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观看待当前外贸形势及对策建议

2016-03-09毕吉耀研究员张哲人副研究员李大伟副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6年9期
关键词:总值计价增幅

毕吉耀(研究员) 张哲人(副研究员) 李大伟(副研究员)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刘建昌)



客观看待当前外贸形势及对策建议

毕吉耀(研究员)张哲人(副研究员)李大伟(副研究员)

近 一个时期以来,外贸进出口持续负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自2015年以来陷入双双负增长的境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由正转负;但另一方面,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顺差仍在扩大,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也稳步提升。客观看待当前外贸形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准确把握外贸走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促进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发挥好外贸对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外贸进出口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贸进出口一度以两位数速度快速复苏增长,但2011年以后增幅逐步收窄至个位数,并于2015年陷入负增长,且延续至2016年上半年。从年度数据看,2010—2015年,按人民币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增幅分别为33.9%、17.2%、3.3%、5.7%、2.4%、-7.0%;若按美元计价,增幅分别为34.9%、22.5%、6.2%、7.5%、3.4%、-7.9%。2016年上半年,按人民币和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增幅分别为-3.3%和-8.7%。从月度数据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的18个月中,按照人民币和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负增长的月份分别有15个和16个,二者仅在2016年5月在方向上存在差异。

由此可见,无论是按人民币计价还是按美元计价,我国外贸进出口都呈现出增速大幅回落放缓直至负增长的走势,只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两种计价方式的增幅或降幅有所不同,但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在2010—2014年期间,我国外贸保持正增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处于升值通道,因此按美元计价的增幅相对较高;而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负增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体处于贬值状况,因此按人民币计价的降幅相对较低。这种情况表明,虽然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导致按美元和人民币计价的外贸增幅或降幅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二者差距反映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的变化,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计价,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都是不争之事实。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将仅增长3.1%,与2015年持平;世界贸易量将仅增长2.7%,略高于2015年的2.6%;并且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2016年的经济和贸易增长都将低于原来的预期。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低位运行,以及国内经济放缓导致进口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即使能够逐步回稳向好,但实现全年正增长仍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从量和价的角度看出口和进口下行原因不尽相同

在核算上,进出口总值等于进出口数量与价格的乘积。虽然无论用人民币还是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都处于下行区间,但从量和价的角度分析,出口和进口下行原因不尽相同。实际情况是,出口总值下行直接原因由数量减少转向价格下降,进口总值下行直接原因是进口价格下降。

从出口情况看,我国出口由“量价齐跌”逐步转向“量稳价跌”。2015年各月,按人民币计价,出口量明显下降的有10个月,出口价格明显下降的有7个月,呈现“量价齐跌”态势,其中“量”是拉低出口总值增幅的主要原因。2016年前五个月,按照人民币计算的出口价格分别同比下降6.1%、1%、3.7%、2.6%、3.3%。考虑到2016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因素,按美元计算的出口价格降幅还要更大。同期,出口量增幅分别为-0.6%、-19.8%、23.3%、6.9%、4.6%,呈现出逐步企稳的态势。这种情况表明,目前我国出口总值下行的主要原因已转变为出口价格下降,而不是出口量萎缩。出口价格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市场供求关系、产品属性、企业税负等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判价格下降。

从进口情况看,进口价格降幅远大于进口量降幅,是进口总值下行的直接动因。从月度数据看,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我国进口价格(人民币计价)连续24个月同比下降,平均降幅达10%左右,其中,2015年8月同比降幅达15%。这不但拉低了进口总值增幅,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PPI负增长。同期,进口量增长并不稳定,24个月中有12个月为负增长,但这12个月的平均降幅不足5%,远低于进口价格降幅。从主要商品看,2015年我国原油、铁矿石和精矿、天然和合成橡胶进口量分别增长8.8%、2.2%、15.3%,2016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4.2%、9.1%、38.4%,而这些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依然处于大幅负增长状况。

总之,在研判当前外贸进出口形势时,既要看进出口总值增速变化,也要注意区分增速变化究竟是由价格还是数量变化引起的,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把握当前外贸走势。

