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分析

2016-03-08王雪涛李云辉敖文彬林泽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池外伤性蛛网膜

王雪涛 李云辉 敖文彬 林泽森

·临床医学·

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分析

王雪涛 李云辉 敖文彬 林泽森

目的研究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症状采用早期腰大池引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腰穿术法治疗,研究组采取腰大池引流术方法治疗,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13例(21.67%)明显少于常规腰穿术法治疗患者的37例(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可显著降低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可以显著改善脑血管痉挛状况,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引流术;脑血管痉挛;早期;疗效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临床病理变化现象,其病症极易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以及脑梗死等并发症,使其相应受累血管的供血区域脑组织出现缺血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1]。据报道,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的几率为25%~40%,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最常见并发症,极易引发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死亡、血管压迫等现象,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死、致残[2]。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有腰穿术以及腰大池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是运用腰椎穿刺法,向椎管蛛网膜的下腔部位,置入引流管引流脑脊液,作为一种安全、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其引流速度可控,有效避免腰椎穿刺的疼痛,同时可以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患者恢复起到明显治疗效果,目前已在临床得到推广使用[3,4]。选取本院对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受的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腰大池引流术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57.8±3.9)岁,病程14~28 d,平均病程(19.1±2.2)d。对照组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69.9±6.3)岁,病程16~29 d,平均病程(20.6±2.1)d。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科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等明确诊断。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腰穿术,并于每日进行脑脊液压力测量记录和更换脑室引流袋。研究组在24 h之内予以腰大池引流治疗,采用EC-05400-E的硬膜外麻醉套件(ARROW International.Inc),作为治疗用穿刺引流材料,该型号导管在导管内置入微弹簧圈作为支撑架,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压闭、防折断特点。患者治疗时,抱膝左侧卧位躺下,对铺巾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局部麻醉后,取患者L4~5或L5~S6椎间隙位置,用专用穿刺针对椎间隙穿刺点进行穿刺,内置管深度保持在在5~6cm,将引流管从穿刺点穿出后,固定在脊柱旁皮肤,并由颈部引出,与脑室引流袋相连,同时注意调节脑室引流袋的高度,引流速度控制在1~3滴/min,并于每日进行脑脊液压力测量记录和更换脑室引流袋。

1.3 观察指标 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及治疗后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脑血管痉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患者临床各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有效:脑血管痉挛情况得到一般改善,并且患者临床各指标中大多数可以维持在正常范围;无效:脑血管痉挛情况无改善甚至有恶化趋势,并且患者临床多数指标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 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13例(21.67%)明显少于常规腰穿术法治疗患者的37例(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血液在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蛛网膜面上红细胞聚集,阻碍了蛛网膜绒毛对脑脊液的吸收,血小板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内皮素等),导致血痉挛,继发脑水肿,甚至发生脑梗死,血性脑脊液刺激蛛网膜下腔纤维增生,形成局部粘连,脑脊液循环受到阻碍,将会出现脑积水,脑脊液蛋白含量在外伤后升高,减缓了脑脊液循环速度,增加了脑脊液粘滞度,也增加了脑积水出现的几率,脑皮层的局部粘连又可形成致痫灶导致癫痫发作[5,6]。早期腰大池引流法可尽快地将血性脑脊液和血管活性物质排出体外,脑脊液循环恢复,减少了蛛网膜粘连,脑水肿反应将会减轻,避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同时缓慢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同时鞘内注药,改善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7]。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方法治疗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13例(21.67%)明显少于常规腰穿术法治疗患者的37例(61.67%);腰大池引流术方法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4%高于治疗后常规腰穿术法治疗患者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1]胡继实,马小强,彭江涛,等.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9): 88-91.

[2]夏小辉,周昌龙,贺学农,等.持续腰池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20): 2253-2254.

[3]赵一平,张贺,李松柏,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常规影像诊断方法的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4):469-474.

[4]蒋苏莉,程谦涛,薛刘军,等.人血白蛋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影响.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6):442-444.

[5]贾云飞.早期腰大池引流术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80-282.

[6]冯志铁,谭国据,林强.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华全科医学,2008,6(6):583-584.

[7]刘瑞云,尹绍雅.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4):264-2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1.011

2016-10-14]

528400 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大池外伤性蛛网膜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