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非经过不知难
——山西国控集团改革解困转型发展调查

2016-03-09王龙飞

支部建设 2016年8期
关键词:山西转型改革

■王龙飞

事非经过不知难
——山西国控集团改革解困转型发展调查

■王龙飞

▶▶▶山西国控集团是一个困难企业,但这是一个不甘沉沦的困难企业,是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去跨过难关、实现突围、迈向新生的企业……

国企改革是一个老话题,却又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山西国控集团是承担省属多个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解困任务的特殊企业法人。近年来,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他们进一步完善了“以项目为抓手,落实改革解困项目做强做大一批、重组整合改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注销退出一批”的改革解困、转型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重点建设“三园两院”及五大产业板块的改革转型发展战略。目前,通过深化改革,下属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2015年12月中旬,记者来到山西国控集团一探究竟。

临汾动力机械厂的精彩转身

“七年就干成这一件事。”2015年12月8日下午,坐在位于临汾市尧都区中心繁华街道——解放路31号的生龙国际时尚广场九层的办公室里,面对记者,李国俊颇有感触。

这是临汾市的第一座城市商业综合体,2015年11 月29日刚刚开业。此前,这里是山西国控集团下属的临汾动力机械厂,一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的所在地。李国俊便是这个厂的厂长,从2008年12月上任至今,整整七年了。

“临汾动力机械厂建厂至今已有70余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农机产品和内燃机产品,曾经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农机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农机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李国俊的言语中充满自豪。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作为国有老牌企业,由于资金短缺、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形不成规模,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机械制造主业功能基本丧失,企业亏损逐年增加,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机。”

交谈中,记者得知,从1996年起,企业为了摆脱困境求得生存,提出了“二产、三产同时并进,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战略,开展自救,利用原有的部分厂房,通过租赁经营方式先后建成了明金服装批发市场、万佳福仓储超市、安达圣购物中心,有了一定的收入。但这只是一个救急之计,每年300万元的租金收入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各项社会保险、税费、工资、下岗职工生活费等支出,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各项矛盾尖锐突出。同时,限于历史条件原因,市场布局不合理,企业的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市场周边建筑混乱,消防通道狭窄,各项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被市政府多次列入严重隐患单位要求拆除。

“我们地处尧都区中心的繁华地段,却不知该如何发展。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捧着金饭碗还到处讨饭吃。”李国俊说。

2008年底以来,企业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山西国控集团制定的“三个一批”改革转型发展思路和“一企一策”工作部署,以“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职工群众生活不断提高”为原则,提出了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土地资源和区位优势,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临汾市城市发展建设规划要求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生产经营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建设成为以商贸经营为主的商贸经营综合体,实现企业由机械制造企业向商贸经营企业转型的改革发展思路。

他们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通过公开招商确定了转型发展项目建设投资战略合作者,并在2011年9月召开的第六届中博会上签约。

2013年7月4日项目正式开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期工程顺利完工。11月29日,生龙国际时尚广场正式开业,给临汾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在这里,不仅可以购物,还可以吃饭、看电影,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而临汾动力机械厂也实现了精彩的转身,由机械制造企业变为商贸经营企业。“通过改造建设,我们的资产由2100余万元增加到4亿元以上,企业的收入也由300余万元提高到1100余万元。同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下岗职工和职工子女的就业安置问题,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李国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转型与稳定是车之两轮

临汾动力机械厂的改革只是山西国控集团下属众多企业中的一个例子。

山西国控集团是全省最大的困难企业群体。其所辖的48户企业,是省政府和省脱钩办分别于2003年和2012年划入的,涉及军工、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建材、建筑乃至科研设计等行业。这些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生产经营基本正常,三分之一正在实施改革转型,三分之一已经列入或者正在实施破产。

“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为承接省直工业厅局撤销,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专门成立的承担省属多个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解困任务的特殊企业法人,是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重要平台之一。”山西国控集团董事长王师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48户企业总资产44.58亿元,总负债34.7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8%(除去集团总部,资产负债率为116%)。

