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再生稻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融合
2016-03-08孝感市孝南区农机推广站易齐圣
孝感市孝南区农机推广站 易齐圣
浅谈再生稻生产中的农机与农艺融合
孝感市孝南区农机推广站 易齐圣
本文从田块选择、育插方式、植保施肥、头季收割、加工增值5个方面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大农艺要求,设想了相应环节作业的最佳农机配套方式,以种植效益最大化为前提,探讨了再生稻米生产全过程的农机与农艺融合问题,对再生稻种植者和机具生产厂家有一些参考作用。
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
再生稻的生产,较之早晚稻连作,产量相差不大,但因为减少了晚稻种子费用、晚稻田耕整、晚稻育插秧、肥料和打药,费用减少了500元/亩(1hm2=15亩)左右,加之再生季生育期短,打药少,稻米品质优异,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很多有种植早晚稻习惯的农民都转而试种再生稻;近几年,由于油菜小麦价格的持续低迷,农民种植的热情日益递减,很多农田成为冬闲田,为了提高种粮效益,种植中稻的农民也希望能种植再生稻增收。
孝南区也进行了再生稻技术的探索:2014年春晖集团机插了再生稻60余亩,采用半喂入收割机进行头季收割。但由于稻田沥水不充分,大量稻茬被履带碾压,最后造成再生稻试验失败。2015年由农业局主导在新铺镇徐山村进行了人工栽割再生稻试验,产量是650+250 kg,再生稻谷被一企业以3元/kg收购。虽然种植过程是成功了,但插秧200元/亩、人工收割脱粒500元/亩,把再生季的收益消耗殆尽。湖北香润公司也种植了200亩再生稻,采用机插机收方式,产量也达到650+250 kg,加上他们自己进行稻米深加工,售价定在19.6元/kg,可以说是效益可观。2016年农机推广站与种粮大户联合进行了30亩田的再生稻机械化种植试验,采用30 cm行距乘座式插秧机在4月23日机插,有2个品种:新两优6号和甬优4949,目前长势良好。我们想通过这一种植过程,试验和筛选出适宜的品种和适用的机具及技术路线。
通过悄悄地跟踪农业局再生稻项目化的试验进程,静静地关注企业的试种结果,默默地总结试验中的成败得失,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初步的技术思路,在这里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田块选择
“泥、水、路”。“泥”是指泥脚不宜过深,因头季收割时不能过度干水,造成机收时被辗压稻茬彻底失效;“水”是指要排灌方便,因再生稻种植的大田生育期本来就很紧张,加之插秧、头季收割等诸多环节都要严格控制田间水分,故要求能及时排灌;“路”是指要有机耕路相通,因为头季收割是在早稻后中稻前,必须要有独立进出的机耕路相通,否则收割机进出就会很麻烦。
2 育插方式
“温棚育、机械插、大龄秧、短缓苗”。“温棚育”是指必须在塑料大棚或育秧工厂中进行温室育秧。因为要尽早育出秧苗,以便在气温升到适宜秧苗生长时插秧。“机械插”就是要用机械化方式进行分插,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栽插环节的人工用量和费用。“大龄秧”是指秧龄达30 d以上的秧苗。机插大龄秧的技术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发的“植质钵盘机插技术”,就是用稻草粉末压制成分格钵盘进行定位定量播种育秧,用普通插秧机进行连盘带苗的分插的技术。还有一种就是钵苗摆栽机摆栽,采用塑料软盘或者硬盘进行育秧,并用摆栽机进行摆栽,这样也可以育插大龄苗,只是要引进推广钵苗摆栽机。“短缓苗”是指用技术手段缩短秧苗的缓苗期,最简单的方式是采用毯状钵苗秧盘进行育秧机插。具体地说就是秧盘内下层制出独立的小方格,让下层秧根在方格中盘结,而上层秧根仍然结成一盘,栽插时,扯断上层盘结的根须,而下层根须不受损伤,这样就可以缩短3~4 d的缓苗期,我们在2016年进行了200余亩毯状钵苗机插试验,证明此技术是成功的。
3 植保与施肥
再生稻所涉及的一般是“两肥一药”,头季稻割前割后各施一遍肥,再打一次药基本就齐活了。但是这前面一次肥是在头季稻收割前10 d左右施用的,这时水稻已经封行了。施肥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头季稻的影响,最好是采用田埂上喷施的方法。我们引进了汽油喷肥机,单边喷幅12.5 m,25 m宽田块基本不用下田。无损的喷药方式为遥控直升机,不仅效率高,而且对稻茬没有损害。我们还要推荐高地隙的水田喷药施肥机,它不仅效率高,而且施肥和喷药都能做到精准,但就是对稻茬有少许碾压,对头季稻谷有少许触碰损失。
4 头季收割
首先要强调,人工收割的500元/亩是不能承受的,所以只能用机械进行收割才能有效益可言。由于头季稻收割时要蓄养腋芽,不能把稻田晒得太干,故不能用轮式收割机。如果用2 m幅宽的收割机收割,其履带碾压幅度为0.4 ×2=0.8 m,占2 m的40%,而碾压后的恢复率只有30%,那么,这个损失就是28%。如果我们用2 m全喂入收割机,把割台扩展到6 m,再通过精心布置机插的路线,可使碾压只限制在两行里,即使完全损失也只占10%(两行0.3×2=0.6 m),何况两边行还有个边际效应,这个损失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秸秆可以抛撒在这两行履带印迹里,无论是否切碎都不影响其他行的稻茬再生。再说如何实现6 m割台:如果直接用6 m全喂入割台,则道路都不能通过,其运输会成为巨大难题。我们可以把两边各2 m的附加割台设计成折叠式,采用展开收割折叠运输的方式就行了。但这一方案的动力传动又会比较麻烦,我们可以用油压电机驱动附加割台,在发动机上加装油压泵就能解决这一问题。扩宽割幅会造成喂入量增大,可通过降低前进速度来抵消。希望有前瞻性的企业抓住这一商机。
5 加工增值
普通籼稻米一般只能卖到4.6元/kg,而1.5元的再生稻谷加工成米也就2.6元。如果想要让再生稻米能卖到5元以上,则必须精加工、色选、精包装,还要创立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如果还想让它价值翻番,则必须进行原产地认证、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等等,这些都需要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运作。
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