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片段实录
2016-03-09吕福果
吕福果
【片段一】细读,深入领会
师:词是无声的语言,智慧的语言,寥寥数语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下面请同学们聆听课文录音朗读,闭上眼睛,跟随作者去感受一下西塞山的美景。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幅景色怡人的江南水乡图,图上有白鹭在飞,岸边桃花盛开,江上一位渔翁在垂钓。
生:我仿佛看见西塞山隐隐约约,山前的河水里鱼儿多,天上飘着细雨,一位渔翁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坐在一叶小舟上垂钓,船尾还放着一个鱼篓。
师:你观察真仔细,连小小的鱼篓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生:我仿佛看见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而至,她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西塞山变得如同仙境一般,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最美的要数桃花了,粉红的桃花灿若云霞。
生:我仿佛看见了几只白鹭,在江面上低低地环绕飞行,江水清澈明净,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和小雨点做游戏。
生:我仿佛看见渔翁衔着烟斗,悠然自得地垂钓,好像忘记了一切,就连细雨沾湿了衣裤也不知道。
生:我好像看见了岸边的桃树枝伴着和风轻轻摇摆,忽然两三片花瓣随风飘落到河里,引来一群鱼儿的追逐嬉戏,不时跃出水面。
生:我好像听见了流水声,鸟鸣声。
【点评】读是基础,深入领会才是关键。在欣赏美文诵读之后,教师追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下子打开了思维的缺口,学生畅所欲言。从说到写,更是丰富了想象力和语感。
【片段二】质疑,体悟感情
师:学了这首词,你还有疑问吗?
生:下雨了,渔翁为什么不须归?
师:问得好!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生:因为他有青箬笠,绿蓑衣,所以不需要回去。
生:因为春雨一般下的小,而且文中说只是斜风细雨,可见雨不大,不需要回去。
生:我和他们想法不一样,我觉得老渔翁可能是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不愿回去。
师:(面带微笑)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我赞成他的说法,因为当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空手而归,你会甘心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课文中说桃花流水鳜鱼肥,从画面上也可以看出鱼不仅肥,还很多。渔人不可能钓不到鱼。
生:也许渔人刚刚到这儿钓鱼,就下起了小雨,鱼还没来得及上钩呢!他当然不急着回家啦。
师:哇,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不仅读懂了画面,还读到了渔翁的心里。
生:我认为渔翁在聚精会神地钓鱼,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天空在下雨,也就不需要回去。
生:我认为渔翁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不愿回去。
师:是啊,多么美妙的春景、多么肥美的鳜鱼,渔翁怎舍得归呢?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渔翁?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喜爱钓鱼的渔翁。
生:我觉得这是一位有闲情逸致的渔翁。
师:作者在唐肃宗时曾在京城为官,后隐居江边湖上,自号烟波钓徒。
【点评】这首词除了领会意境美之外,关键是体会渔翁的情、作者的情。渔人为什么不须归,是这首词的魂之所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说出感悟,把认识引向深入,课堂就会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