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活动视角下我国农作物种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2016-03-09黄勇王刻铭

关键词: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黄勇++王刻铭

摘 要 在国际种业拥有生物技术优势的环境下,从研发产出维度探讨种业产业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从规模经营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湖南具有代表性的6家种企作为评价对象,利用MamlquistDEA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衡量近年来种业安全的状况,发现种业创新能力的滞后是影响种业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建立支持种业研发的稳定渠道、进一步放开科研人才流动政策、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健全种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种业安全;研发产出;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7(2016)0100610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Crop Seed Industry Secur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R&D Activities

HUANG Yong1a,2, WANG Keming1b*

(1.a.Economic College, b.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Hunan Seed Management Bureau, Changsha 41000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ological technology advanta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eed industry, the study on the security of the seed industry from the dimension of R&D output of seed industry secur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now. This article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p seed industry safety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scale management and R&D input, human capit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selection of 6 Hunan homegrown enterprises with the representatives, security of the seed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was evaluated by the MamlquistDEA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ex weigh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lay of seed industry innovation a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ecurity of the seed industry. According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 the suppor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channels of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further liberaliz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flow policy and re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improvement of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tc.

Key words the safety of the seed industry; R&D output; empirical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目前,关于农作物种业安全的研究大都围绕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这四个方面来探讨[1],而对种业研发投入、产业技术效率等深层次问题思考略显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国际种业拥有生物技术优势的环境下,从种业研发产出维度探讨产业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1 种业安全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

当前,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安全的担忧主要源自国际种业凭借其所拥有的不对称技术优势对民族种企造成的潜在威胁.从现实情况分析,跨国种业在华活动已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善的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的产业链,通过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合资企业以及合作开发等方式将种业核心技术锁定在外资企业内部[2],对可能发生的技术溢出也是严防死守.正是通过维持其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地位,国际种业才得以不断扩张在华活动,给种业安全、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3].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提高我国种业研发水平,增强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如《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作物种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国际合作……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提升种企研发实力、创新能力,是改善我国种业安全状况的先决条件.

2 研发活动视角下种业现状分析

2.1 科研投入

2.1.1 规模经营与研发投入成正比

根据《2014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注资超过3000万元的种子企业, 2013年研发投入总计23.38亿元,占企业销售额的4.12%,也是最近5年来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其次,销售额前50强企业2013年研发投入经费均远超2012年,年均增速80%以上,且销售额前5强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销售额前50强企业研发投入经费的比重在2012和2013年分别占到了35.73%和33.88%[4],表明销售规模越大的种企,越重视研发投入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推动力.

2.1.2 骨干企业人力资本优势明显 中国种业骨干企业资质认定由中国种子协会举办,自2003年到现在共举办了4次认定,2013年第四次认定标准是对2010—2012年企业各项关键指标进行评比,其中就包含了科研投入、科研基地研发活动等指标,第四次共评定出56家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综合排名前10位的企业又被列入种业明星企业.

据调查,企业数量占比不到1%的骨干企业,其所拥有的职工数却占到了全行业职工总数的13.8%,而占比仅为1‰的明星企业,其职工人数却占全行业的6.6%,说明明星企业和骨干企业拥有人力规模优势.另外,从业人员学历分布情况表明,明星企业平均每家拥有博士、硕士职工数分别为7人、58.5人,远高于非骨干企业的0.16人、0.44人,这对于种业龙头的形成与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1.3 骨干企业科研投入大产出高 从科研投入占规模以上种企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来看,明星企业科研投入占规模总数的24.7%,而排名后46位的骨干企业的科研投入占规模总数比也有272%.其次,骨干企业科研投入占年利润额的比重大约维持在30%~45%,而非骨干企业则从未超过30%.与高研发投入相对应的是骨干企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高于非骨干企业,如明星企业利润率为16.4%,为非骨干企业的一倍左右.研发投入带来的丰厚回报,这会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关注,有利于研发体系的完善和核心技术的开发.

2.2 科技创新

2.2.1 品种权申请量逐年上升 农作物新品种权直接反映了种业研发活动的创新成果.从最近15年间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动轨迹来看(图1)[5],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创历史新高,申请量位居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第二位.15年间农作物新品权申请量增长了10倍多,年平均增速达75.65%,反映种业研发活动较为密集.但从国家对农作物新品种授权量的变动轨迹来看,近年来则有下降趋势,新品种授权量在2009年达到了顶峰,但此后逐年下降,到2013年则只有138项授权,这可能与国家对农作物新品种权认定质量提高有关,导致申请量与授权量出现背驰现象.

