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3-07赵海燕
赵海燕
(仁寿县禾加中心卫生院 四川 仁寿 620581)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的常见病之一。此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支气管炎性病变。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其病情极易反复发作。在临床上,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及止咳化痰类药物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但疗效均不理想[1]。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显现出理想的效果。为了分析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我院将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情况,现将相关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8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内科学》(第8版)中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排除了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观察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为39~64岁,平均年龄为(54.1±9.7)岁,其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4.2年。在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为40~67岁,平均年龄为(55.9±10.2)岁,其病程为1~7年,平均病程为4.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止咳化痰、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为其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将5mg的地塞米松、80000U的庆大霉素、4mg的扑尔敏与10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1次/d,共治疗10d[2]。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其处方为:白芍12g,干姜、半夏、五味子、桂枝、灸甘草、灸麻黄各10g、细辛6g,水煎服,每日服一剂,分早晚2次服下,共用药10d[3]。患者若发生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可在此方中加入杏仁9g、厚朴12g。患者若有痰液黄稠的表现可在此方中加入石膏20g。患者咳嗽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前胡12g。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比分析其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有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缓解的时间,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的标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显效:经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的哮鸣音减少,在出院后对其进行半年的随访其病情未复发。好转:经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肺部有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其病情发作的次数显著减少。无效:经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有哮鸣音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在观察组患者中,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9例(占45.23%),为好转的患者有21例(占50.01%),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占4.76%),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在对照组患者中,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占33.34%),为好转的患者有20例(占47.61%),为无效的患者有8例(占19.0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分析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为(3.9±1.2)d,喘息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1±1.4)d,咳痰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5±2.1)d,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为(6.2±2.3)d。经治疗,对照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3±2.1)d,喘息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8±2.3)d,咳痰症状消失的时间为(5.7±2.8)d,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为(7.1±3.2)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的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改善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发生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显现出理想的效果。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喘证”、“咳嗽”的范畴,应采取调理肺腑、化痰止咳的原则进行治疗[4]。 小青龙汤由白芍、炙麻黄、半夏、干姜、桂枝、五味子、灸甘草、细辛等药物组成,是治疗喘证的经典方剂。在此方中,炙麻黄、桂枝具有解表、散寒、平喘的作用,干姜、细辛具有温化痰饮的作用,甘草、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收敛肺气的作用,白芍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驱散风热、宣解肺淤、化痰止咳之功。临床实践证实,将小青龙汤与抗生素等西药联合起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为(3.9±1.2)d,喘息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1±1.4)d,咳痰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5±2.1)d,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为(6.2±2.3)d。经治疗,对照组患者咳嗽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3±2.1)d,喘息症状消失的时间为(4.8±2.3)d,咳痰症状消失的时间为(5.7±2.8)d,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为(7.1±3.2)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的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改善的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