“这些年来,推动企业改革转型和维护企业稳定一直是我们的两大任务。”王师民说。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以打造“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平台、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平台、不良资产及债权处置平台”为己任,积极推动省属国有困难企业的改革重组和结构调整:通过股权、债权经营和投融资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对授权经营企业和投资企业的改制重组和产业开发,做强五个产业板块(资产经营及投融资管理、军用通讯设备制造、建材及新型材料、煤化工研究及工业设计、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实现公司的改革转型。

维稳方面,确保这么多困难企业不出乱子是一大难题。

山西国控集团直面职工反映的基本生活保障、看病、供暖、到龄退休等问题,畅通信访渠道,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尽最大努力使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化在企业内部。对于职工的合理诉求,他们在尊重历史、注重依据、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解决。同时积极向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反映困难企业情况,落实有关政策,争取资金支持。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仅2015年以来就解决12户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410万元,8户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910万元,17户企业采暖补贴资金600万元,积极落实困难企业离休干部、退休老工人、军转干部各项政策待遇,全年共为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4700余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困难,维护了企业的和谐稳定。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改革转型

位于太原万柏林区的大众机械厂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营军工企业。作为万柏林和平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电子科技园区于2013年10月启动。该项目充分利用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的生产场地和完善的电子类产品研发、生产、配套能力,更利用电子专业人力资源优势,对企业老厂区、老厂房、老设施加以改造,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小微企业,建设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和小微企业孵化为主的科技创新园区,如今已入住了和电子科技相关的70多家企业。

大众电子科技园区只是山西国控集团“三园两院”项目中的国控科技工业园一个园区。

山西国控集团改革转型之路该如何走?

他们确定了“项目带动做精做强一批、重组整合改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注销退出一批”的“三个一批”改革转型发展战略,充分整合不同企业内部资源,以梳理清晰产业脉络为轴线,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的整合重组、产业升级和退二进三,推动低效资产企业关闭退出,突出主业板块和资产管控运营职能:一批企业通过体制机制革新重新获得市场地位和资产增值;一批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开发解困,搭建了新的平台,增强了竞争力;一批企业通过破产注销退出市场,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如今,公司下属企业户数已由脱钩划转后的48户减少到29户,大大缩小了企业管理幅度和经营管理压力,使资产分布得到优化,改革效应初步显现。

改革转型,项目建设是关键。

“‘三园两院’项目是我们实现‘三个一批’改革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载体。‘三园’指的是国控科技工业园、文化创意园、商贸物流园,‘两院’指的是山西国控煤化工研究院、山西国控工业设计工程院。”王师民告诉记者。

国控科技工业园分为“一园四区”:电子科技园区、建材物流园区、磁性材料园区、化工园区。目前,电子科技园区进展顺利,多家企业已入驻;建材物流园区和磁性材料园区都将入驻太原不锈钢工业园,明年将开工建设;化工园区定在了晋中开发区,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和资产的购置工作,即将进入施工建设期,今年上半年即可全面竣工。

商贸物流园依托临汾动力机械厂等三户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老工业区改造等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建设临汾市最具规模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共12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已开业,二期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实施。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面积最大、业态功能最全的商业综合体。

文化创意园位于太原,利用山西涤纶厂旧厂区、旧厂房、旧设施的资源优势,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造建设。虽然受限于文化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企业文化整合能力不足,项目建设资金既要保证千余名职工吃饭,又要支撑项目建设等,但是通过几年艰苦摸索,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成。山西涤纶厂用5300万元投入获得了价值约3.3亿元的1.3万平方米商铺和6000平方米写字楼,从去年11月份开始已进入文化项目的招商运作阶段。

山西国控煤化工研究院和山西国控工业设计工程院组建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加快组建步伐。

“2016年是开启‘十三五’征程的起步之年,我们将坚持改革创新主基调,在推动困难企业改革转型的过程中,将‘共享发展’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着重于困难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和困难职工的安置,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彻底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生存问题,实现全民共享改革成果,全民进入小康社会。”王师民的话语令人振奋。

猜你喜欢

山西转型改革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山西农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改革之路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