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居家照护的现状与未来
2016-03-08王红云王汕珊
胡 燕 王红云 王汕珊
智慧居家照护的现状与未来
胡 燕 王红云 王汕珊
智慧居家照护以无障碍的方式为老年人群和残障人群提高家庭照护水平和生活独立性,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避免社会孤立,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和经济成本效益的养老方式。本文综述了发达国家在智慧居家照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其优势、不足进行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的智慧养老工作开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智慧;智能;居家;家庭;养老;照护;医疗
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预测,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人的预期寿命将从46~89岁增加到66~93岁。2100~2300年,世界上65岁及以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退休年龄)的人口比例预计将增长24%~32%。8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将由8.5%增长至17%[1]。许多国家将面临患病及失能人口增长、健康照护需求及成本飞速增长等社会问题。同时全球儿童数量及总生育率将下降,这将导致到2050年,15岁人口数量与65岁人口数量的比值将从目前的9:1降至4:1[1]。由此可见对于由年轻人提供的、面向老年人的家庭健康照护服务将显著地减少,这使得健康照护服务需要提高效率[2]。 为避免长期住院治疗或居住在长期照护机构而选择智慧居家照护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电子、信息及沟通领域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家得到照护成为现实,这将变革传统的医疗模式,使远程医疗成为可能[3]。
本文综述了发达国家在智慧居家照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其优势、不足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智慧居家照护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智慧养老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1 智慧居家照护的内涵
1.1 智慧居家照护的定义 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因此尚无对“智慧居家照护”的确切定义。在英文文献中,可以看到“smart home”这一名词,以及与之相关的“assistive technology”“telemedicine”“e-health”“telehealth”及“gerontechnology”等词语,这些词语均含有智能照护、智慧养老之意[4]。在我国,通过查阅文献可以找到对“智慧养老”的定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这些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目的是使老年人过得更幸福,过得更有尊严,过得更有价值[5]。将“智慧养老”的地点设置在家庭、将对象从老人扩展至失能失智、残疾人群,则便是“智慧居家照护”。
1.2 智慧居家照护的对象 智慧居家照护理论上应覆盖所有人群,但目前由于条件限制,重点适用的人群有在紧急事件(如意识丧失、跌倒、窒息、心肌梗死等)发生时较难获得社会帮助的独居人群;患有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和/或生理缺陷(如视觉、听觉、行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的老年人及残障人群;需要在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如厕、穿衣、洗澡)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如做饭、就医、洗衣)中得到帮助的人群;为老年人或残疾人提供照护的非正规照护者(如家人、朋友、邻居)及正规的照护者[6];需要持续监测的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正在接受智慧居家照护、同时也有医师定期上门家访的的人群[7];居住在偏远地区、农村的人群,以及居住在城市社区中却缺乏健康照护服务的人群[8]。
1.3 智慧居家照护系统的基本特征 智慧居家照护系统一般包括多个子系统及多种复杂功能,但整体上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具备可移动或固定的组件,如传感器、执行驱动器,或者其他植入在智能家居结构中的(如日常家具)ICT组件[9],具有固定式、可穿戴式、便携式或植入式等不同形式;具有在意识层面的智能化特性,如协助做决策[10],能够在无人为因素干预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准确传输和正确处理。
2 智慧居家照护的一般形式
2.1 智慧居家单元 智慧居家单元是通过环境传感装置来感知环境舒适度、能耗及安全性等,能够监测人体的活动(移动)、提醒备忘事件、预测跌倒风险、与家人远程沟通,以及运用生物统计学技术监测人体生理指标(如体重、体温)等[11],在此领域全球已经有诸多探索。早在1994年,在荷兰艾恩德霍芬,一个遵照老年人需求的居住单元模型就已经建立,单元内配备监测及辅助系统,目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来为老年人及其照护者提供沟通便利[12]。近年来欧美国家陆续研发了功能相似的智慧居家单元,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发的“Gator Tech Smart Home”和英国专门为衰弱和失能人群研发的“辅助/互动”居住单元、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打造的“福利科技之家”等[13]。在这些智慧居家单元中存在着一个无形的数据网络,将传感器、执行驱动器、家用设施等物件联接起来,让居住环境成为一个整体的监测者,帮助居住者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带来生活便利,同时亦能够为监测人员提供有关居住者生活和健康状态的数据信息[14]。
2.2 可穿戴式、植入式及微胶囊型智能设备 可穿戴式、植入式及微胶囊型智能设备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这些设备可穿戴在用户身上,或者植入在房间里,还可以吞咽到身体里,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到服务中心[15]。这些设备可评估声音、影像、身体姿势、周围环境参数(如光线、温度、湿度等)、生命体征(血压、呼吸、体温、心率、脉搏、体重、血氧饱和度、心脏电活动等)、睡眠模式、日常活动、社会交往等,通过软件收集使用者肌肉运动和健康状况的数据,形成个体化模型,探测紧急状况,还可以用来照护老年人以及管理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16]。可穿戴设备的实例有记忆眼镜、智能衬衫、运动臂章、腕表等。在“记忆眼镜”镜框中装有一个微型计算机,与埋置在衣服里的另外一个微型计算机绑定,当二者发生分离时,衣服会发出闪光来提示用户戴上眼镜。记忆眼镜的主要功能是定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传感器,可以知道佩戴者的位置。智能衬衫安装有电子传感器、传导元件及可视纤维,可以测量心率和呼吸。运动臂章由加速度传感器、热传导器、温度传感器及皮肤电生理传导器等元件组成,可以测量人体生理指标。腕表可以测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活动的变化。植入式设备的实例有日本早稻田大学研发了的一种药物运输系统,借助服药将一个微型电子设备植入人体内,监测消化道参数(如压力、温度、酸碱度等),记录生理学数据。中国目前也研发出了类似的“微型机器”胶囊,用来远程控制胃肠道内的药物运输及进行体液取样,此系统与体外计算机相连接。