图1 1999—2013年间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量与授权量变动趋势

Fig.1 New crop rarieties application and grant change trend from 1999 to 2013

2.2.2 人力资本优势带来创新成果 经对2013年种业科研人员数量排名前十位的地区及其农作物新品种权申请量、授权量情况.从人员数量来看,山东、河南和黑龙江三省的科研人员均超过了千人,这三个省份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授权量也在排名中靠前,其新品种权申请量分别位居第4、7和6位,而授权量则分别位居第6、1和3位,这与其拥有的科研人才优势紧密相关,人力资本优势带来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2.2.3 国内企业成为种业创新的主体 国内企业农作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在2013年达到了618件,占全部申请数量的46.36%,超过了国内科研机构的495件,占比也比国内科研机构多出近10个百分点,说明国内种企已经成为种业创新的主导力量.但从新品种权授权分布情况来看,企业授权数量虽然与科研机构相比并无数量上的悬殊差距,但在市场占有份额上却低了近15个百分点,这暗示国内企业在新品种权的研发活动上更为高效务实,国内种业企业已逐步成为种业创新及维护产业安全的主导力量.

3 研发产出效率视角下种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文章选取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6家种企作为种业技术变革绩效的考核对象(本章节数据均来自对这6家企业的调研),用MamlquistDEA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测算这6家企业从2007—2014年间技术指标的变动,以此来衡量种业安全在技术创新这一维度是否得到了提升[6].

3.1 种企研发活动基本面

3.1.1 科研队伍强大而重点研发机构欠缺 表1对6家样本企业2014年的科研队伍建设以及科研机构设立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年末在册人数来看,企业6属于大型企业,其余5家为中小型规模.6家企业都有专门从事品种选育的人员,其中企业6的科研人员高达239人,其余5家维持在10~20人左右.但从人员占比分析,5家中小型企业的科研人员占比反而较高,除企业2外,其余4家均在22%~25%之间,而企业6的科研人员占比仅为18.02%.这说明不仅大型企业从事品种选育工作,中小型企业也在做着这件事,且其更加重视后发优势的崛起.

再看科研机构设立情况,6家企业均设立了科研机构,但无任何一家拥有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也就企业3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其余5家在这一领域基本上处于空白.从能代表科研骨干培养能力的博士后流动站设立情况来看,也仅企业3和企业6填补了这一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由于底子薄、起步晚等历史原因,重点的、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在种企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创建,国家仍需进一步加大对种企研发的支持力度.

3.1.2 研发投入集约化促进利润提升 表2根据调查获取的数据分别计算6家样本企业从2007年到2014年的科研投入与获利情况,受篇幅制约,选取样本期两端与中间年份作为分析对照.

通过对比科研总投入占资产总额比重与种子销售利润率这两类指标,将6家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着科研投入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增加,企业的利润率也在不断攀升.如企业6就是典型的代表,其2007,2010和2014三年的科研总投入占比分别为0.64%,1.39%和2.7%,呈逐年上升态势,与之相对应的是,种子销售利润率也在不断攀升,分别为8.28%,16.17%和27.35%,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一类是随着科研总投入在资产总额当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企业种子销售利润率仍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企业1、企业4和企业5,其中企业1的两类指标呈明显的转折趋势,当科研总投入占比由2007年的2.36%上升至2010年的3.54%时,种子销售利润也由原来的4.22%升至775%,但在2014年科研投入比重降至2.99%时,种子销售利润反而猛增至23.53%,与这一走势相同的还有企业5;而企业4则是较为明显的集约型走势,当科研总投入占比由2007年的24.66%降到2010的一半以后,种子销售利润反而由原来的负数上升到了27.04%,在2014年科研总投入进一步下降后,种子销售利润仍然能保持在24%左右.企业3的情况较为特殊,随着科研总投入比重的上升,其种子销售利润没有明显增加.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对于科研活动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而言,科研投入支出的增加将带来种子销售利润的上升.而对于科研活动玷正走向成熟的企业而言,随着科研投入占比的压缩,种子销售利润仍能保持稳定和一定的增长,科研投入的集约特征比较明显.

3.2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的种业安全度分析

3.2.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简介 Fare(1994)提出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较为完备的测算方案.该生产率指数测算模型采用距离函数方式,对一个包含诸多决策单元(DMU)的面板数据来构造某一最佳的生产前沿面,然后将每一决策单元实际产出情况与最佳前沿面上的最优产出情况进行对照,由此得到生产效率的若干子成分指标测度指数,测算结果大于1就表明效率得到了提升,小于1则表明效率在退步[7].实际测算时分为以投入为导向和以产出为导向两种前沿面构造模式,这里给出以产出(O)为基础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达式:

3.2.2 数据样本统计描述 根据调查掌握的6家种企样本数据指标,在进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时,对进入投入产出集的各项指标挑选要与科研活动提升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以维护种业安全的主旨一致[5].因此,从投入指标来看,除了企业生产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以及流动资产总额以外,还囊括了主营业务成本当中所涵盖的研究与开发投入费用,以及科研总投入,另外还包括人力资本的测度指标即科研人员总数,产出指标则主要与企业经营相关,包括种子销售收入和种子销售利润两个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能力的基本指标.选用投入指标5个,产出指标2个,7个样本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见表3.

