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的新闻思想及启示

2016-03-09祁迪蒙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报纸马克思主义

祁迪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的新闻思想及启示

祁迪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的新闻工作中,形成了富有其自身特色和魅力的新闻思想。他强调新闻要尊重事实、具有时效性,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一切都要听从党的决定和安排”;改正“文风上的缺点”,“宣传方式要通俗化,大众化,本地化”等。上述种种,对当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极为重要价值。

陆定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闻思想

陆定一(1906-1996年)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我国宣传、文化和教育战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在青年时期,他就开始从事新闻与报纸工作,先后担任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创办《血潮日报》,参与《中国青年》与《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主编红军长征期间具有影响力的《红星报》。1942年,担任《解放日报》的总编辑,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对《解放日报》进行了改版,使之成为传递党的政治主张,实现党的政治目的重要阵地。这一时期,陆定一的新民主主义新闻思想逐渐形成。由此可见,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和经验,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学的新闻思想形成,又成为他从事新闻实践的指南。二者相得益彰,对今天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仍然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涵盖的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和需要构成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是与当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一)发动全民族抗战成为党的新闻工作的中心环节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正确宣传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既调动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积极性,尽可能减少各种抗日的阻力,遂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宣传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由此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于是,如何宣传全民族的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共产党所思考的问题。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抗战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有利于发动与组织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有助于中国共产党达到抗战建国的目标;同时,中日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交织,也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新闻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抗战,这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陆定一指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乎它是发动民众参战热忱和生产热忱的一个重要武器。我们所要解决的任务越是困难与繁重,越是要得到更大的效率,就越是应该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是要加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1]

(二)中国共产党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却历经曲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和共产国际指示绝对化的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的危害。痛定思痛, 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在此前后,中共中央、毛泽东号召全党要自上而下一致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同时,要求党员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灵活地应用于现实环境里。为此,1938年5月,成立了专门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干部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1941年改名为“中央研究院” );1940—1942年,开展了延安在职干部的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加强对干部的策略教育,引导干部研究时事政策等当时的实际问题;1942年开始延安整风,这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普遍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运动;1945年中共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等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发展,广大的党员干部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无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思想土壤和理论支撑。

(三)领导和指导《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解放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应担负起宣传党的总路线,反映群众生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注国内外政策等责任。在创刊初期,《解放日报》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统一解放区军民的思想、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使命,体现了《解放日报》在宣传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解放日报》却未完全担负起党报的责任,在不少方面有待加强,如版面排版不当、脱离党的中心工作、形式主义严重、新闻存在不真实等现象。《解放日报》出现的诸多缺点与不足,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内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尚未从根本上清除,因此,报纸宣传中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对《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势在必行。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陆定一具体地指导了《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他改版了《解放日报》的排版方式,纠正了新闻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与虚假报道,确立了新闻的党性原则,逐渐形成了新闻的本源、定义、宣传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陆定一在《解放日报》改版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实践活动及其经验总结,为其新闻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直接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陆定一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的新闻工作中,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成了富有其自身特色和魅力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化、本土化、大众化,注重有的放矢,更易于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掌握。

(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视角,对新闻的本源作出了科学的论证,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也是其唯物论新闻观的核心。同时,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它,而不作任何曲解或增减。通俗一点说: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老老实实主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2]他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应坚持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的观点,新闻报道要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进行全面报道,力求尊重事实。同时强调新闻工作者务必在采访与编辑中,克服主观主义,做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此外,陆定一还深入批判了唯心主义新闻观。唯心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的本源是“性质”本身,这是资产阶级所倡导的新闻“性质论”。唯心论认为新闻具有政治性、普遍性、文艺性、趣味性等性质,把某种性质作为新闻的本源,忽视事实。陆定一提出事实具有趣味性,那么新闻也就会有趣味性,否则相反。党或政府的新闻一般是关于路线、方针、政策的,就不具备趣味性,因此,新闻的本源也就不是某种性质,而是事实,新闻的性质是事实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新闻报道也就具备某种性质。他还认为唯心论的“性质说”歪曲了事实,对新闻起到消极作用。陆定一说:“唯心论的‘性质说’,把片面的东西夸大成为全面的东西,把形式当作本质,把附属的当作主要的,把偶然的当作必然的,因而是错误的。照此做去,必致误入歧途。”[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从新闻的本源观点出发,把新闻观划分为唯物论新闻观和唯心论新闻观,极大的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加强与改进党的新闻事业找到了科学的世界观。

(二)“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陆定一提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继而又进一步回答了“新闻如何能真实”这一问题,即新闻必须完全具有真实性。这体现了陆定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根本原则。违反真实性,新闻就失去生命。”[4]

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提倡真实的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与结果,提倡新闻记者亲自到事发现场采集新闻,并且要进行摄影报道。陆定一虽然赞成资产阶级新闻五要素的主张,认为五要素缺一不可,但是新闻具备五要素与记者亲自踏看、摄影报道只是一种形式,具备五要素的新闻也不一定真实。为了说明此观点,陆定一引用《解放日报》上的虚假报道,证明具备形式上的完整性与事实的真实性不具有一致性,“去年征粮时,报上又曾登过一条消息,说延安乌阳区首先完成入仓任务,后来查明,乌阳区在延安征粮中是最落后的一个区,记者写那个消息时,入仓工作还未开始呢!”[5]陆定一主张新闻必须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新闻人民才相信,才会信服。

新闻报道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事实是新闻存在的基础,而新闻报道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新闻工作者只有按照事件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才能使其成为真实的新闻。对于新闻如何才能真实,陆定一说:“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6]

