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肾脑相关”理论及补肾生髓法的研究进展

2016-03-07梁健芬张兴博牛贺奎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9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病机

梁健芬 张兴博 牛贺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区 广西南宁 530023

帕金森病“肾脑相关”理论及补肾生髓法的研究进展

梁健芬 张兴博 牛贺奎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区 广西南宁 530023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范畴,其病机复杂,但肾虚髓空为其基本病机。本文从“肾脑相关”理论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认为帕金森病病位在脑,肾虚为其发病之根本,并参考现代中医研究探讨肾脑相关的物质基础,同时总结补肾疗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帕金森病;肾脑相关;补肾生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且在减轻西药副作用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凸显了一定优势。笔者结合古今学者认识及研究,探讨“肾脑相关”理论与帕金森病病机的联系、肾脑相关理论的物质基础并总结补肾疗法在治疗PD中取得的疗效。现论述如下:

1 肾与脑相关的中医理论研究

1.1 肾通于脑,肾精生脑,以髓为充

肾与脑可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如“督脉者,起于下极(肾中)之俞,并于脊里,至风府,入属于脑。”(《难经·二十八难》)[1]。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入循膂络肾。”可见肾与脑可通过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密切联系;肾藏精,精生髓,肾精中所藏先天之精促进髓之生成,然脑为髓海,主认知,为神明之府,“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肾中精气实于下则可通过经络使髓海满于上,肾精生髓充于脑,脑的功能正常发挥。反之若肾精亏虚,无以化血以充养脑络,脑络失荣亦无以滋养脑髓,则脑神失养。

1.2 肾脑共主人之形神和阴阳

肾精所化之神为元神,元神是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气血精津液的代谢、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脑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人之灵机记忆皆在于脑,“脑气筋入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因此“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素问·金匮真言论》),只有积精,才能全神,五脏得安。反之,则精减髓虚,脑神失养,神无所用,失于统摄,不能主司运动,则运动知觉失用。

宋代张君房[2]在其《云笈七签》中提出“肾脑阴阳失衡”说,从老年人肾脑阴阳协调失衡的角度阐明了脑髓失用的病变机理,即:“肾藏于阳,脑潜于阴。及其老也,和气不足,阴阳将散则阳上升,阴下降。故脑热而肾冷,肾无阳气则脚弱无力,脑无阴气则目眼不明。”张立净[3]通过临床总结认为肾病导致脑病的病机为:肾精不足,脑失充养;水液失调,上犯清穷;瘀阻血脉,脑络受损;升降失衡,溺毒入脑;火衰髓减,阴阳失衡。

1.3 “肾脑相关”与帕金森病发病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次指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由脑精髓虚衰引起:“人之脑髓空者,知觉运动俱废,因脑髓之质,原为神经之本源也”。若肾精亏虚,则髓无以生,无力上承以养脑,脑失髓养,然则脑为周身连接之要领,而令之运动,故生震颤;王清任阐述PD病机为“气血凝滞,脑气与腑气不接”而生内风,若肾精亏虚,五脏失养,运化乏力,血行迟滞,日久则瘀血内生,风邪夹痰阻于脑络,脑神失用,故可见肌肉拘挛僵直[4]。若肾虚髓亏日久则产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肾虚易致血瘀,加之髓海空虚,使瘀积久留不去,久而更损髓海,使神明失主,不仅表现为肢体活动失调,还可见思维精神异常。

2 “肾通于脑”物质基础的现代相关研究:

肾和脑的关系极为密切,国内肾本质的研究以沈自尹等院士为代表,其领导的课题组发现肾阳虚证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其课题组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大量实验得出结论: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内在联系,补肾药是调节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的有效手段[6]。经过近五十年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终于证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定位于下丘脑[7]。而且现已证实补肾中药可能通过对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相关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神经肽Y的合成与释放的调节作用,从而调整下丘脑-垂体的促性腺机能[8]。李林[9]认为中医所指的“脑髓”与现代生物学中的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营养因子密切相关,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元大量萎缩和丢失而造成“髓海不足”,可引起运动功能下降,进而可发生颤证。陈娜[10]通过临床观察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在无严重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肾功能减低可能是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3 补肾生髓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现代研究

目前大量的研究提示,补肾生髓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手段。许多基础研究已经证明了中药在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上的显著效果,并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对补肾填髓中药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其可通过促进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保护线粒体功能,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增多,同时抑制神经毒素的生成,从而延缓或减少多巴胺神经元死亡,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

中医补肾药物可以提高脑内多巴胺含量,有效地延缓和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凋亡,从而延缓PD病程,减轻症状。近年来相关研究也表明PD与肾虚有密切联系,而且目前补肾方药可通过调节多巴胺含量治疗PD的观点已被实验证实。迄今为止,多项研究已表明补肾中药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脑内DA含量。

众所周知,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夏宗勤通过研究得知一些滋补肾阴药(天冬、地黄、玄参等)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生成而改善神经退行性变化。而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补肾中药可能通过降低黑质-纹状体中相关凋亡因子的含量、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来改善DA神经元的凋亡,从而达到改善PD临床症状、延缓PD进展的疗效。侯燕通过总结研究认为补肾益髓中药可以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活性,同时能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

王桐生的研究表明补肾方药可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保护线粒体结构完整性,而线粒体不仅是能量代谢的中心,也是细胞凋亡信号调控的中心,研究发现,线粒体可能正是通过异常能量代谢及凋亡信号级联反应的启动而参与PD发病的。故补肾中药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凋亡因子含量起到治疗PD的作用。

许艺惠等通过总结补肾中药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得出结论为补肾中药(淫羊藿、肉苁蓉、菟丝子、何首乌、龟板、巴戟天等)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延缓衰老、治疗帕金森病。

现已证实,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功能的改善有利于多巴胺的再吸收利用;保护囊泡单胺转运体 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的功能有利于DA的储存和再释放,使DA神经元得到保护。叶青[20]的研究表明滋肾平颤颗粒(由熟地黄15g、天南星15g、全蝎3g、天麻15g、枸杞15g、僵蚕10g、桑寄生20g、白芍药20g、莪术15g、蜈蚣3g组成)可以有效缓解PD异动症症状,上调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mRNA以及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mRNA表达,促进神经元中突触囊泡转运或转运体在膜上表达的功能,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ic protein-4,BMP-4)在早期神经发育的诱导分化中有重要作用。由此推测,赵丹研究单味中药龟板对PD大鼠模型BMP-4表达的影响中指出,BMP4可在神经损伤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补肾中药龟板可能通过BMP4这条通路,来促进酪氨酸羟化酶(sinehydroxylase,TH)表达,进而改善PD症状。由此可见,补肾方药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多巴胺神经元,改善PD症状。

肾与脑不仅在理论上密切相关,在物质基础上也有一定证据,目前补肾方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脑,包括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保护线粒体功能、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含量等多方面。但在上述诸方面的研究结果中,有些是补肾方药的直接作用,有些则可能是衍生性的间接结果。因此补肾生髓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潜力,其进一步研究值得我们期待。

[1]元·滑寿.难经本义[M].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6.

[2]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566.

[3]张立净.肾脑相关理论辨治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2.

[4]李敏,杨明会.补肾活血法对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346-2351.

[5]刘瑜,项红,战丽彬. 藏象本质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7):18-21.

[6]沈自尹.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回顾[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304-306.

R277.7

A

1672-5018(2016)09-031-02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多巴胺病机
活力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帕金森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