2.3 智能辅具设备 一些用以帮助老年人或残障人群的智能辅具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如电动轮椅、智能升降楼梯、家用电梯等。辅助技术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性,改善已经受损的生理功能,规避危险,提高舒适度,力争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17]。智能辅具设备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且越来越具人性化关怀。例如,针对有辅助需要的老年人而设计的机器人可以协助老年人完成基本的生活行为(如穿衣、沐浴、如厕等),能够给予持续监测,维护其安全。除这些基本的功能之外,智能机器人还能被赋予社会学、美学及情感元素,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与外界互动,跟踪用户、预测用户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反应,协助护理人员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18]。
3 智慧居家照护的优势与不足
3.1 优势 (1)智慧居家照护能够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生活帮助,使得高品质的服务具有可及性。针对慢性病管理,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可靠的数据,并赋予患者自我管理的权利,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潜在地改变患者的医疗环境,是一种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方式[19]。在智慧居家照护的作用下,患者对信息获取更加敏感、对信息的理解更加专业化、自我健康管理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也变得更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使用智慧照护系统,能够减少慢性病患者入院/住院的次数,节省等待看病的时间,从而降低就医成本[20]。(2)智慧居家照护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增加医疗信息的多样性,提高医疗信息转换的效率与质量,为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21]。健康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智慧居家照护平台提供的更为精准的医疗信息,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并作出有效干预、针对患者的健康发展动态做出更适宜的临床决策,真正实现了预防疾病发展或恶化、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模式以及跨学科团队合作[22]。
3.2 不足之处 (1)忽视对使用者需求,构成了智慧居家照护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最大障碍。这项产业通常被服务供应方所主导,即是技术驱动,而不是被用户的需求所拉动,由此导致智能产品及服务的性能不完善,用户的满意度不如预期[23](2)伦理问题也制约着智能技术的传播和应用[24]。使用者对于隐私的顾虑是妨碍智慧居家照护服务实施的原因之一。当智能系统暴露出比个人健康所需更多的信息时,个人隐私便遭到破坏,这可能会导致对智能照护系统失去信任,从而出现信息滞留、传送错误信息的情况,甚至是整个智能照护系统服务的终止。知情同意是智能技术应用的另一个伦理问题。使用智慧照护系统的医师和照护者必须要确保患者对所提供的服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要获得参与智慧居家照护的知情同意。在许多国家,在没有事先通知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智慧居家照护服务是不能开展的[25],因为一套完整的、针对智慧居家照护服务的法律体系尚未制定出来。(3)其它一些社会因素也对智能居家照护服务产生着影响。如缺少临床数据信息的转换标准可能导致信息转换质量不高、不能获得政府或保险公司的补偿等。智慧照护技术也可对人们的交往、互动等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使用者会担心科技取代了他们与健康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正常人际互动[26]。另外,智能技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时间来学习,这又对使用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4)针对智能照护服务的科学研究亟待加强。现有的关于智慧居家照护的研究说服力是不够的,缺少在患者态度、需求、满意度,及对医患之间互动影响等方面的数据,在研究方法上也较薄弱,如样本量小、实验设计不完善等,这些均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推广和普及[27]几乎没有随机对照实验来比较智能技术的干预与传统健康照护服务之间的效果差异。绝大多数有关慢性病智能化管理的研究都是非随机对照实验,没有对照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积极开展大样本量的、跨生命周期的随机对照实验。基于大范围人群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这需要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大力支持[28]。
4 智慧居家照护的未来前景
未来以居家为基础的健康照护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以医院医师为主的健康专家提供咨询和实质性的家访,患者在健康专家的帮助下在家中接受照护,如手术后、放化疗后、慢性病管理等。而这些功能将借助智能手段得以真正实现,换句话说,智慧照护将成为未来健康照护系统的基础,智能设施将协助诊断、决策、指导,为重点人群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29]。智慧居家照护服务还将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一些具有协助、陪伴功能的机器人也将越来越多。此外,智慧居家照护项目的资助模式尽管会因国家、地区而不同,但会向着政府及私人企业或组织共同投资支持的方向发展。
未来智慧居家照护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使服务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监测健康状态和日常活动的智能设备必须是无障碍设计,而且在大众购买能力之内。用户的隐私权需要更强地保护。在智能技术大面积应用之前需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以解决在“监控生活”中发生的伦理与法律问题[30]。在研究方面,要深入研究分析照护对象的需求,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增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多学科之间要继续深入地合作与沟通。
我国的智慧居家照护、智慧养老刚刚起步,目前也只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开展试点运行,硬件、软件水平还较薄弱,离普及还有相当长的时间距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现实状况,量力而行,而不是好高骛远、搭建空中楼阁。正确看待智能化、科学利用智能化、合理配置智慧居家照护资源,让科技真正发挥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作用,才是对科学技术真正的尊重。
[1] United Nations.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to 2300[M].New York: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04:161-162.
