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比较

2016-03-08黄德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光凝术睫状体巩膜

黄德磊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比较

黄德磊

目的研究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 d、3个月实验组患者眼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7%、20.0%(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与眼压,降低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患者眼内压持续或间断性升高而引起的眼病,眼内压持续性处于高压状态可损害眼球组织及视觉功能。临床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降眼压药物进行治疗,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预后效果。临床研究发现[1],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具有术后并发症少、降眼压效果明显等临床优势,在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分析并比较两者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7.5±10.4)岁;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2±1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选用型号为Oculihgt Slx二极管,激光波长为810 nm,在眼球后行麻醉;麻醉后使用开脸器将眼睑撑开,在角膜与巩膜边缘贴光钎探头行光凝手术治疗,光凝时间为1.5 s,间隔1 s行第二次光凝,能量2000 mW,每次治疗微调对功率250 mW,治疗过程中避开3点与9点位,手术结束后再结膜下注射20 mg妥布霉素、2 mg地塞米松。给予实验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将上直肌固定,将一层结膜瓣置于距角膜炎8 mm处,使巩膜充分暴露,并进行止血;同时以角膜缘为基底,再做一个4 mm×3 mm板层巩膜瓣,切除周边巩膜,并使用可吸收线缝合筋膜与球结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12个月眼压,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眼压 治疗后7 d、3个月实验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s,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3个月后 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 30 51.6±8.5b14.2±6.4a19.1±7.9a16.2±6.3b对照组 30 50.2±10.3 11.4±3.5 15.7±4.4 16.1±3.6

2.2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术后需再行小梁切除术的6例,行睫状体光凝术2例,总复发率为8例(26.7%),出现头痛、浅前房等并发症6例(20.0%);实验组术后需再行小梁切除术的2例,行睫状体光凝术1例,总复发率为3例(10.0%),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例(6.7%)。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或消失。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P<0.05)。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治愈率低,是世界致盲眼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广泛性视网膜继发出血、形成虹膜及新生血管等,视网膜缺氧与缺血刺激可促使机体视网膜形成结缔组织,抑制房水向外流动,不利于预后。因此给予青光眼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对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作为临床常用治疗青光眼的方法,较传统小梁切除术,具有降压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具有操作简便、术后疼痛轻、经济负担小、适应证较广泛等优势,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其对患者术前的有用视力可有效保留,能促进早期眼压降低,消除角膜水肿,提高视力,但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 d、3个月实验组患者眼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减少复发率,作用持续时间长,利于改善预后。分析原因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使用的巩膜调整线为可拆除式,能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而睫状体光凝术可在短期内将患者眼压控制在<17 mm Hg效果较好,但术后患者为达到降眼压效果需重复行手术操作,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需与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不利于预后[3]。

综上所述,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与视力,降低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优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1]朱银花,刘升强,王帅,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6):630-634.

[2]王润,王波,陈建卓,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东南国防医药,2015,17(5):493-495.

[3]郭启彬.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45-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037

2016-05-17]

163453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

猜你喜欢

光凝术睫状体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38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光凝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治疗观察
睫状体的生物测量参数在青光眼中的改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的观察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无灌注型分支静脉阻塞效果观察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疗效的Meta分析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