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6-03-08张姝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多动症脑瘫小儿

张姝妤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张姝妤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0例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患儿,依照随机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70例。常规组患儿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综合组患儿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综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常规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综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儿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43、26、1例,恢复率为98.57%,常规组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0、27、13例,恢复率为81.43%,综合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和康复率,提高疗效,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小儿脑瘫;多动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是儿童疾病在临床上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尤其是小儿脑瘫发病率不断上升,是临床神经儿科疾病中治疗难度比较大的一类疾病,该病病情复杂,治疗较棘手。同时研究发现约40%脑瘫患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当前治疗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成为医疗工作者和家属的关注重点[2]。本院将传统中医引入临床治疗中,获得了一定疗效。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患儿,其中脑瘫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脑瘫学会制定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多动症诊断标准依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①在学龄前期发病,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②症状需具备下列四条及以上:a.需静坐场合难以静坐,常动个不停;b.易出现兴奋和冲动;c.干扰其他儿童活动;d.难以静下心做事情,粗心大意,有始无终;e.对于要求需立马得到满足,否则出现激烈反抗情绪;f.话多,好话和喧闹;g.在集体活动中难以遵守活动秩序和纪律;h.不是由于智能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成绩差;i.动作笨拙,精巧协调能力差。所有患儿家属对于此次试验知情,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由精神发育迟缓、品行障碍、儿童期精神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多动症。将所有患儿依照随机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综合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6.5个月~7.3岁,平均年龄(3.3±0.5)岁;常规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6.0个月~7.5岁,平均年龄(3.5±0.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入院后给予西药进行治疗,服用脑康片(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3205),3次/d,0.8mg/次,同时服用复合B族维生素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64),3次/d,2片/次;对于合并癫痫患儿加服卡马西片20mg/(kg·d)。

综合组患儿入院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西医治疗方法同常规组相同,中医治疗主要为中医针灸按摩。选取经验丰富的医师定期对患儿头部和四肢的主要穴道利用中医手法进行推、揉、点等实施按摩,同时给予针灸护理,针灸穴位主要为百会、四神聪和足三里等穴位。1个治疗周期为1个月,所有患儿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效果对比。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评定标准:显效:经过1个疗程后,患儿多动症显著改善;有效:经过2~3个疗程后,患儿多动症得到改善,且行动和语言能力显著提升;无效: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不显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治疗后恢复评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未出现疾病反复;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显著好转;无效:治疗后疾病反复发作。恢复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综合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常规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综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后,综合组患儿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43、26、1例,恢复率为98.57%,常规组中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0、27、13例,恢复率为81.43%,综合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脑瘫在神经儿科中属于常见性疾病,该病的治疗较困难,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且并发症多达11种。智力是建立在神经活动基础上的高级功能,随着神经系统不断发展而增长。而脑瘫的发病同注意力障碍和脑及其他神经系统受损有主要关系,从而严重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3]。导致脑瘫患儿临床出现运动发育落后、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以及存在部分视觉障碍等。小儿脑瘫中的注意力障碍与神经系统的损伤有直接关系,但是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导致,例如患儿早期出现的视听、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等。同时临床研究发现,脑瘫患儿往往合并儿童多动症,多动症属于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临床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短暂、部分场合过度活动,易冲动且学习困难等。脑瘫合并儿童多动症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神经元排列不整,而神经胶质增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给患儿和家属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且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治疗过程非常漫长,因此临床需寻找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4]。

当前对于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中枢兴奋为主的西药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具有副作用大、疗效短暂以及停药易复发等劣势,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相反作用。且术后患儿出现较多并发症,导致病症加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在无形中增加了药物用量,给机体带来更大伤害,难以被患儿和家属所接受。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医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上。在治疗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的过程中,在采用西医治疗基础上,选取经验丰富医生给予患儿的关键部位和穴位进行按摩,同时百会、四神聪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护理,使患儿在治疗中机体得到最佳水平,显著改善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综合组患儿临床有效率达到了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综合组患儿临床恢复率高达98.57%,而常规组临床恢复率仅为8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和康复率,提高疗效,在临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易被患儿和家属所接受,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1]王芳,常青松.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多动症 120例临床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25):11-12.

[2]李德炎,张兰亭,尹彪中,等.脑性瘫痪临床分型及表现.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2013,23(4):181-182.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型.中华儿科杂志,2012,43(12):262.

[4]邢楠,陈以国.针刺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研究进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0(5):14-15.

[5]杨威,刘欣,刘华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 450例的临床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4(28):18-1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139

2016-07-01]

463000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

猜你喜欢

多动症脑瘫小儿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