[2] 姚建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J].民主与科学,2015(3):9-11.
[3] 刘建兵.智慧养老:从概念到创新[J].中国信息界,2015(10):90-93.
[4] 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48-50.
[5] 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45(3):68-73.
[6] 吴玉霞,沃宁璐.我国智慧养老的服务模式解析-以长三角城市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3):59-63.
[7] 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57.
[8] 吴蕾蕾.现代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以杭州上城区智慧养老为例[J].当代社科视野,2014(3):17-19.
[9] 孙梦楚,高焕沙,薛群慧.智慧养老产品开发现状研究[J].经济师,2016(4):37-38.
[10]郑世宝.物联网与智慧养老[J].电视技术,2014,38(22):24-27.
[11]任 宇.物联网在智慧养老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8):36-37.
[12]孙梦楚,高焕沙,薛群慧.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进展[J].特区经济,2016(6):71-73.
[13]席 恒,任 行,翟绍果.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7):12-20.
[14]雷沁怡.从老年人生活品质需求调查看智慧养老服务[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30(2):61-65.
[15]朱静宜.基于可穿戴设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J].软件工程,2016,19(1):39-41.
[16]朱 涛.智慧养老中的医疗保健技术[J].标准生活,2015(12):38-45.
[17]向运华,姚 虹.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的地方实践与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9(6):110-114.
[18]刘建兵.智慧养老如何与积极养老结合[J].中国信息界,2016(10):81-83.
[19]齐建勇.智慧养老模式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2015(22):68-70.
[20]张振平.智慧养老:银色经济新业态[J].决策,2015(5):60-61.
[21]毛 羽,李冬玲.基于UTAUT模型的智慧养老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一键通”为例[J].电子政务,2015(11):99-106.
[22]齐建勇.智慧养老,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J].中国公共安全,2015(4):56-58.
[23]赵天地,李 博,岳卫金,等.北京东城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8):202.
[24]林国旗,冯 洁,樊文霞.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69-171.
[25] Bauer KA.Home based telemedicine survey ethical issues[J].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2001,10(2):137-146.
[26] Percival J, Hanson J. Big brother or brave new world? Teleca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older peoplr’s independence and social inclusion[J].Critical Social Policy,2006:26(4):888-909.
[27]姜琛凯.新常态下智慧养老生态链的构建-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路径选择[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28(6):104-113.
[28] 贾 伟,王思惠,刘力然.我国智慧养老的运行困境与解决对策[J].中国信息界,2014(11):56-60.
[29] Jacobus CJ.Telemedicine works-Now what?[J].Health Management Technol,2004,25(4):55-56.
[30]白 玫.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需要顶层设计[J].江苏商论,2016(3):33-36.
(本文编辑 刘学英)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smart home care
HU Yan,WANG Hong -yun, WANG Shan-shan
(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
Objective:The smart home care is to improve the home care level and life independence of the aged and the disabled people in an accessible way, make them keep a healthy state, and help them to avoid social isolation. It is a kind of way of old-age care which is very promising and has a higher cost-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smart home care,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rt home care, and also speculates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iming to provide think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work development of smart care for the aged in China.
Wisdom;Noopsyche;Living in home;Family;Provide for the aged;Care;Medical
300193 天津市 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胡燕:女,硕士,讲师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15ZLZLZF00680)
2016-09-07)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