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6-03-08高建波刘会青郑伟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白细胞

高建波 刘会青 郑伟伟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高建波 刘会青 郑伟伟

目的分析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4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4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诊治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时间(10.74±2.48)d长于对照组(7.00±2.30)d,冠状动脉损害率(71.11%)、白细胞数升高率(77.78%)高于对照组(24.44%、51.11%),淋巴结肿大率(31.11%)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率(11.11%)、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2%)低于治疗前(37.78%、2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结合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行诊断,同时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能够有效恢复正常体温,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不典型川崎病;小儿;早期诊断;临床诊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患有不典型川崎病,而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极易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不够典型,导致其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为了更好地分析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特选取本院不典型川崎病患儿45例与典型川崎病患儿45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典型川崎病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1.80±1.0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30±0.81)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等;②收集所有患儿辅助检查的结果,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电图等相关指标,对患儿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其得出合理准确的诊断;③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给予患儿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4004)治疗,静脉滴注,剂量为2.00g/ (kg·d),须在11h内完成滴注,若患儿在接下来的2d内没有退热,则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剂量为1.00g/ (kg·d)[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早期临床诊治情况。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电图等各项指标进行判断。临床治疗情况根据患儿2d内退热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进行判断[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诊断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热时间(10.74±2.48)d长于对照组(7.00±2.30)d,冠状动脉损害率(71.11%)、白细胞数升高率(77.78%)高于对照组(24.44%、51.11%),淋巴结肿大率(31.11%)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诊断情况比较[±s,n(%)]

表1 两组患儿的诊断情况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 发热时间(d)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数升高 冠状动脉损害对照组 457.00±2.3039(86.67) 23(51.11) 11(24.44)观察组 4510.74±2.48a14(31.11)a35(77.78)a32(71.11)a

2.2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2d后发热率(11.11%)、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2%)低于治疗前(37.78%、2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45例患儿治疗前后相关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若只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很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因此及早做出准确的诊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时间(10.74±2.48)d长于对照组(7.00±2.30)d,冠状动脉损害率(71.11%)、白细胞数升高率(77.78%)高于对照组(24.44%、51.11%),淋巴结肿大率(31.11%)低于对照组(8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热率(11.11%)、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2.22%)低于治疗前(37.78%、2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有效对不典型川崎病进行诊断,同时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明显退热,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也明显降低[5,6]。在临床上,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同时与其他疾病还很相似,而通过分析发现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易出现高热不退,持续时间比较长,但不易持续淋巴结肿大,同时实验室相关生化检查发现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而经过超声心电图发现,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上述不同来对其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相关治疗,如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改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体温过高、冠状动脉病变等情况,避免因漏诊、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7,8]。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再对不典型川崎病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来帮助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恢复正常体温,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1]陈捷,陈丰,林双桃,等.小儿不典型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63-64.

[2]肖晓冬,欧琳华,张海燕,等.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50-151.

[3]王军,王军杰,李磊,等.小儿不典型川崎病42例临床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39-441.

[4]刘素英,孙秀国.小儿川崎病36例临床表现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9):1335-1336.

[5]姜维义,罗翠琴.不典型小儿川崎病38例诊治体会.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61-62.

[6]毛红亚,陈延朝,聂长浩,等.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方法.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82-83.

[7]杨琦,杨立琼,黄澜,等.小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断25例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173-174.

[8]赵云华,王素,周群,等.川崎病123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3):123-1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8.033

2016-08-17]

454650济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白细胞
微软进军“工业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设备制造机器人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白细胞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