反映人民心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由此可见,陆定一的新闻思想继承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他指出:使报纸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报纸,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使专业记者和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非专业记者相结合;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并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向人民请教事件的真相,尊重群众告知的事实真相,让群众检查新闻是否真实,要坚决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客里空”观念;专业记者还要在写作技术上帮助群众与非专业记者,这样从人民群众中得来的、经过整理编辑的新闻,才是真实的新闻,是资产阶级所不可企及的新闻。因此,他坚持要有群众观点,反对“报阀”,说:“我们办党报的人,千万要有群众观点,不要有‘报阀’观点。群众的力量是最伟大的,这对于办报毫无例外。”[7]

此外,陆定一还强调要给人民言论自由;新闻记者要深入群众,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使报纸充满生机活力;新闻记者要用群众的语言来写新闻通讯,使群众能够感受到亲切感;等等。

(三)“一切都要听从党的决定和安排”

列宁曾说:“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者,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8]陆定一在领导党的宣传工作中坚持了这一观点。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他时刻关注报纸的动态,把报纸当作党的喉舌,利用报纸宣传党的总路线,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改版前,国际新闻是放在《解放日报》的第一版且报道的数量非常多,对国内抗战和党的生活的新闻宣传报道比较少。为解决此问题,陆定一对报纸版面设计进行改版,把国内新闻放在第一版,增加了党内生活的报道,减少国际新闻的篇幅,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指示,有力的宣传和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

同时,陆定一认为不仅要增强报纸的党性,还要坚持党的领导,报纸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比资产阶级报纸更有优势,他说:“我们的报纸是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的,党要我们宣传什么,我们就宣传什么,党决定不要我们宣传的,我们就不宣传。有些问题,宣传了是好事,但也有些问题,不宣传也是好事,一切都要听从党的决定和安排。”[9]经过改版的《解放日报》,坚持党性原则,切实担负起党的机关报的重任。

(四)改正“文风上的缺点”

陆定一在接手《解放日报》的工作后,发现有些新闻报道不仅空洞、冗长,而且迟缓,造成党员不愿订购《解放日报》。他认为,好消息可以写的长一点,但不要冗长,而且新闻报道要及时、迅速;而新闻工作者要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报道事件的本来面目,用老老实实的态度报道新闻,还应与不正确的新闻理论作斗争。他说:“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无论在采访中,在编辑中,都要力求尊重客观的事实。”[10]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社长期间,模仿苏联,要求每天写一篇社论,编委们的社论任务繁重,为完成任务,往往出现社论文风不正、滥竽充数的现象,造成社论质量低下,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一些社论往往只管24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以至于写出的社论千篇一律,很少有人关注与浏览。陆定一认为报纸是“党的喉舌”,具有集体宣传、鼓动与组织的功能,而社论是报纸的灵魂,是动员人民的优秀教材,所以社论关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要写出高质量的社论,让人民喜欢看社论。他说:“我的社论十年以后还要经得起审查,不能象大公报的社论只管二十四小时。”[11]主张一些不重要的事件就不需要写社论,避免论了又论的现象。

(五)“宣传方式要通俗化,大众化,本地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陆定一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陆定一在领导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提出不仅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老老实实的观点,还要使新闻宣传具有通俗化、本地化、大众化的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日活动,动员人民积极参加抗日,陆定一主张建立“民革室”(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场所)。民革室的主要任务是讨论报纸中提到的问题、组织演讲、兴办娱乐和体育活动、出版墙报等。他强调民革室应该采取民族化地方化的方式方法,不断的充实其内容,使内容不要千篇一律,应依据具体情况作布置。他指出在演讲中,要多讲一些民族英雄的故事、抗战的故事和历史故事,讲些浅显的世界大势,使人民更加了解与掌握更多的故事与当前的世界形势。他还非常注重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强调民革室应尽量采取民族化地方化的方法兴办人民喜爱的娱乐与体育活动,如唱上党戏、下象棋围棋、打拳等等,还应适当增添娱乐与体育设备。文娱活动应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调整,随季变化。这样不仅使民革室的工作充满活力,而且使民革室成为民众的教育机构。

三、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的当代启示

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今天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新闻应为党在当前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服务

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抗战建国与国家建设的目标。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因此,新闻事业应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大型建设不断增加,正在步入象征着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富裕经济形态。因此,关于中国梦、“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党的活动,以及反映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经济生活等新闻要不断的增加,“宣传方式要通俗化,大众化,本地化”。这样不仅在向世人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在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民意,是与时俱进、科学的;有助于鼓舞与激励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闻要来源事实,尊重事实

新民主主义时期陆定一新闻思想主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尊重事实。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上至总理部长,下至平民百姓,接触方方面面的人物,走遍角角落落的地方。所以,人们把新闻工作者称之‘无冕之王’。”[12]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功底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新闻报道更应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在采集新闻的过程中不要夹杂个人倾向,要克服主观主义的错误,遵循新闻发生的规律,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同时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时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自己,在正面宣传的诉求下,用抑恶扬善、抨击时评、端正风气的视角贴近人民的真实生活,同时也要揭露党员的腐败违法行为,以端正党风,维护法律公正,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重要表现。

(三)新闻要充满人文关怀、关心百姓生活

陆定一坚持“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13]这是在告诫新闻一定要有群众观点,注意宣传民众生活。其实,这与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坚持的“三贴近”方法是一致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将宣传重点放在人民生活与生产中,充满人文关怀,关心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时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新闻宣传已在将镜头由领导人身上逐渐更多地转向人民各个层面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体现我国新闻事业符合当代中共中央所期盼的精神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1][2][3][4][5][6][7][9][10][11][13]陆定一.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02,321,324,835,327,327,327,458, 322-323,709,327.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

[1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49.

G219.29

A

1672-0385(2016)04-0068-05

2016-06-19

祁迪蒙,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报纸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报纸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