[3]余传星,王启国,严桂珍.藿香正气散治疗寒哮38例[J].新中医,1999,31(1):31-32.
[4]严桂珍,余传星.藿香正气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1999,8(增刊):34.
[5]纪树国,罗慰慈.胃食管反流与肺疾患[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1989,10(6):351-353.
[6]杨保林.浅析情志与哮喘发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3):196.
(编辑 杨继峰)
R256.12
B
2095-4441(2016)04-0035-02
2016-08-26
张晶(1978-),主治医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