三、从出口结构变化看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任重道远

在增长速度下滑的同时,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还出现一些趋势性变化。总体看,我国出口质量效益确在提升,但步伐有所放缓,一些“外在”结构性优化更多是“内在”竞争优势弱化的反映,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推动出口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依然任重道远。

从产品结构看,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变化不大。2011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分别为57.2%、28.9%,2015年为57.7%、28.9%,2016年上半年为57.9%、28%,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甚至出现下降。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箱包、鞋类、塑料制品等七大类劳动密集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2011年为20.3%,2015年为20.8%,2016年上半年为21.3%,呈上升趋势。机械及运输设备占出口总值比重2011年为47.5%,2015年为46.9%,2016年上半年为46.8%,呈下降趋势。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此消彼长”。一般贸易比重由2011年的48.3%上升至2015年的53.5%,2016年上半年又进一步升至56%;同期,加工贸易体重则由44%降至35%,2016年上半年为32%。这表明我国出口增长已由外资企业主导,逐步转向由内资特别是私营企业主导。但也要看到,“此消彼长”是我国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以及外资企业加速向国外转移的一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内资出口企业效益很好。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584家外贸企业的调研,2016年前5个月,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3%,微利、零利润及亏损企业比重为53%。事实上,一般贸易出口下行压力也很大,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幅为-4.1%。

从市场分布看,传统和新兴出口市场并未如期望般“此消彼长”。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是提高出口质量效益的重要着力点,但近年来进展不明显,传统和新兴市场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大体上仍维持4∶6的格局。在传统市场方面,美国比重由2012年的17.2%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17.6%,同期欧盟比重持平、均为16.3%,日本比重由7.4%降至6.3%。在新兴市场方面,由于不少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增幅下滑甚至限于负增长,加上汇率贬值,其在我国出口中比重也出现下降。南非、俄罗斯、巴西比重由2012年的0.8%、2.2%、1.6%,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0.6%、1.6%、1%。部分经济形势较好的新兴经济体在我国出口中比重上升,包括东盟、印度等。

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在出口总值中比重依然偏低。推动加工贸易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维持我国出口竞争优势和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至2016年上半年,重庆、河南、江西的出口比重分别由0.8%、1.1%、0.9%提高到1.6%、1.8%、1.3%。应当说,提高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比重仍然不高。东南沿海地区仍是我国出口货物的主要生成地。2016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的出口比重分别为31.5%、16%、13.3%,三省合计超过60%。这其中既有东南沿线地区出口转型升级的原因,也有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出口“先天不足”的因素,总之推动出口在各区域间平衡协调发展还需进一步“破题”。

四、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上升更多源自价格变化

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少能源资源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大幅下降,而我国出口以最终消费品为主,出口价格降幅相对较小。因此,份额上升并不表明我国面临的竞争压力减小,也不意味着我国出口优势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事实上,我国出口量的全球市场份额还有所下降,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和加快出口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很大。

从贸易额看,2010—2015年,我国出口总值占全球出口总值比重分别为10.3%、10.4%、11.1%、11.7%、12.3%和13.8%,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占欧盟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8.5%上升到20.3%,对美国出口占美国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1%上升到21.4%。2016年前五个月,我国出口占欧盟、美国进口总值比重均为19.9%,前者较2015年同期上升0.46个百分点,后者下降0.3个百分点。

从贸易量看,据WTO测算,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2015年全球出口总值下降13.2%,但全球出口量仍增长2.8%。据测算,2015年我国出口量下降0.7%左右,因此我国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应当是下降的。

五、应客观看待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据统计,近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多为负值,这与我国商品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形成强烈“反差”。我们认为,在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框架下,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都有重要促进作用,支出法GDP核算中净出口贡献率和拉动率取决于商品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以及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更多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测算结果。“反差”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服务贸易逆差增幅远高于商品贸易顺差增幅。随着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端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度增长。2011—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年均增幅高达18.1%,个别年份甚至接近100%,明显高于商品贸易顺差11.4%的年均增幅。受此因素影响,同期,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年均增幅仅为6.8%,远低于商品贸易顺差增幅。

