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运用
2016-03-09汤珏瑶曹耀萍
汤珏瑶,曹耀萍
同伴教育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
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运用
汤珏瑶,曹耀萍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66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同伴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水平、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PICC相关知识水平评分为(20.42±2.11)明显高于对照组(17.3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为(45.32±4.62)明显低于对照组(52.39±5.28)、SAS评分为(47.49±5.04)明显低于对照组(53.14±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改善提高患者的PICC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减少疾病的并发症。
[关键词]妇科肿瘤;同伴教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是选取与患者年龄相仿、兴趣爱好及知识背景等相近的病友,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的一种方式。起初大多应用于吸烟、酗酒、生殖健康以及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中,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多有应用[1-2]。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手段仍为化疗,其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3]。但由于化疗对人体细胞伤害较大,用药时间较长,常导致静脉炎、周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进行治疗,具有留置时间较长、减轻痛苦、治疗间歇可回家护理的优点,因此得以广泛应用。本研究对同伴教育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运用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6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8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为(52.13±6.74)岁。卵巢癌36例,子宫内膜癌24例,宫颈癌17例,输卵管癌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为(49.54±8.21)岁,卵巢癌39例,子宫内膜癌22例,宫颈癌15例,输卵管癌7例。2组患者均无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化疗疗程均均在6次以上。所用导管均为进口4Fr三向瓣膜PICC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对照组:行传统教育方式。包括医患沟通,发放宣传手册,当面答疑等。并进行每周一次的疾病知识讲座。(2)观察组:行同伴教育模式。由医护人员推荐或自行举荐参加同伴教育小组,入选人员均为行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化疗疗程在6次以上,现疾病控制良好,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精力充沛,具有服务意愿。入选人员经护理人员统一培训,教授妇科恶性肿瘤行PICC相关疾病知识,自我管理方法与自我效能的评判,同伴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团队管理等。培训后选举一名成员为同伴教育小组长。每周由同伴教育小组长及其成员组织观察组患者进行集体活动,活动中由专门人员作为健康主讲人,讲解PICC小常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日常管理等。讲授完毕后观看教育录像,由同伴教育小组成员带领大家进行现身说法,分享日常护理经验,交流对于疾病的心得体会。对于活动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用病友自身的经验方法和有效的实际行动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每位患者均对自己的管理状况作出评价,对于他人日常护理中做的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患者之间相同的经历作为感情基础,鼓励对方积极的配合治疗。同伴教育小组长定期不定形式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1.3评价方法患者的PICC相关知识的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进行测试,总共25题,每题1分,总分25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越焦虑,评分>50分为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越抑郁,评分>50分为抑郁。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评价[4]包括两个项目,每个项目1~10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自我管理行为[5](Self-ManagementBehaviors)水平评价的评价包括每周锻炼时间、治疗依从性、与医护人员的交流、认知性管理4个项目,每周锻炼时间以分钟计算,其余三项均0~5级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好,其中治疗依从性和与医护人员沟通中均有两个条目,认知性管理中有5个条目。并发症中常见的有导管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外移,以百分比计算。
2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水平评分为(20.42±2.11)明显高于对照组(17.3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为(45.32±4.62)明显低于对照组(52.39±5.28)、SAS评分为(47.49±5.04)明显低于对照组(53.14±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各项指标均干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2%明显低于对照组3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7,P<0.05)。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28.667,*P<0.05
3讨论
同伴教育是英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提出,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助人自助的理念,将有共同经历和共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分享教育信息或行为技能等。相关报道称[6-8],PICC留置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2%~23.0%,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30.0%,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对置管的安全保存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同伴教育模式引用到妇科恶心肿瘤行PICC患者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资料中,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产生明显影响,对促进其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与患者过度关注病情呈正相关,患者自身压力越大,对其预后越有不良影响。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给患者提供了集体性的社会支持平台,使患者从中感受到自我存在感与归属感,通过交流可以有效的排解内心压抑情绪,获得他人的鼓励与支持,促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共同经历纽带,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相比于传统的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更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时,患者在互相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有了深刻的体会。传统的医护人员的讲授,大多专业性强,患者真正吸收的疾病知识不多,而通过患者间的交流经验,分享相关知识,较传统的医护人员的说教更有成效。
患者的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治疗行为,对患者的预后有主观色彩的影响。PICC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周期治疗,并发症较多,患者多情绪消极,对战胜疾病失去信心。为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念,保证了良好的预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以疗效较好的病友的自身实例作现身说法,使患者感同身受,可有效的提高其自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可以解释50%以上健康行为的变异,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较高,对于每日的导管护理可以积极的自我执行,而对照组自我效能较低,仍然依赖护理人员,若护理人员不在,则可能发生不良事件。患者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有效的促进了护患间的交流,激发了整理日常生活的动机,使患者更加健康的生活,促成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的运动时间明显增长。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分享有关健康信息,使患者被其他病友关心和尊重,使其更加容易接受教育内容,增加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能力得以提高。本资料结果中,观察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伴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可有效的控制疾病症状,维持健康。
通过同伴教育,增强了患者的导管管理的信心,较好的掌握了导管管理的相关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管理,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对照组患者对导管异常大的后果不够重视,在并发症发生早期不能及时的发现和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常导致导管阻塞、外移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65.12%(P<0.05),说明同伴教育对于提高留置管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模式可对妇科恶性肿瘤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治疗产生重要临床价值,可改善提高患者的PICC知识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冯梅,蒋文慧.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实践及问题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1):90-92.
[2]李含英.PICC置管在妇科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2012,13(5):252-253.
[3]燕娴,李平,冯璐,等.老年患者PICC并发深静脉血栓及护理对策[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5):335-336.
[4]叶中慧.PICC置管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452-453.
[5]王莉莉,刘丽,刘淑梅,等.社区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9-70.
[6]Wilson TJ,Brown DL,Meurer WJ,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large vein thrombosis in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ed,2012,38(2):272-278.
[7]静静.同伴辅导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1):51-54.
[8]邢冬婕,单丽霞,邢凤梅.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CDSMP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4(27):499-5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 妇科,210008 汤珏瑶(1984-),女,护师,大学。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3.052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3-0352-03
(收稿日期: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