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2016-03-09傅其军
傅其军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
傅其军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
订单农业;“双高”基地
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贯彻糖业“二次创业”精神,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双百”(产糖百万吨、销售收入百亿元)目标。经过两年多的“双高”基地建设实践,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模式,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主要作法简述如下。
1 以订单农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甘蔗生产契约关系
1.1 订单农业的主要进展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的甘蔗收购价格实行由政府定价为基础的联动价,为遏制原料蔗种植面积逐年下滑的势头,为满足糖业发展新形势下的糖企与蔗农双方的需求,从2014年3月起,南宁糖业开始探索实施以甘蔗保底价为核心的甘蔗订单农业。通过开展订单式生产,以有效实现蔗农经济收入和糖企原料供应的双赢。
订单农业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先找市场后生产,使甘蔗生产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从而实现甘蔗种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订单式生产,就是糖企与蔗农在每个榨季开始之前就签订相关合同,稳定双方预期,以提高农民种蔗的积极性。合同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价格。糖企业根据上年糖价和今年市场价格预期,和农户在种植前就约定好下一榨季的甘蔗收购价格。二是企业服务。企业对生产种植的全过程进行服务指导,包括技术指导和投入等,以便保障甘蔗的高产高糖和蔗农的种植收益。
首先,由南宁糖业下属各糖厂对农户种蔗意愿进行广泛调查,结合本蔗区甘蔗发展实际,提出适合本厂的订单农业发展思路和建议,然后,上报总公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最终制定出既有利于公司统一管理,又符合“一厂一策”原则的订单农业措施,最大限度提早与种蔗单位和个人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在榨季初期提前明确甘蔗收购保底价格,给农户吃下种蔗赚钱的定心丸,充分调动农户种蔗积极性,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2014/2015年榨季,南宁糖业在周密测算和充分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蔗(普通蔗)收购保底价为450元/吨,并向蔗农承诺,若甘蔗(普通蔗)收购保底价低于政府标准,则按政府标准执行;若高于政府标准,则按收购保底价执行。虽因政策出台较晚,错过了黄金种植期,但2015年该集团原料蔗种植面积还是同比增长了约3%,以甘蔗保底价为核心的订单农业初见成效。
2015年底,南宁糖业总结上一榨季的经验,全面测算公司成本,提出降本措施,并在2016年初,就出台了2016/2017年榨季甘蔗(普通蔗)收购保底价为470元/吨的订单农业,极大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特别是种植大户种蔗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该公司甘蔗种植面积约98.8万亩,增幅约为14%,远高于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3%的增幅。
1.2 订单农业的主要作法
1.2.1 以甘蔗收购保底价为核心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先由下属各糖厂通过广泛的农户甘蔗种植意向调查,汇总各厂的意见和建议后,再由总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商榷,最终制定出既符合全公司统一管理,又符合“一厂一策”原则的订单农业措施。同时向蔗农承诺,若甘蔗(普通蔗)收购保底价低于政府标准,则按政府标准执行;若高于政府标准,则按收购保底价执行。
1.2.2 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服务指导完善订单农业合同。通过订单农业,在合同中明确糖企对生产种植全程服务的指导和投入,使蔗农得到种植技术服务和指导,保证甘蔗生产达到高产高糖的企农双赢目的。
1.2.3 加强农业现代化管理。一是专人经营。由南宁糖业流转统一土地后,转包给种蔗公司或经济能人经营,按照“双高”基地标准建设并签订10年以上的甘蔗种植合同;二是并户连营。农户以土地入股,与糖厂签订10年以上的甘蔗种植合同,由糖厂把土地进行“双高”基地建设,后再由农户选举或推荐管理者进行集中经营,实行统种、统管、统收,规范化生产。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双高”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3 订单农业的实施效果
经过这两个榨季的实践证明,以甘蔗收购保底价为核心的订单农业普遍受到蔗农的欢迎和拥护,对恢复和提高蔗农种蔗信心和积极性起到关键作用。一是通过提前出台甘蔗收购保底价,做到蔗农“心里有数”,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稳定蔗区甘蔗种植面积的作用。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户所填报的榨季种蔗面积属实,所产原料蔗量全部售予所属糖厂,加快蔗款兑付进度,提高蔗农满意度,减少或杜绝甘蔗外流。三是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调整蔗源结构,让农户按糖企对原料蔗品种、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来安排组织生产,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食糖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逐步淘汰退化品种,让蔗农从产量高、抗病力强的良种种植中增收获利,让企业从获取高糖分、质量优的蔗源中提高产糖率和产品质量。四是让蔗农按糖厂的技术指导施放肥料及使用农药,既有利于培养蔗农科学种蔗的意识和习惯,容易推广普及各种甘蔗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种砍收机械作业等现代农业知识技术,更利于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 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助推糖业“二次创业”