用于实证检验的面板数据包含6家代表性的种子公司,时期跨度从2007—2014年.7个样本指标的各项统计描述值分别从总体(overall)、组间(between)和组内(within)给出[9].表3统计结果来看,该数据是一个平衡面板数据,各样本指标在任一时期均无缺失值和遗漏值;并且从均值、标准差、最大和最小值的统计结果来看,数据均有相当程度的变异,但又无明显的异常样本点特征.因此,总体来看,该样本数据适宜进行实证分析.

3.3 实证测算

MalmquistDEA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算是以第一个时期的数据值作基准组来衡量技术进步率,因此,估计结果当中2007年的统计数据均标准化为单位1.表9给出了6家种子企业从2008年到2014年间技术效率(effch)、技术进步率(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以及规模效率(sech)、全要素生产率(tfpch)的测算结果[10].

从表4可知,6家企业中仅种企3在样本期间内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呈进步状态,达1.036,年均增长3.6%,而其余5家企业在样本期间内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却呈下降态势,基本上介于0.8~0.9之间波动.其次,从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两大成分指数来看,6家种企的技术效率基本上维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其中种企3和种企6的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分别为1.15和1.003,其余4家在样本期内保持不变,均为1;6家种企的技术进步率在0.8~0.9之间波动,表明近年来种企的技术前沿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突破.再次,将规模收益不变假定下得到的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为可变规模收益条件下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发现纯技术效率这一指标当中也仅种企3呈进步态势,其余5家均保持1的稳定局面;而从规模效率来看,相应地也只有种企3和种企6在样本期间获得了规模收益的改进,分别为1.011和1.003,而其余4家并无明显变化.

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

综合来看,仅种企3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改进,并且这个改进主要是源自技术效率而非技术进步率.在技术效率的改进来源当中,剔除掉规模因素以后的纯技术效率贡献份额最大,小部分贡献来源于规模收益的获取.其余5家企业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均未得到实质性改进.

上面给出了截面单元之间对比结果,下面再给出时期之间的对比分析.

表5给出样本期间各效率指数的动态变动轨迹.从中发现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在2011年及以前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但自2012年开始,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则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2012这一年猛跌至0.522,而到2013—2014年更是延续了这一趋势.其次,从两大成分指数来看,技术效率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近两年更是呈现出明显高开态势;而技术进步率在样本期前3年还有强势表现,但自2011年开始则呈疲软态势,在下降通道中运行.再次,剔除规模收益因素,我们发现纯技术效率在近四年均保持不变,大大延缓了样本期早年增长态势,而规模效率则时有变动,高开与低走往往相互间隔,没有统一连续性,倒是近两年均保持住了增长趋势.

整体来看,在2007—2014年这个样本测算期内,6家种企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态势,仅为0.889,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率提升幅度不够,而技术效率的贡献幅度又非常有限.

4 对策建议

种业是名符其实的“芯片产业”,如果不能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则可能失去安全发展的根基,据此提出建议:

(1) 建立支持种业研发的稳定渠道.突破计划经济思维束缚,变国家财力主要支持农业科研院校为农业科研院校、种企研发并重的模式,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帮助种子行业改善研发底子薄、投入不足的问题.

(2) 进一步放开科研人才流动政策.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改革契机,研究出台科研人员“出得去、回得来”的政策措施,消除科研人员到企业创业的顾虑,释放种业创新活力.

(3) 改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改变以往主要依靠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评价科研成果的机制,将研发活动的应用效果,如专利市场价值、品种推广面积等作为评价种业科研成果的主要指标,促进种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产业生产力.

(4) 健全保障种业安全发展的政策法规.在《种子法》的基础上,健全种子质量检测、种质资源和新品种保护、种子进出口及外资投资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既为国内种业的国际发发展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又显著改善国内过度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松婷,胡 朗.国内产业安全研究前沿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 2013,27(10):57.

[2] 陈洪涛,潘素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基于溢出效应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 2012,20(11):300304.

[3] 靖 飞,李成贵.威胁尚未构成: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1,24(11):4854.

[4]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2014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5] 韩常青,蔡 坚.加入GPA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0,24(12):2027.

[6] 王腊芳,文 雯,赖明勇.中国铁矿石产业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产业安全度测算[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0,31(9):9398.

[7] 何维达,张远德,吴玉萍.中国纺织工业发展预测及安全度估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29(5):5055.

[8] 朝常青,蔡 坚.加入GPA对我国产业安全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0,24(1):2027.

[9] 王 丽,王苏生,黄建宏.我国零售业产业安全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28(6):2027.

[10] 谭蓉娟,翟 青.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测度——基于自主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探索, 2011,25(3):3339.

(编辑 CXM)

猜你喜欢

实证分析对策建议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