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读宋词:《定风波》苏轼

2016-03-09郭学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雨具定风波贬谪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无常。如果说有一种人生,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这让我想到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外放到杭州、密州等地为官,后又被诬陷作诗讽刺朝廷,下狱,降职到黄州。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也说过,他最喜欢的文学家是苏东坡,最喜欢的作品是苏东坡贬谪黄州写下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谪居黄州,本是一段沮丧的时光,苏轼却在人生不如意之时,写出了最好的诗歌。

不过,我似乎更喜欢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那是贬谪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轼到离黄州不远的地方看新置的田地,途中忽然下雨,然随从却拿着雨具先行离开。于是,苏轼和同行的人都被雨淋,大家都很狼狈,只有苏轼步履从容,仿佛在享受这场不期而遇的大雨。雨停之后,他写下这首词。

诗人一般都有一颗瓷实、敏感的心。寻常日子,不经意的点滴,多数人熟视无睹,诗人却能敏锐地捕捉。就如途中遇雨这样一件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多数人只会因此心生埋怨,苏轼却不忧反喜。词的上阕:别去听那穿透树林,打在树叶上的风雨声,不妨从容吟诗、长啸,缓步行走。手拄竹杖,脚穿草鞋,步履轻盈胜过骑马而行,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披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我泰然度过此生。词的下阕:春风料峭,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感觉有些寒冷。山头西沉的夕阳却将我迎接。回头看看刚才风雨萧瑟的地方,已呈现出一片静谧。回去吧,我既不会因风雨而担忧,也不会因天晴而欣喜。末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让读者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词中“谁怕”“微冷”“归去”,既表现出诗人微妙而真实的内心变化,又体现了他豁达的胸襟和倔强的性格,即使是在落魄之时,苏轼也不曾怨天尤人,怀忧丧志,他的文字浑然天成,在悲悯中,给予我们另外一种温暖。

在苏东坡现存的360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100余次,可见东坡先生在逆境之时,精神上反而获得解脱和超越,不仅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就连性情也变得安详平和,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心归”。

当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世界。同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如此,苏轼亦然。时而,他以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慷慨豪迈之气,卷地而过;时而,他又给读者留下“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苍凉背影。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喜欢的一位歌手朴树唱的《生如夏花》:“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今天,当我们走进这位“性情中人”,再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词句,会不会有一种“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怀、豁然与洞明?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

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雨具定风波贬谪
多功能雨具收纳箱
多功能雨具收纳箱
一次性雨具贩卖机市场需求浅析
定风波
夏至
苏轼的贬谪生活
试论贬谪文学中的旅游因素
《苏东坡·定风波》
星是唯一的向导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