两年来,南宁糖业已建成78个“双高”基地,面积约7.3万亩。2016年目标任务是10万亩,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作法如下。
2.1 上下一心,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双高”基地建设为公司战略
南宁糖业确定了未来五年将实现“产糖百万吨、销售收入百亿元”的“双百”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要建成5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
2.2 不等不靠,抽调精兵强将,率先组建制糖公司“双高”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更好地推进“双高”基地建设,成立了“双高”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挂帅,成员由各糖厂厂长或书记、主管农务的副厂级领导、农务科长等组成,强调“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各糖厂厂长。组建“双高”办公室,抽调具有10年以上农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到“双高”办工作,具体负责协调指导“双高”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建立南糖公司“双高”办与城区“双高”办两办联席会议制度,多种建设模式同时开展,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 因势利导,利用自身优势,攻克土地流转的工作瓶颈
积极主动承担土地流转工作,利用多年来糖厂与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依靠政府力量,大力宣传糖厂租赁土地的好处,加快加大了土地流转进度。两年来,总计完成土地流转近10万亩。
2.4 积极融资,先行垫资支付,保障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
2015年5月从资本市场上共获得5.07亿元的融资资金,其中1.5亿元作为“双高”基地建设专用经费,截至目前,公司共投入双高基地建设资金达近2亿元。
2.5 因地制宜,担当主体责任,创新“一厂一策”基地建设模式
以南宁糖业作为“双高”基地建设实施主体,负责基地土地整治、水利化项目的设计工作,对基地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引进凯利公司负责基地具体建设工作。实施开展“小块并大块”工作,改变地块细碎化、坡度大的现状,精心规划田间主干道和工作道路,认真做好输水干管、配水管网工程、水沟水渠等水利化建设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按照“一厂一策”,创新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模式有:香山模式,即糖厂流转土地,糖厂自主经营管理;东江模式,即“双加双带”即:通过“制糖企业+种植企业”、“企业+农户”,实现“制糖企业带动农户租地”、“种植企业带动农民就业”)和专业大户的经营模式:明阳模式,即散户农民土地整合的经营模式。
2.6 实施“互联网+农业灌溉”,助力“双高”基地建设
南宁糖业东江糖厂新甫“双高”基地首次采用水肥一体化智控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施灌溉。该套系统将电子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于农作物的管理中,通过土壤墒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中配置的雨量、土壤湿度等各种遥控传感器,实时采集并提供不间断的气象、灌溉、施肥等统计数据,为作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提供技术参数,然后进行分析,发布指令,实施精准灌溉及施肥,同时还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提前预警。该系统可以远程操控,即使人在外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对农田进行灌溉、施肥及土壤墒情的操(监)控,不仅保证糖料蔗的种植品质,还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和工时,可年均节水50%以上、节肥40%以上,提高单产30%以上。
目前,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竣工已在东江糖厂新甫近3000亩的“双高”基地投入使用,标志着南宁糖业“双高”基地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这是广西首次在糖料蔗种植中使用水肥一体化智控系统的成功先例,对推广糖料蔗种植的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7 突破瓶颈,实施技术改造,实现甘蔗机械收割与糖厂压榨一体化
南宁糖业投入1000多万元预付资金帮扶当地农机服务合作社,形成了具有220多台甘蔗种植机,近300台各式拖拉机和中耕管理机械,200多台甘蔗装载机的规模。2015年9月,公司投入5500多万元一次性采购了30台大型甘蔗收割机械,突破了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该公司积极探索、大力推广良法栽培技术和“种—管—收—榨”全程机械化作业,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服务等手段,加大科学技术和机械化推广应用力度。同时,利用“双高”基地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接受甘蔗规模化、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种植,不断减少种植成本,提高收益。
2015年,南宁糖业还投资700多万元实施了液压翻板卸台技术改造和机收压榨一体化项目试点,每榨季可为甘蔗种植者节约砍雇工成本约1800万元。2016年,在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南宁糖业在下属厂陆续推广使用该项技术。
3 下一步打算
下一个榨季,南宁糖业将在下属糖厂全面推行订单农业,重点推广发展甘蔗优良品种,并对糖厂认可推广的良种给予保底蔗价政策,引导蔗农发展良种种植;同时,继续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实现耕、种、收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甘蔗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筑牢糖企“第一车间”,推动蔗糖产业健康发展。
S566.1
B
2095-820X(2016)06-03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