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
2016-03-08程鸿
程 鸿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220)
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各种血液疾病及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都需要依靠输血来进行救治。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他物质代替,只能靠健康的、适龄的公民无偿捐献[1]。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受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献血者在发生上述不良反应时会影响其血液的质量,对其身体造成损害,进而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因此,分析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的98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的98例献血者。在这些献血者中,有男性献血者49例,女性献血者49例。他们的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12.3)岁。这些献血者均为自愿参加无偿献血。
1.2 研究方法
我院通过分析这些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心理因素 调查资料表明,在本组献血者中,有70%以上的献血者是首次进行无偿献血。他们对献血的流程及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在献血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部分献血者会对献血后血容量减少的现象过于担忧[2-3],进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
1.2.2 生理因素 献血者若存在饥饿、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等情况,可导致其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这是因为,人体迷走神经的正常反射作用可导致存在上述症状献血者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使其血管外周所承受的阻力将明显降低。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使其脑部的血流量出现严重不足,进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4]。
1.2.3 环境因素 献血者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等候时间过久会导致其心情烦躁、心慌意乱。尤其是在进行外出采血时,采血车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周边环境喧闹,气温过高或过低等因素都会影响献血者的心理,进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
1.2.4 操作因素 在为献血者采血时,采血者的穿刺技术若不够熟练,或是其在穿刺过程中动作的幅度较大,加之个别献血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就会导致献血者出现全身神经高度紧张,反射性血压降低及脑供血不足等现象,进而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 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期间,共有24444例献血者在我院进行无偿献血。其中,有98例献血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在这9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有47例献血者因心理因素发生不良反应,占47.96%。有23例献血者因生理因素发生不良反应,占23.47%。有13例献血者因环境因素发生不良反应,占13.27%。有9例献血者因采血者操作不当发生不良反应,占9.18%。有6例献血者因其他因素发生不良反应,占6.12%。其中,因心理因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其人数明显多于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操作因素及其他因素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根据对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结果,我们为献血者制定了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3.1 进行心理护理
①通过广播、电视及报纸等途径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在为献血者采血前,医护人员应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介绍《献血法》、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小常识,提高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应耐心、细致地告知献血者献血前的注意事项、献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等,以消除献血者恐惧、紧张的心理。②在为献血者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动作要轻柔、操作要规范,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应尽量与献血者进行交谈,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转移其注意力,进而消除其紧张感。③当献血者完成献血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告知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如多休息、及时补充糖水或牛奶等,并对其表示感谢。
3.2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医护人员的着装应干净、简洁、大方,采血车要保持干净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安静舒适。献血机构内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适当配备电视、音响设备,为献血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清洁、卫生的献血环境,使献血者保持心情舒畅。
3.3 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
在献血者进行献血前,必须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采血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尽量减少献血者因疼痛刺激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献血者的反应,献血者一旦出现不适或异常,要及时作出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操作因素等。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无偿献血工作的质量。
[1] 吴静文.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06):540-541.
[2] 陈玉娟.不同环境献血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08):1615-1616.
[3] 蒋莹佳,卢勇,罗利.成都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征及献血服务满意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16(09):876-879.
[4] 杨健莉,骆莺.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1(02):1157-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