第二,商品贸易顺差激增更多是价格因素导致的。支出法的净出口是经常项目差额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值。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原因是,进口价格降幅远大于出口价格降幅,事实上出口量和进口量降幅的差距很小,也就是说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商品贸易顺差要小很多。由于服务贸易价格变动明显低于商品贸易,因此去除价格因素后,服务贸易仍将保持高额逆差。这导致净出口增幅远低于经常项目顺差增幅,不少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增长27.5%,但同期净出口对实际GDP的贡献率则为-1.8%。

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出口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出口增长将带动经济增长和投资、就业、收入增加,是GDP的“增项”。按照支出法GDP核算,进口是GDP的“减项”,是需求外溢,但如果从一般均衡角度考虑,进口是总供给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而言,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等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产业支撑。从实践看,加入WTO之后,我国关税水平持续降低,进口增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因此,不宜过度解读按照支出法计算出的净出口贡献率和拉动率,即使这个数很小甚至为负,也不表明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

六、要高度重视稳外贸对稳增长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稳定外贸增长尤为重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和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但受体制机制、市场预期、资金投入、政府债务、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未来进一步扩张的难度依然较大。消费是稳增长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慢变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增长;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更多是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少的结果,并不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更好地发挥外贸进出口对稳增长的作用。

稳定外贸增长出口是关键。一般来讲,可以大体把我国进口分为两类。一是由出口引致的进口,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备等,既可以是加工贸易进口,也可以是一般贸易进口;对于这部分进口而言,只要出口能够增长,其就能够增长。二是由国内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居民消费多元化引致的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是这类进口的主体,一般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对于这部分进口而言,只要国内经济有增长,其就能够增长。从趋势上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二部分进口也可期增长,因此稳定出口增长将稳定第一部分进口增长,也就稳定了外贸增长。

稳定出口要统筹“表”“里”。速度规模是“表”,考虑到外需依然不振,加上出口竞争优势“青黄不接”,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速度难以很快增长,今明两年能恢复到正增长已属不易。质量效益是“里”,关键看出口结构和企业效益。当前,我国出口结构优化整体进展有限,出口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提升质量效益的压力很大。“表”和“里”相互联系,其中“里”对出口长远发展更加重要。比如,出口价格下滑可以是由企业管理创新和环境优化引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外需不振导致出口数量下滑,企业也可以有比较好的效益。也就是说,在宏观上,外贸数据可能不理想,甚至“量、价、值齐跌”,但微观上企业经营效益未必就不好。关键是我国出口目前并不是这种情况,甚至可以说“表”“里”都在恶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稳出口、稳外贸的思路和举措。

七、千方百计稳定外贸增长

伴随着出口持续下行,国家采取了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清理不合理收费、提高便利化水平、发展新型贸易业态等一系列措施支持出口发展,可以说“能用的都用了”。客观地讲,这些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如果没有这些措施的支持,出口必将下滑得更快。在当前形势下,要想推动外贸进出口继续回稳向好,除了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外,还应注重把握以下政策导向:

一是切实把思路转换到“优质优价、优进优出”上。这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的思路。“优”的本质就是质量效益。那么就要切实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牢固树立质量效益理念,避免为了速度和规模出台政策,避免短期政策长期化,避免再出台类似于放开成品油等“两高一资”产品加工贸易的政策。

二是结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出口新优势。在各项直接作用于出口价格的政策已基本“出清”的情况下,要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多从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入手,提高出口的质量效益。要推动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降低外贸企业创新成本;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出口新优势。

三是巩固出口竞争传统优势。近年来出口结构变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劳动密集产品比重稳中有升,而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这说明我国内资特别是私营企业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填补了外资企业的空白。这表明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出口退税、推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等,维持传统竞争优势是可能的,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持续推进。

四是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最终消费品,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促进出口的作用有限;但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将挤压外贸企业利润空间。因此,有必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适度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区间。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刘建昌)

猜你喜欢

总值计价增幅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11581.9亿元
东盟取代美国成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仪器仪表业今年产销增幅或达15%
我国去年贸易额跌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